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文艺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文艺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11-17 10:28

  徐嘉伟 张耀予

  近日,北京亮马河畔的朝阳公园里,一场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文化交流的“嘉年华”吸引了不少人:来自不同国家的歌舞表演引得观众随着节奏摇摆,保加利亚的玫瑰饮料前排起了长队,各国文化中心的工作人员耐心地为观众介绍相关旅游信息……

  罗马尼亚乐队“达契亚之狼”正在表演。

  这是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艺术嘉年华”的活动现场。来自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克罗地亚、斯洛伐克、波黑等8个中东欧国家的艺术团组受邀展演,现场还有北京艺术团组、非遗传承人、美食摊位、潮玩博主等共同参与。

  感受热烈氛围

  嘉年华上,波黑音乐家马里奥·佐福科在现场用中文为大家演唱了《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佐福科优美的歌声和充沛的情感深深打动了观众。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也引得全场大声合唱。

  现场游客在挑选波兰琥珀馆的文创产品。

  外国舞团富有感染力的表演点燃了现场氛围,在演出尾声,不少观众在舞者热情的邀请下,加入表演中,台下的中外观众也纷纷模仿着舞步开始舞蹈。爸爸拉着女儿、女儿拉着妈妈,一组又一组中外家庭,在嘉年华上享受艺术带来的美好氛围。

  中国乐队“一奏器乐派”为大家带来具有中华传统文化意境的表演,他们运用琵琶、中阮、笛箫等民族乐器,阐释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文化精神。有听众说,这些音乐听起来特别亲切。

  现场展示的保加利亚玫瑰香水。

  “嘉年华拉近了我们和外国友人的距离。”谈及现场观演感受,在北京读大学的小孔说,之前对中东欧国家的了解主要源于课本,今天通过表演、美食、非遗等内容,对这些国家有了更鲜活的印象。

  “现场的氛围很友好。”来自英国的皮埃尔说,“我对中国和中东欧文化十分感兴趣,这次来嘉年华,我也非常期待去探索更多有趣的内容。”

  北京市民孙女士和郭女士用“热情、放松和开心”来形容此次活动的感受,在她们看来,无论是来自哪个国家的观众都能感受到嘉年华热烈的氛围和浓郁的文化气息,度过一个充实、愉快的周末。

  体验文化魅力

  嘉年华现场,不仅台上表演气氛热烈,台下同样精彩。“美食嘉年华”和“文化市集”的各个摊位挤满观众。谈起此次参展的感受,各位“摊主”纷纷表示“大家的热情超过预期”。

  “点餐在我左手边,右手边是取餐区……再来一份薯条和鸡米花。”柏林百特餐厅的德国摊主一直在忙,他们带来的柏林烤肉饼、咖喱肠等地道德国小吃吸引了大批食客;当天下午3时,兰蒂地中海餐吧的部分酒水饮料就已售罄;乡谣·牛排行摊位的烟火气,从白天延续到了晚上……“忙碌”成了美食摊主的关键词。

  现场展示的北京绢人手工艺品。

  在Fusion融合餐厅摊位,开餐仅2个多小时就已售出近百份食物,食客们要拿着号码牌等待20分钟左右才能取到餐食。“塞尔维亚风格烤肉、德味儿热狗是最热门的菜品,中外食客都很喜欢。”在该餐厅摊主看来,美食和文艺演出一样,都是人文交流的重要桥梁,中外观众在嘉年华上相聚在一起,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各具特色的文艺演出,其乐融融。

  “没错,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就是在我们那里拍摄的。”“我们是欧洲第一个对中国公民免签的国家,您拿着护照买张机票,9个半小时就可以到贝尔格莱德旅游了。”北京塞尔维亚文化中心主任塔尼娅·索尔达特用中文向观众作介绍。她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给塞尔维亚带来了推广自己文化的机会,同时也让塞尔维亚民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

  “这些是罗马尼亚手工艺大师带来的陶瓷作品,有的画着达契亚狼,有的画着花朵,都非常具有当地特色。”在罗马尼亚展台,北京罗马尼亚文化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这些手工艺品卖得很好,现场观众对罗马尼亚文化的热情超出他们的预料。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北京绢人、密云玲珑枕等北京非遗特色产品摊位前,大量外国友人驻足观看。“刚有一位小女孩对我们的花旦绢人爱不释手,一个劲儿地夸‘真漂亮’。”一位展销北京绢人的摊主笑着说。

