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85后导演拍出纯正京味喜剧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85后导演拍出纯正京味喜剧

来源:北京日报2023-11-10 10:33

  记者 袁云儿

  嬉笑怒骂间讽刺世人追名逐利,荒诞的剧情背后是现实的影子。正在热映中的电影《二手杰作》,是青年导演王子昭的首部长片作品。这部充满浓浓京味喜剧风格的电影由宁浩和于和伟担任监制,于和伟、倪虹洁、郭麒麟等主演,目前票房即将破亿元。

  致敬心中的京味“喜剧美学”

  吐槽出版商出书“字大行稀”,跟字帖差不多;感慨热钱都流到房地产了,因此文化行业资金缺乏;揭露书商为了流量和热度不惜自产自销,扰乱市场秩序;调侃文艺青年的豆瓣小组“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在路上”……不同于近几年热门的喜剧电影惯用夸张的肢体语言或者堆砌网络段子,《二手杰作》的喜剧风格主打讽刺,以犀利的台词和荒诞的场景展现对名利的追逐。

  难以想象,拍出这部辛辣老练作品的导演王子昭,今年才35岁。然而一跟他聊天,立马就明白了,这种一句话里能耍几个贫嘴的风格,就是他本人的性格。身为北京人的王子昭,从小便擅长温和地“打镲”,说话自带喜剧效果。

  “不认识的人当然客客气气的,但跟家人或朋友,就习惯于用这种揶揄的风格表达友善或热情。”王子昭笑言,生活中他很难“有话好好说”,不会一本正经地聊天,总是想方设法地逗闷子、抖机灵。这种风格,被他沿用到了创作中。

  《二手杰作》走的是京味喜剧路线,这是王子昭从小耳濡目染的内容,也是他在致敬自己心中的“喜剧美学”。

  “《二手杰作》里的笑点,都不是靠表演来完成的,而是由逻辑和情境搭建出来的。这些笑点在剧本里就已经出来了,因为我一开始就是想做一个讽刺的表达。”王子昭说,就像一个特别关注装修的人,天天在小红书上刷相关内容,等到真装修时,他肯定知道自己要什么灯、贴什么壁纸。

  故事内容融入了自身经历

  片中,于和伟饰演的马寅波人到中年,哪哪不行,没想到靠着给儿子写的一封代笔遗书,成为“名人之父”。他也开始假借儿子的名义出书、炒作、上节目,完成了心中长久以来“逐梦文艺圈”的心愿。很多人说,《二手杰作》是一部关于中年危机的电影,但对王子昭而言,这更像是一部关于“理想危机”的作品,也融入了自身经历。

  王子昭进入电影行业没什么家学渊源,父母从事的都是和电影没啥关系的职业。他最初对电影感兴趣,是因为“古惑仔”系列电影。在高中学长申奥(《孤注一掷》导演)的影响下,王子昭才知道可以考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在读期间,王子昭的才华得到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刚毕业时,他成了风头正劲的新锐导演,《一只摇滚乐队的诞生》《权威人士》《大无畏》等短片充满锐气和冲劲,被业界看好。

  “我以一个‘优秀毕业生’的身份走向社会,然后一两年、三四年没事干,就拍个广告、喝喝酒……最后,十年了,只有一个导演的虚衔。这已经不是什么理想主义的危机了,身份危机都有了。”王子昭的危机感和焦虑感油然而生,拍电影的动力也来了。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融合进马寅波这个人物。

  “我给马寅波写过前史,他可能年轻时甚至出版过一部作品,还在学校里小有名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岁月的蹉跎,就再也出不来了,他在语文老师这个岗位上被困住了。”王子昭坦言,马寅波应该得到理解和同情,“他不过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虚荣,既不是大奸大恶之人,也不是什么俗人,我们应该心疼他。你会不心疼堂吉诃德吗?”因此,电影给了马寅波一个还算不错的结尾,经历了名利泡沫破灭的他,终于大彻大悟。

  宁浩与于和伟双监制“护航”

  王子昭能顺利拍出《二手杰作》,背后离不开导演宁浩扶持青年电影人才的“坏猴子72变”计划。这一计划发起于2016年,目前已为华语电影输送王子昭、文牧野、申奥等多位新导演,推出《我不是药神》《孤注一掷》《热带往事》等作品。

  王子昭透露,“坏猴子”对新导演的培养方式比较自由,并没有要求他们几年内要做出多少部作品,也没有什么规划和培训,因为同为创作者,宁浩深知,好的创作环境最有利于好作品的诞生。新导演有了想法,带着项目去跟宁浩聊就行。

  “老宁非常尊重创作者,他觉得一部片子好不好,最重要的就是看导演,所以主要就看每个人自己的能动性。像文牧野这种比较勤勉的导演,可能一部一部迅速出活儿,我属于有点偷懒、比较闲散的,就比较慢。”王子昭笑言,公司把这帮年轻导演攒在一起后,天然形成了良性竞争的气氛。“看到他们纷纷都拍了,我这不也得拍一个吗?”

