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现代舞向东方古老文明深处探求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以现代舞向东方古老文明深处探求

来源:文汇报2023-11-16 10:21

  方家骏

  舞蹈是上海观众“情有独钟”的观演选择。在上海的舞台上,观众能够看到兼顾三个方面的舞蹈作品:本土原创舞剧盛装亮相,现实题材和“国风”相得益彰;古典芭蕾以及芭蕾明星以其华丽的身姿吸引着众多舞迷;现代舞作为了解当代艺术思潮的窗口,以多元形式呈现,规模小而信息量大。在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期间,两部同样有着东方文化背景的现代舞备受关注,大量的“观后感”让我们看到,对具有独立精神的艺术表达,观众抱有很大热情,而对艺术内涵的探究乃至追问,则体现了普通观众的参与精神,是艺术品投放市场后令人期待的积极反应。

  《无径之径》的幽远与开阔

  早有所闻,胡沈员与印度裔舞蹈家阿卡什·奥德瑞合作了一部《无径之径》。两年后,终于见到这部现代舞作品在艺术节作亚洲首演。在一大片网评下,我跟了三个字“很惊艳”——这话发自内心。

  胡沈员的身体像个“魔盒”,蕴含着无限可能。这使他在很短时间里一跃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青年舞蹈家”。人们亲昵地称他为“小胡”,对他富有个性的艺术表达十分认可。一个舞者能自由支配自己的肢体,是件幸福的事。倘能让思想流泻于自由肢体,那是传说中的灵魂舞者,也可视作舞者的智慧。当初,阿卡什被小胡的“自由肢体”所打动,他说他“总是在寂静中积蓄能量,身体如水一般流动。我常常分不清他头在哪里,手又在哪里?”舞蹈家之间的相互欣赏,促成了两人的合作。

  合作的开始多半是耽于磨合。代表不同文化的两国舞蹈家,学习的是不同舞种,语言交流也不十分通畅,默契从哪里开始建立?智慧又将如何积聚迸发?面前仿佛是一条无径之径,隐隐绰绰,却坚信它的存在。直到有一天,小胡在中国文化典籍中与1300年前的“玄奘”相遇,唐朝僧人在印度生活了十四年的经历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今天我们看到的《无径之径》是一部结构严谨、意象丰沛的作品——玄奘之行,成就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往、彼此吸引。当一段艰难而辉煌的史实穿越时空,再现在我们眼前,相融相生的历史场景与现实相连接,我们的心又一次被激荡。小胡的选择让惯用“小聪明”的舞蹈闪现出“大智慧”的灵光,作品的精神内涵和文化质感也由此而产生。

  起始的独舞为小胡所擅长——一个僧人,当探索世界、寻求精神皈依的欲念在他心中搏动,身体的原始状态就像胎儿在母体内蠕动、花蕾亟待绽放,充满了生命气象。随之,天才灯光师和舞者共同营造出简洁的舞台语言:一段漫长旅程,在没有看到终点前,一切都显得那样混沌,然而,即便在黑暗的时间隧道里穿行,也从未失去过光的引领,这是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描摹,真切而生动。直到两个僧人相遇——

  阿卡什和小胡几乎一样身形,在僧人黑袍的遮蔽下,露出的只是赤裸的脚,很难分辨。然而,从逐渐走近的两双脚,我突然看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神韵——学习古典印度舞“卡塔克”的阿卡什,脚趾抓地有力,每一步都像拍打在石板上;而小胡的步伐则由脚跟发力,通过脚心把力量传给脚尖,最终由脚趾来完成一次完美的“掀脚面”——这是中国古典舞“步履”的精髓,委婉细致,步步生莲,此刻有一种极致的美丽。不同文化的熏染,细枝末节都表现出不同,且具有鲜明的辨识度。舞者通过表演细节传递出的信息,我很快接收到,不禁为肢体语言之精妙、舞者之匠心独到而心生感动。随之,叙事按照严密的逻辑一路推进——对抗、发现、吸引、接纳,进而融合……中国舞的绵长气韵,“卡塔克”令人眼花缭乱的脚下打点,发挥出超强的叙事能力;镜像一般的双人造型,把“融”这一精神缘起表现得语境开阔而充满意象。

