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过往人生》:一个失去的爱情故事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影动态 > 正文

《过往人生》:一个失去的爱情故事

来源:北京晚报2023-11-14 10:41

  ▌冯新平

  如果我们儿时的朋友那年没有搬走?如果我们在另一个城市长大?如果那天晚上我们在餐桌另一头遇到的伴侣是别人,我们还会和他们在一起吗?“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美国桂冠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在其诗歌《未选择的路》中,诚实地表达了人不能在河的两岸同时行走的困境。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结局,但在中途,他想象有一天会回到那个比喻的岔路口,去尝试另一条路:“然而,知道一条路通向另一条路,我怀疑自己是否应该回来。”

  《过往人生》电影海报

  多元宇宙或是维度跳跃,未走的路和多米诺骨牌效应的概念在电影中一直获得着大量关注。今年在柏林电影节上,以黑马之姿成为主竞赛单元口碑电影的《过往人生》也是如此,尽管不带任何科幻色彩,但韩裔加拿大电影制作人、纽约剧作家席琳·宋的这部电影处女作,对“如果……会怎么样”的问题,给出了一个深刻感人又层次丰富的答案。

  这部电影缘起于席琳·宋在纽约一家酒吧里的经历。当时她坐在儿时的朋友和她的美国白人丈夫中间。他们正试图了解对方,但彼此之间有着陌生人的尴尬。她感觉自己就像是这两个人之间的通道或桥梁,传递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她环顾四周,看到其他人在好奇地看着他们这个奇怪的三人组合。这时,她与其中一人有了眼神交流,她记得当时的感觉是:“哦,你真的想知道我们是谁吗?如果我真的努力告诉你呢?”

  她将这个场景作为这部电影的开头,镜头外的声音猜测着三人之间的关系,然后引领观众回到24年前的首尔,开始揭示那个并不那么明确的答案。

  12岁的罗英告别青梅竹马的海盛随家人移民加拿大,二人遂断了音讯。十二年后,现在名为诺拉的前者移居纽约,追求她的编剧梦想,后者服完兵役,修完学业,回到父母身边。互联网上的一次偶然相遇让二人重新建立了联系,而随着频繁的视频聊天,诺拉发现自己爱上了一个对她来说只存在于屏幕上的男人,却知道双方都不会为了彼此放弃自己的生活,“我移民两次来到纽约,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想着如何坐上回首尔的航班。”过去将二人联系在一起,同时又将他们分开。

  当移民的人年纪大到足以形成对家乡生活的记忆,但仍然年轻到足以被新环境重塑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有一种独特的情感位移,如烟往事开始消失在潜意识的角落里,被怀旧的蛛网覆盖,只在某个瞬间掀起一丝回忆的涟漪,就像诺拉的梦话只用韩语呢喃那样。遥远距离的穿越和个体身份的巨变,可谓是前世今生,前世无法摆脱,今生也难以安顿。但对于那些被抛在身后的人来说,她的存在却成了一个凝固的记忆,一如海盛念念不忘的是那个争强好胜的女孩,即便知道她就是注定离开去往更大世界的那种人,但他爱的就是这样的她。然而,他们各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社交网络与兴趣爱好,如蝴蝶扇起风暴一般,最终扩大和膨胀为截然不同的人生。

  又一个十二年倏忽而过。诺拉既没有像12岁时所希望的那样获得诺贝尔奖,也没有实现24岁时许下的拿普利策奖的志向,她甚至为了绿卡而提前结婚,嫁给了一个美国犹太作家,住在纽约的一所小公寓里,而如今的海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一个做着普通工作,拿着普通薪水的普通人,且刚结束一段恋情,与父母住在一起。当诺拉告诉丈夫亚瑟,海盛将要来纽约见她时,亚瑟半开玩笑地告诉妻子,他觉得自己在她的故事中是个局外人,“邪恶的美国白人丈夫挡在了命运的路上。”诺拉开玩笑地叫他闭嘴,“很长时间以来,他一直是我脑海里的那个孩子……我想念他。”亚瑟知道事情不止于此。海盛是诺拉童年身份的一部分,过去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她进入成年而消失。

  《过往人生》电影剧照

  在拖延已久的相聚中,二人在布鲁克林海滨享受久别重逢的美好时光,然后乘坐阳光明媚的渡轮环绕自由女神雕像,最后在东村迷离恍惚的街灯中漫步。这些场景与电影早期在首尔的背景形成了有趣的对比。那时海盛和罗英走路回家,在公园里的现代雕塑中玩耍。但无论在哪里相遇,镜头都会创造出一种他们之间的联系,一种没有什么比这一刻更重要的感觉。影片简单而优雅的构图,使得人物彼此的空间关系成为故事的一部分,如酒吧里尴尬的沉默,或等出租车这样的简单时刻,都传递着巨大的力量。演员之间的眼神交流也拿捏得恰如其分,即便刘台午和格丽塔·李的肢体语言极为克制,观众仍能感受到暗潮汹涌的往日之情。当镜头在两者之间漂移时,他们的分离虽不显山露水,却令人难以忍受。那种咫尺天涯的感觉带来这样一种共鸣:有些裂痕是无法修复的,但也许值得与它们和解。

