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家大剧院版《阿依达》震撼归来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国家大剧院版《阿依达》震撼归来

来源:北京日报2023-11-06 10:23

  记者 高倩

  柔婉哀伤的前奏曲中大幕挽起,舞台上,沙海无垠,河湾流淌,雄伟的城邦如同海市蜃楼从远处浮现,苍凉壮阔的史诗气质扑面而来……11月1日至5日,《阿依达》再次登台国家大剧院,气势恢弘,撼人心魄。

  以古埃及法老王时期为故事背景的威尔第歌剧《阿依达》向来因“宏大”而闻名,2015年,国家大剧院曾将这部“大歌剧”作为开年大戏重磅推出,指挥大师祖宾·梅塔亲自挂帅,盛况至今令人难忘。

  中外艺术家联袂塑造传奇群像

  执棒本轮演出的指挥名家雷纳托·帕伦波深谙意大利歌剧精髓。作为一名威尔第专家,帕伦波对《阿依达》有着绝对的自信,在他的带领下,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和合唱团的表现磅礴大气,在“起来,向神圣的尼罗河挺进吧”“光荣属于埃及”等重要的群众场面中,合唱团的发挥在某种程度上拔起了整部作品的精气神。

  威尔第为主要角色赋予了浓墨重彩的刻画,他们的性格与心理充满戏剧性和冲击力。女主角阿依达是威尔第歌剧中最赏心悦目的角色之一,饰演阿依达的女高音苏珊娜·布朗齐尼、孙秀苇在“祝你胜利归来”“祖国蔚蓝的天空”等咏叹调中极力展现阿依达身处爱人与父亲、私情与家国之间的两难境地,剧烈的情绪变化、高难的演唱技巧是对歌唱家的极致考验。

  威尔第对男高音同样“不留情”,全剧开场仅数分钟,第一个大咏叹调便由男主角拉达梅斯唱响,在尚未充分热身的情况下,豪尔赫·德·莱昂、王冲两位饰演者的英雄男高音赢得现场热烈喝彩。

  此外,挣扎在爱慕、怀疑、仇恨、嫉妒等多种情绪中的埃及公主安奈瑞斯人物形象饱满立体,女中音阿纳斯塔西娅·博尔德列娃、牛莎莎展现出了对角色的准确揣摩;达利博尔·耶尼施、张扬饰演的阿依达父亲阿莫纳斯洛,关致京饰演的法老王,张文沁饰演的女祭司长等角色,也都有着相当精彩的表现,他们共同塑造出了那个远去的传奇年代里鲜活生动的人物群像。

  400人班底通力合作“大歌剧”

  在舞美呈现方面,国家大剧院版《阿依达》将“大”做到了极致——

  第一幕中,巍峨如巨楼的大船缓缓前进,神庙赫然耸立,几乎将歌剧院舞台庞大的空间顶满;

  庄重肃穆的气氛在第二幕著名的“凯旋”场景中达到了一次令人屏息的高峰,6把埃及小号吹响家喻户晓的“凯旋进行曲”,一件件战利品轮番展现,盛大的欢庆游行中,“羊头”战船驶出黑暗,载着英雄拉达梅斯归来,格外震撼;

  尾声阶段,泄露军机的拉达梅斯在木乃伊巨墙下接受审判,人影矗立,色调阴暗,威严的压迫感扑面而来……

  “从故事背景和音乐气质出发,《阿依达》在世界各地上演时,场面一般都很盛大。”国家大剧院舞台技术部相关负责人李斌说。当年创排时,舞美设计大师埃兹欧·弗里杰利奥在这一版《阿依达》中尽情挥洒他的灵感与构想,作品的体量规模之大在国家大剧院众多制作剧目中稳居前列,“全部4幕的布景一般要用4天运到剧院,拼接装台时间也要4到5天。”