  舞台最后呈现的漫天流沙,蔚为壮观,仿佛是时光的沙漏,执着而无情,而两位僧人互赐流沙的一幕,从指缝里流泻的金色沙粒,则显得格外至诚、温暖……我以为,在这部作品中流沙的运用特别具有象征意义,它既是具象又是抽象的。当舞者置身于泼天流沙之下,承接大自然洗礼的一刻,我仿佛看到,西行十八年,玄奘带回长安的数尊佛像、几百部经书,每道缝隙都嵌入了岁月的沙尘。

  一部跨时空、跨文化的现代舞作品,并不艰涩难懂,似乎也不存在观赏门槛,这是我颇为看重这部作品的原因。

  《智胜心魔》是一双苍老的历史眼睛

  观赏现代舞究竟有没有门槛?

  我主观地回应这一疑问:有。一定会有。这个门槛就是我们对作品所呈现的历史文化背景感到陌生,甚或一无所知。这就要提到本届艺术节的另一部现代舞作品——阿库·汉姆的《智胜心魔》。这部作品的灵感源自古老的《吉尔伽美什史诗》,这是4000年前古苏美尔人用楔形文字刻在泥板上的史实,是人类文化和记忆残骸中的一块碎片。今天,当“吉尔伽美什”作为剧中主人公走到我们面前,阿库·汉姆在不加色彩渲染的舞台上完成了历史碎片的拼接,我们蓦然意识到,很有必要去读懂这张拼图,从而了解一段消失的文明从起源到沉寂的全部真相。因为这一切对于今天的我们,几乎是空白,而在苏美尔人记录中,苏美尔文明来自遥远的东方,甚至有可能是古老的华夏,他们在泥板上留下的关键信息是:黑发。由此,我怦然心动——这不是一部与我们有疏离感甚至毫无情感关联的作品,冷峻的叙述方式,爆裂的现代舞语言,看似晦涩难解的题旨,追溯着我们共同的历史渊源,而走进这个故事并不艰难。

  阿库·汉姆是声名卓著的当代现代舞艺术家。他与阿卡什一样,有学习印度舞蹈的经历,对东方文化有很深的情结,东方舞蹈是他重要的创作元素。阿库·汉姆的美学追求也许和我们的审美习惯有差异,但他不刻意制造艰深晦涩,在《智胜心魔》中,我们能看到它和大部分戏剧作品一样,有严密的戏剧构架,有人物关系、规定场景。在建立叙事方法的同时,阿库·汉姆并不有意去破坏叙述逻辑以凸显先锋性,而是把叙事方法视作揭示主题的重要途径。如果,我们对这个故事的背景毫不了解,无法分辨其中的人物关系,甚至不明白剧中骨瘦如柴的白发舞者就是“吉尔伽美什”本人,他以一双苍老眼睛凝视着人生片段的一次次“闪回”,对“人类以暴力方式毁灭自己”充满哀伤,那么,意味着我们确实没有找到进入这部作品的门,无法看到整部作品是一场深刻的反思,揭示了人类命运的本质,而阿库·汉姆则是善于“讲述伟大之事的伟大艺术家”。

  借助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这一中西艺术对话交流的前沿窗口,我们可以清晰感知到,这些年舞坛已经从“现代舞就是表现现代人生活”的狭隘认知中走了出来,艺术家们把创作触角伸得很远,视野也更加开阔,许多作品带有强烈的思辨意味。例如,编舞大师莫里斯·贝嘉的《七段希腊人的舞蹈》表现的是希腊民俗,却很少使用希腊舞蹈元素,完全不设标识性符号,在30多名表演者身上,甚至看不到一点属于希腊的装饰。然而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得到了“最希腊”的赞誉。在贝嘉看来,文化不只是一枚纹饰、一挂图腾、一方残片,它多半是一个民族的哲学思考、心理节律以及生命气象,我们能在这个民族的每个人身上找到最生动的表现。现代舞应在艺术哲学层面体现出现代性。贝嘉这部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现代芭蕾在本届艺术节上演,人们纷纷议论:“不同于贝嘉以往的作品”,言下之意,似乎是某种期待没有得到满足。但在我看来,这部《七段希腊人的舞蹈》充满机趣,操作得非常智慧。当时贝嘉已进入老年,但并不影响他以作品表达艺术思想,而游戏意识的编舞,让整个表演活力四射。

