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音乐为桥,连接北京与世界
首页> 文娱频道> 音乐资讯 > 正文

音乐为桥,连接北京与世界

来源:北京日报2023-10-30 11:07

  记者 高倩

  提奥多·库伦齐斯与音乐永恒乐团掀起的热潮尚未散去,瓦莱里·捷杰耶夫、丹尼尔·加蒂两位指挥大师就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陆续来访,为北京观众奉上不断线的精彩演出,同时,新鲜的灵感、温暖的祝福也随着他们一起到来。

  在北京,音乐是连接世界的桥梁,也是续写友谊的纸笔,一个个说不尽的故事,熔铸在北京的历史与未来里。

  指挥大师瓦莱里·捷杰耶夫执棒马林斯基交响乐团亮相北京艺术中心,成为首支登台这里的国际艺术团体。 记者 方非摄

  精彩演出焕发耀眼光芒

  10月23日和24日,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里,观众凝神屏息。时隔7个月,捷杰耶夫标志性的颤抖手势再次出现,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在他的带领下强劲爆发,奔涌出鲍罗丁、普罗科菲耶夫、拉赫玛尼诺夫、肖斯塔科维奇、理查·施特劳斯等俄罗斯与德奥系作曲巨擘的经典旋律;10月25日,他们从车水马龙的长安街“转战”大运河畔的北京艺术中心,成为首支登陆这处文化新地标的国际级艺术团体。音乐会上,一曲未写在节目单上的“彩蛋”《我们走在大路上》最先上演,随后,节奏迅疾的《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怡然梦幻的《牧神午后前奏曲》、色彩丰沛的《图画展览会》、激情澎湃的舞剧《火鸟》全剧音乐接连奏响,以无限生机之势缔造了副中心演艺历史上一个难忘的交响之夜。

  仅隔一天,10月27日和28日,指挥大师加蒂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连续两天以精湛的水准演绎了勃拉姆斯《悲剧序曲》《海顿主题变奏曲》《第三交响曲》,向勃拉姆斯190周年诞辰献上了诚挚的敬意。音乐带来的震撼与感动并未至此落幕,很快,郑明勋、克里斯蒂安·蒂勒曼、伊万·费舍尔等享誉国际的指挥家将陆续到访,再度焕发北京作为世界古典音乐重镇的耀眼光芒。

  同步世界开掘更多潜力

  舞台之外,许多改变、许多温暖正在发生、流淌。

  10月27日和28日两场音乐会结束后,乐迷们在社交平台上留言,认为这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几年来相当可圈可点的精彩发挥。“加蒂带领乐团,为观众奉献了格外温暖的音色和平衡的音响,3年前那支在中外大师引领下屡有惊艳表现的乐团正在加速回归。”乐评人张光楹说。

  明年,加蒂将赴有着近500年悠久历史的德累斯顿管弦乐团,接替蒂勒曼担任首席指挥,他缘何能获得青睐,答案在一个个细节中不言自明:10月27日,他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一直排练到晚6时,比原定结束时间推迟了一个小时。加蒂的话语并不强势,手势简明扼要,但对声部平衡有着高精度的敏感和执着,在他的“调教”下,可塑性极高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显然被开掘出了更多潜力。

  “加蒂大师让我们倍感同步世界、学习互鉴是如此重要。”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总经理任小珑说。文化交流带来了新的刺激、新的灵感,身处其间,加蒂觉得无比奇妙和美好——他是意大利人,勃拉姆斯生活在百余年前的德国,组建13年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则立足中国和北京,来自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因为一场演出产生了难以磨灭的交集,“我们在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有时候甚至不需要用语言进行交流,音乐让我们亲密无间。”挥起双手的瞬间,加蒂听到了“东西方两个世界相遇”的声音。

  指挥大师丹尼尔·加蒂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刘方摄

  文化交流见证深厚友谊

  音乐是交流的桥梁,也是友谊的见证。

  今年,北京观众最熟悉的指挥大师莫过于捷杰耶夫,今年3月,他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率先重返北京,轰动一时;6月,他们亮相2023北京长城音乐会;10月,他们再次到访国家大剧院。在乐迷中,捷杰耶夫常被简称为“姐夫”,这个称呼固然带有一丝戏谑,但除了捷杰耶夫,或许再也没有哪位指挥大师能被中国观众视为亲切的自家人。

  “1998年,我和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第一次到北京演出,是在人民大会堂。”捷杰耶夫说。25年间,他见证着这座城市的飞速发展,2007年12月,国家大剧院开幕运营时迎来的首支国际艺术院团便是捷杰耶夫带领的马林斯基剧院,510余位艺术家携4部鸿篇剧目登台,即使多年过去仍然堪称艺坛盛事,而16年后,在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发展新格局即将全面开启之际,他们应邀而来,奏响了北京艺术中心2023国际文化交流演出的第一声。