  拍摄一部既低调克制又充满感情的电影,已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在一部处女作中能够如此出色地完成这一壮举,就更令人惊叹了。在诺拉、海盛和亚瑟之间的三角关系中没有坏人,也没有混乱和冲突,只有三个正派的人在努力寻找存在的意义。这个情节简单但情感丰富的故事所带来的冲击力,全部来自人物细致入微的表情变化和深邃幽微的内心谜题。和科恩最好的旋律一样,这部电影拥有一种安静的力量。影片中许多扣人心弦的部分都是无声的,如诺拉和海盛在视频通话中不知如何打破僵局的尴尬微笑,还有每一个渴望的眼神,每一个焦虑的傻笑,都慢慢导致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紧张感。这对一部通过感觉而不是故事来传达主要意义的电影至关重要。

  三位演员都很好地唤起了各自角色所感受到的爱、孤独和不确定感。无论是扮演20多岁的艺术硕士,还是30多岁的剧作家,格丽塔·李的表演都以外科医生给陌生人做手术般的不经意的优雅,切中了角色自我分裂的核心。她用诺拉的自信和创造性的野心作为盾牌,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这使得她少见的放松警惕的时刻有种几乎令人难以忍受的脆弱。她以足够的权威展现了角色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而刘台午饰演的海盛从未表现出投机取巧或顾影自怜的样子,只是那暗流涌动的眼神流露出的既有今非昔比的哀伤,也有物是人非的遗憾,更有对往日之情的怀念。

  这不是一个失败的爱情故事,而是一个失去的爱情故事,因为人物成了时间和环境的牺牲品。电影以一种浪漫的视角审视那些本来可以是什么,现在可能是什么的事情,就像欣赏被时间冲刷的沙堡一样欣赏它们,而作为观众的我们,或许会思考它是如何与自己的生活状况相呼应的。无论我们是谁,来自哪里,我们都是由近乎无穷无尽的巧合和选择塑造的。有时,我们会有意识地做出改变生活的决定;有时,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却只有在事后才意识到变化的发生;有时,我们知道自己的命运正在改变,却无力阻止。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首届全国赛落幕 “村超”聚力再出发

  • 麋鹿“回家”40载 从本土灭绝到呦呦鹿鸣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联合美国南加州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国际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定量评价了地震后河床沙这类粗颗粒沉积物通量及其长期变化,揭示了地震对河床沙的影响远比预期更大更久。
2025-08-25 10:08
23日,在南海中沙海域的“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上,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海琴”号圆满完成首次深海试验,全面验证了整机系统的功能和主要性能指标。
2025-08-25 10:00
从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承担的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项目一体式余热导出原理验证试验顺利完成。
2025-08-25 09:58
我国科学家对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开展了系统性研究,成功揭示了月球年轻火山活动的源区特征与热驱动机制。
2025-08-25 09:57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孔令让研究团队首次组装了小麦远缘杂交常用物种中间偃麦草和鹅观草染色体水平的高质量基因组序列。
2025-08-25 09:54
大多数地区在处暑节气时仍有高温天气出现。北方地区昼夜温差扩大,易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凉”。
2025-08-22 10:12
当罗斯海冰架上最后一抹极昼阳光悄然隐去,南极的冬季正式到来。冰原之上,完成微电网系统、氢能源系统、通信系统等建设任务后的秦岭站,如一艘灰色的方舟稳稳矗立。
2025-08-22 10:12
一部“电影”让我们一窥人类发育中一个鲜为人知的里程碑事件——新形成的胚胎附着在子宫内膜上的瞬间。
2025-08-22 10:11
嫦娥六号采样点所在的阿波罗盆地直径约540公里,位于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是该区域最大的次级撞击构造。
2025-08-22 10:11
手术机器人被誉为机器人产业“皇冠上的明珠”,作为医生的“辅助工具”已完成了数百万次微创手术。
2025-08-22 10:10
为什么鼓励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具体如何操作?
2025-08-21 09:51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血液中循环的血小板会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从而成为液体活检的重要DNA库。
2025-08-21 09:48
在地球的深海热泉、湿地,或者动物肠道和沉积物等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氧居民”——厌氧微生物。
2025-08-21 09:46
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炭进口同比下降,煤炭供给比较充足。
2025-08-21 09:42
当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导致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2025-08-21 09:41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伟团队联合德国、美国等国科研人员,首创室温催化转化技术,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2025-08-20 09:47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82光年外的唧筒座天区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两级四星系统,这是相互环绕的一对超冷褐矮星与一对年轻红矮星。
2025-08-20 09:44
走过70多年,沈阳机床矢志攻关高端机床,其突围历程给人不少启示。
2025-08-20 09:39
2016年,四处“求医问药”的马朝东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手中接过“药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带病滁菊植株进行离体脱毒与再生。
2025-08-20 09:34
西湖大学工学院姜汉卿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首次让昆虫尺度的软体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运动。
2025-08-20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