  2009年,王子昭看了罗宾·威廉姆斯主演的美国电影《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影片的故事创意,让王子昭有了浓厚的表达欲,他想借此探讨人能否与平庸的自己、诡谲的世界和解。所以当宁浩问他想拍什么时,他想到了这个故事。这一想法得到了宁浩的支持,尽管至今他都没看过那部美国电影。

  《二手杰作》由宁浩和于和伟共同担任监制,二人分工不同。“开拍后老宁就不管了,因为他看过我们之前的短片作品,相信我们这帮小孩的手艺和组织拍摄的能力。他主要是在前期从技术层面给剧本把关,从事务层面来帮你‘码局’。”于和伟就是在宁浩的引荐下加入《二手杰作》的。拍摄期间,于和伟从演员的角度出发,将全片表演调性统一起来。

  王子昭直言,他认为片场最终的呈现都要依靠表演,因此他会设身处地为演员着想。《二手杰作》的摄影师是王子昭读大学以来的搭档,他跟摄影师讲,风格什么的“您自个儿定”“就一件事,别捣乱就行”。他觉得,不能为了画面上的追求影响演员表演。

  最终,于和伟、郭麒麟、倪虹洁等的表演都得到了观众肯定。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尼泊尔总理奥利

  •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年来,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生产应用,香港在上中下游“全链发力”、促进“环环相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愈发清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2024-12-03 16:02
12月2日,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首台硬岩掘进机(TBM)“江汉先锋号”在土建4标8号平洞顺利始发掘进,标志着引江补汉工程正式进入TBM掘进施工新阶段。
2024-12-03 09:05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对外公布了运城市夏县崔家河遗址考古发掘资料,该遗址属于距今5000余年的仰韶中期庙底沟文化,并出土一件同时期罕见的彩陶鱼纹盆。
2024-12-03 04:15
近日,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科普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此次修订聚焦科普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强化了社会各界的科普责任,
2024-12-03 04:50
记者2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我国将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探索建立专精特新赋能体系,健全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相适应的要素保障制度。
2024-12-03 04:50
一件采集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的早白垩世恐龙标本被认定为窃蛋龙类恐龙新类群——百年鸳鸯龙。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上。
2024-12-03 04:50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南极中山国家大气本底站(以下简称“中山本底站”)1日正式业务运行。这是我国首个境外大气本底站,将对南极大气成分浓度变化进行连续、
2024-12-03 04:50
11月30日晚间,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圆满完成首次发射任务,验证了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在硬件、软件、人员等各方面已具备常态化发射能力。
2024-12-02 08:55
房元鹏分析,比较来看,我国的天舟飞船属于大型货物运输飞行器,上行装载货物能力强。
2024-12-02 08:50
从农业农村部获悉,12月1日,由农业农村部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广东省广州市落下帷幕。
2024-12-02 03:45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期间,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观看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成功案例展示和科技创新成果,
2024-12-02 03:40
科学与哲学关系密切,恩格斯早就提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有着独特思维方式的哲学必然随着科学的发展而自觉改变其本身的形式。
2024-12-02 03:45
提供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多样化的服务。
2024-12-02 03:40
让年轻人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在技术攻关中敢于给他们压担子,并对他们可能遭遇的失败给予一定的宽容度。
2024-11-29 09:51
国家医保局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情况。据介绍,自成立以来,国家医保局已连续7年开展药品目录调整工作,累计将835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其中谈判新增530种,竞价新增38种。
2024-11-29 09:49
第二届链博会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增先进制造链展区,从研发设计、新材料运用、关键零部件及加工、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等四个方面,展现全球先进制造领域从前端设计到终端产品应用的全产业链。
2024-11-29 09:48
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当好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奋力谱写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024-11-29 09:47
根据规划,中国计划202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关键技术攻关;2027年左右发射3颗先导试验卫星,开展下一代新技术体制试验;2029年左右开始发射下一代北斗系统组网卫星,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
2024-11-29 09:35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有一道看似难以跨越的鸿沟——科技人员通常不熟悉市场、经营和生产,企业经营者往往搞不懂前沿科技。
2024-11-28 02:50
在光通信系统中,硅基调制器是信息传输与处理的关键一环,是整个电光信息转换的“心脏”——信息经过这个枢纽来去、流转,高效搭上光的“顺风车”,奔赴不同目的地。
2024-11-28 02: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