  捷杰耶夫很关心北京艺术中心的建设发展。今年3月那次不到一周的北京之行里,他的行程被排练和演出塞得满满当当,故宫和北京艺术中心是他在剧院和酒店两点一线往返路途上的两个例外。7个月后,当他登上运河游船,伴着秋色再次抵达这里,紧张施工的工地变成了灯火璀璨的殿堂,已经完成两场测试演出的北京艺术中心很快将正式开幕运营。一路上,脚下是流淌千年的运河水,远望是拔地而起的新地标,游船驶入漕运码头时,捷杰耶夫一个人站在船头,环顾四周,用手机拍了一段小视频,古老与现代交织共生,是北京城格外触动他的一大魅力。

  “我衷心祝贺中国朋友们在文化艺术领域取得的成就,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捷杰耶夫说。在北京艺术中心的前厅后台走了一圈,他向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排练时,他不断走到音乐厅的不同角落驻足沉思,借助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的演奏体会每一处声场的细微变化。未来,他们的真实感受将反馈在后续的测试调整中,北京艺术中心的发展历程会永远留下属于俄罗斯艺术家的一笔。

  “就像遇到了一辆好车,音乐家们有一种想把马力开足的兴奋感。”比利时卡尔声学设计事务所首席声学师卡勒·卡尔说。他骄傲而欣慰,作为北京艺术中心声学设计的参与方之一,卡尔声学设计事务所在剧场的每个造型、每个角度上融入了“脑海中积累和了解的一切,眼下的阶段,我们认为音乐厅已经达到了相当良好的状态,声音可以很近地向观众投射过来”。在走出疫情阴云、国际文化交流加速升温的时代里,“融入感和现场感非常重要,音乐可以让演员和观众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是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也是这座音乐厅的特色所在。”卡尔这样说。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藏山南萨热路跨江大桥建设进展顺利

  •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6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MWC上海2025)上,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集中亮相。
2025-06-20 10:21
每年春天,在南半球夜空的指引下,数十亿只布冈夜蛾会向南迁徙1000公里,到达澳大利亚的阿尔卑斯山脉。
2025-06-20 10:21
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教授梁亮亮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刘小钢团队,在镧系元素掺杂光子雪崩上转换纳米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5-06-20 10:21
几十万年前,不只是我们“毛茸茸”的祖先在奔跑、狩猎、生火,还有许多其他“人类亲戚”也栖居在地球上。
2025-06-20 10:21
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eDNA工程中心张玮研究小组在四川稻城海子山保护区的从前措,完成了一次令人兴奋的“生命寻宝”——发现并命名了一种全新的藻类。
2025-06-20 04:40
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2025-06-19 19:13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干细胞储备耗竭及其引发的组织再生与稳态维持能力下降,是机体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特征。
2025-06-19 09:56
设立20多年来,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有力支持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自主组建、带领研究团队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研究。
2025-06-19 09:55
今年以来,DeepSeek“破圈”跻身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顶流”,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多个应用场景……
2025-06-19 09:53
海洋给人的传统印象,一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靠天吃饭。渔民们世世代代出海撒网,找鱼靠经验、收成靠运气,虽然要受天气、季节、水文等的影响,却从不担心无鱼可捕。
2025-06-19 09:57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揭示了蚂蚁的演化历史和蚂蚁社会系统的演化机制,并系统解析了推动蚂蚁社会行为、社会分工、社会组织结构演化的关键基因。
2025-06-18 10:20
“一个20平方米大的水池,他在那边赶,我在这边捞,下网好几次,才捞上来两条鱼。2022年底,东星斑养殖遇到严重的病害,特别是一批鱼连续10多代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存活率低,市场效益不好。
2025-06-18 10:19
“当那些紫花的、圆粒的、矮茎的、皱荚的豌豆在园中悄然生长,孟德尔杂交实验里的一个个豌豆性状仿佛穿越时空,跃然眼前。这种遗传背景修饰主效突变的机制,为理解复杂性状背后的表型可塑性与遗传调控层级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
2025-06-18 10:18
此外,团队还首次捕捉到热流下声子的“非平衡态”:在界面附近约3纳米的狭窄区域,声子分布明显偏离了平衡状态。”   高鹏进一步说,当电子显微镜化身为洞察原子热浪的“超级温度计”,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热操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
2025-06-17 10:04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在无人机物流、农林植保、紧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中进行前期测试。 欣旺达从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重要供应商起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跻身前十,并在储能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
2025-06-17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