  在上海这个国际演艺大码头,一系列节展平台和剧场演出主办方,在持续供给“经典”“新创”的同时,也有意将艺坛名家的新锐作品、话题作品“零时差”带到上海,这无疑是上海演艺市场日臻成熟、分众化的标志。对一些相对艰深的作品偶有“看不懂”的声音。除了演出方、剧场、艺评家应进行多维度的宣传与导赏,也离不开观众向深入了解艺术家所思所想所迈出的那一步。说到底,剧场心意相通的酣畅,来自于艺术家与观者的“双向奔赴”。在风格多元的严肃艺术面前,相信没有人愿意做剧场里的那个“吃瓜群众”。

  (作者为文艺评论家)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龙山:强降雨后恢复生产生活

  • 走进南博会旅居云南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6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MWC上海2025)上,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集中亮相。
2025-06-20 10:21
每年春天,在南半球夜空的指引下,数十亿只布冈夜蛾会向南迁徙1000公里,到达澳大利亚的阿尔卑斯山脉。
2025-06-20 10:21
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教授梁亮亮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刘小钢团队,在镧系元素掺杂光子雪崩上转换纳米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5-06-20 10:21
几十万年前,不只是我们“毛茸茸”的祖先在奔跑、狩猎、生火,还有许多其他“人类亲戚”也栖居在地球上。
2025-06-20 10:21
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eDNA工程中心张玮研究小组在四川稻城海子山保护区的从前措,完成了一次令人兴奋的“生命寻宝”——发现并命名了一种全新的藻类。
2025-06-20 04:40
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2025-06-19 19:13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干细胞储备耗竭及其引发的组织再生与稳态维持能力下降,是机体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特征。
2025-06-19 09:56
设立20多年来,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有力支持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自主组建、带领研究团队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研究。
2025-06-19 09:55
今年以来,DeepSeek“破圈”跻身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顶流”,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多个应用场景……
2025-06-19 09:53
海洋给人的传统印象,一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靠天吃饭。渔民们世世代代出海撒网,找鱼靠经验、收成靠运气,虽然要受天气、季节、水文等的影响,却从不担心无鱼可捕。
2025-06-19 09:57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揭示了蚂蚁的演化历史和蚂蚁社会系统的演化机制,并系统解析了推动蚂蚁社会行为、社会分工、社会组织结构演化的关键基因。
2025-06-18 10:20
“一个20平方米大的水池,他在那边赶,我在这边捞,下网好几次,才捞上来两条鱼。2022年底,东星斑养殖遇到严重的病害,特别是一批鱼连续10多代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存活率低,市场效益不好。
2025-06-18 10:19
“当那些紫花的、圆粒的、矮茎的、皱荚的豌豆在园中悄然生长,孟德尔杂交实验里的一个个豌豆性状仿佛穿越时空,跃然眼前。这种遗传背景修饰主效突变的机制,为理解复杂性状背后的表型可塑性与遗传调控层级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
2025-06-18 10:18
此外,团队还首次捕捉到热流下声子的“非平衡态”:在界面附近约3纳米的狭窄区域,声子分布明显偏离了平衡状态。”   高鹏进一步说,当电子显微镜化身为洞察原子热浪的“超级温度计”,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热操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
2025-06-17 10:04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在无人机物流、农林植保、紧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中进行前期测试。 欣旺达从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重要供应商起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跻身前十,并在储能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
2025-06-17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