  李斌透露,第一幕中驶过尼罗河的大船重达10吨,需要70名工作人员把它从侧幕推上舞台;《阿依达》标志性的“羊头”战船桅杆高度则高达12.5米,进入舞台核心区域后又被整体升起4米;审判拉达梅斯的木乃伊巨墙进行了喷砂处理,墙片重达2.5吨,再加上20名站立其上的演员,整体需动用6根能承重750公斤的吊杆才能实现悬空肃杀的艺术效果;为了有质感地还原古埃及的风土人情,1吨黄沙被铺上舞台,周边的缝隙被工作人员细致封闭,以防沙子渗落干扰机械运行……

  每次演《阿依达》,歌剧院的舞台和外围区域被全部占满,“就像变成了华容道游戏。”李斌比喻道。通常情况下,一台歌剧需要3到4位舞台监督协调配合,而《阿依达》需要9位,他们精确计算每一块布景的升降推拉,一旦一个环节失误,后续演出就难以再准确衔接,“如此庞大的体量和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是对舞台技术的巨大挑战。”

  自2015年首演至今8年来,《阿依达》三轮登台,复排频率算不上密集,技术固然是一大难点,但在李斌看来,这部真正意义上的“大戏”也需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这轮演出,雷纳托·帕伦波、国内外歌唱家各自领衔的主演阵容以及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唱团倾力合作,近400位艺术家和幕后工作者为气势磅礴的华美制作填上了与之匹配的充实内里,这是《阿依达》真正无愧于“大歌剧”之名的魅力所在。

  《阿依达》恢弘的场景。王小京摄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漫动时节丨今日七夕,“晒”点什么?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举办第二场记者招待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鼓励卫星通信在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城市治理等各行业各领域创新应用。
2025-08-28 09:35
8月26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成就。
2025-08-27 09:36
王蜜所在团队养蜗牛的装置和她用指甲油给蜗牛壳做的标记(首次发表,非授权禁止转载)。在中科院地球环境所,针对蜗牛壳体季节尺度研究,副所长晏宏提出的理念是,用空间换时间。
2025-08-27 09:47
8月8日至12日,第十届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  近年来,更多养老机器人在家中、社区及养老机构落地应用,从桌面式机器人、轮式底盘型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人机共栖”的智慧养老图景正加速照进现实。
2025-08-27 09:45
作为海洋生物医药研发的特色方向,海洋中药尚不能满足中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其开发和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产业转化环节,郑明月指出,应借鉴“算法开发—标靶确证—临床转化”范式,构建海洋天然产物专属数据库和AI工具。
2025-08-27 09:45
一项近日发表于《应用生理学、营养学与代谢》的研究发现,摄入动物蛋白质食物与更高的死亡风险无关,甚至可能降低与癌症相关的死亡率。论文第一兼通讯作者、加拿大营养策略公司负责人Yanni Papanikolaou表示,“综合这类观察数据与临床研究,很明显,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均有益于健康长寿。
2025-08-27 09:43
近日,我国科学家利用中国空间站上的无容器材料科学实验柜,成功把钨合金加热到超过3100℃,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项工作不仅验证了我国自主设计的空间材料科学实验柜具有非常优异的性能,也积累了大量的超高温材料在轨实验的原始数据。
2025-08-27 09:42
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AI应用已渗透社会生活各领域。深入分析AI“信口开河”成因,需从技术、数据和监管三个维度进行考量。(摘编自《工人日报》,原题为《防止AI“信口开河”,技术伦理建设刻不容缓》)
2025-08-26 10:27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日前批准发布《动力锂电池运输安全及多式联运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起实施。动力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安全高效运输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关键。
2025-08-26 10:27
截至2025年8月22日,今年中国空间站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实施58个科学与应用项目,实验次数2.6万余次,上行科学与应用任务800余公斤科学物资,下行空间科学实验样品27种,获取科学数据110TB。
2025-08-26 10:27
暑期,不少家庭选择前往户外戏水游玩。胡越凯介绍,大家常说的“食脑虫”属于“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虫”,多生于潮湿的土壤和淡水中,包括福氏耐格里属阿米巴原虫、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和棘阿米巴原虫。
2025-08-26 10:2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