  享受交流乐趣

  本次嘉年华中,来自塞尔维亚的巴尔干王国乐队带来了塞语原创歌曲《水之歌》,并用中文演唱了《啊!朋友再见》。《水之歌》用抒情诗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丰收时节表达爱意的故事。

  现场展示的中国国家级非遗项目布老虎。

  在巴尔干王国乐队主唱飞龙看来,中国和塞尔维亚有很多共同点,两国人民有很多价值观是相通的。“无论是像《水之歌》一样注重浪漫的抒情诗风格,还是注重家国情怀、气势恢弘的史诗风格的歌曲,在中国和塞尔维亚都是存在的。”飞龙说,“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我非常幸运能在这个特殊而又美好的时刻来这里表演,展示我们文化中的共同点。”

  “此次嘉年华是一个很好的文化交流平台,来自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文化在这次活动中同台亮相,给了大家一个很好的机会去交流和沟通。”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塞尔维亚籍教授娜达莎·拉多萨夫列维奇·加贝洛娃表示,“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这次活动是一次让中东欧国家的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好机会。”

  十多年来,中国—中东欧国家交流合作不断加深。现场不仅有专程赶来的中国观众,也有刚刚来到北京旅游的波兰夫妇,还有许多中文流利的中东欧国家外交官……在这场文化艺术盛宴中,人们尽情享受着交流对话带来的乐趣。(本文配图均由主办方提供)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银龄”学员迎来毕业季

  • 贵州榕江县防汛应急响应再次提升至Ⅰ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这项调查系统查清了我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地表基质资源“家底”,实现了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层的首次系统调查与深度解剖。
2025-06-26 09:41
记者邱玥25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目前,“深海一号”大气田已经达到最高产能设计状态,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
2025-06-26 09:40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支持的薇拉·C·鲁宾天文台,首次捕捉到的太空景象呈现出一场由恒星“托儿所”及邻近星系的密集星团构成的粉蓝视觉盛宴。鲁宾天文台的科学团队还开发了面向公众的工具“天空查看器”,用户可通过平移和缩放功能探索这些超高分辨率图像中的恒星和星系。
2025-06-25 09:46
中国海油25日宣布,公司在南海水域的“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深海一号”大气田分一期和二期开发建设(一期于2021年6月投产),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500亿立方米,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大井深达5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6-25 09:33
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为新一代草地植被图的绘制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共识别出65种主要草地类型,其中高山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矮生嵩草草甸、垂穗披碱草草甸和线叶嵩草草甸这5个群系分布最广。
2025-06-25 09:30
6月24日,“应急使命·2025”极端灾害事故场景新质救援能力检验性演习在黑龙江省东宁市、河南省濮阳市等地举行。“源网荷储”应急供电中,国家电网运用新技术、设备,实现小型水电站“黑启动”“光伏+储能”协同供电,保障重点区域电力供应。
2025-06-25 09:24
研究团队通过发育表达分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在甜菜孢囊线虫早期寄生阶段鉴定出两个关键分泌效应蛋白——Hs28B03和Hs8H07。该研究首次发现,植物寄生线虫会“劫持”植物细胞的“垃圾处理系统”——泛素化系统来摧毁免疫。
2025-06-25 09:23
24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杨作仁研究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柳小庆研究员,合作创制了可生产虾青素的工程棉花。
2025-06-25 09:22
“智慧光源大脑”是国内首个同步辐射人工智能数据解析平台,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同步辐射实验产生的海量复杂数据。
2025-06-24 09:43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半年,近日,有媒体采访多位科研人员,梳理新科普法落实效果。受访的多位科研人员表示,新科普法为科研人员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2025-06-24 04:50
6月初,依托东南大学共建的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6G广域低空覆盖的无蜂窝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赋能低空经济、数字能源、智能制造等应用场景,有望催生千亿级产业链,助力南京打造“6G之城”。这是东南大学勇挑硬核科技创新大梁,支撑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缩影。
2025-06-24 05: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