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5万名大学生“文艺行”品味青春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2.5万名大学生“文艺行”品味青春

来源:北京日报2023-10-20 10:05

  实习记者 何蕊

  “轰隆,轰隆隆……”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里,一场“暴风雨”接近尾声,随着大幕缓缓降落,观众席间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青春版话剧《雷雨》的创新演绎,带领青年观众在精彩演出中感悟青春。记者 和冠欣摄

  近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迎来首次学生演出——北京师范大学北国剧社的大学生演员登台演绎经典剧目《雷雨》。这是“‘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中文艺行“大团小团手拉手”项目的重要活动,北京人艺与北师大结对共建,为经典作品注入青春活力。

  自5月23日行动计划启动以来,一场场精彩的文艺大戏在京城上演。目前,已有来自16所试点高校的2.5万名大学生参与其中,在“文艺行”中品味艺术青春。

  青春视角致敬经典

  耳边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陈兆伊闭上双眼,深深鞠躬,时间仿佛回到了三个月前,她与角色四凤初次相遇的那天。“刚接到《雷雨》演员招募的通知,我心里好像燃起了一团火,特别激动。”正在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读大三的陈兆伊,加入北国剧社已有两年多时间。在她看来,自己年纪与四凤相仿,性格也和角色颇有几分相似。于是,经过多轮试镜和调整,她如愿以偿拿到了四凤的剧本。

  可第一次站上人艺舞台排练的陈兆伊,便遇到了难迈的坎——“从第一幕四凤和周萍在房间偷偷私会的甜蜜,到得知周萍要去矿上工作感到担忧着急,再到最后接近崩溃、绝望,导演老师一次次提醒我要演出人物情绪上的波动和反差,但效果总是不尽人意。”休息间隙,就在陈兆伊独自坐在后台失落时,学生导演李紫涵主动找到了她。

  “得帮她和四凤这个角色产生共情。”在博士生李紫涵看来,陈兆伊就像一个能量十足的“小太阳”,日常相处中她总是笑意盈盈,热情友善的性格和四凤非常相似。于是,李紫涵编出一个现代故事,让陈兆伊感受“苦情”:“假如你从别人口中听说,热恋中的男朋友要出国留学,并且没有回国的打算,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你会怎样挽留他?”“我想,首先我会愣住,不知所措,然后悲伤、痛苦,最后愤怒、崩溃。”主动说出答案的陈兆伊也将这种情感的变化运用在表演中,慢慢找到了感觉。

  演出谢幕时,李紫涵激动地跑上台,和每位演员拥抱,向观众鞠躬致谢。她说:“就像做了一场美丽的梦,梦里和朋友们为了同一个目标一起奋斗的感觉,很棒!”和她共同奋斗的剧社成员大约有30人,包含演员、道具等台前幕后的各个岗位。年龄最小的成员刚上大二,比较有资历的则是已经毕业的剧社往届社员,他们白天工作,晚上下班后便直奔学校,利用休息时间磨戏排练。

  大团小团“手拉手”

  由北国剧社演绎的《雷雨》在北京人艺的舞台圆满落幕,续写了双方的戏剧之缘。北京人艺建院之初,总导演焦菊隐就曾担任北师大文学院院长、西语系系主任。1986年1月10日,北国剧社正式成立,邀北京人艺老院长曹禺为剧社题词:“大道本无我,青春长与君”,这句社训也一直沿用至今。很多北京人艺演员都曾走入校园,为北国剧社进行过戏剧辅导。

  本次《雷雨》演出由北师大学生导演并主演,北京人艺导演唐烨、演员朱少鹏担任艺术指导。北京人艺还派出包括舞美在内的多达40余人的工作团队,负责各类舞台保障工作,真正实现了“大团小团手拉手”,为学生们上了一堂“大师课”。

  “和孩子们相处,我觉得自己变得更温柔了。”演出结束后,唐烨脸上的笑就没停过。从排练初期起,她便“入驻”剧社,与学生们一同梳理剧本,对演员如何理解人物、塑造人物、把握人物关系等给予了专业的指导。“大家没有局限于某一版本,而是自己做出了大胆的删改和调整,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护他们这种创作的热情。”唐烨欣慰地表示,自己从学生演员们身上看到了宝贵的“真”——真实、真诚和真情实感,“真”才能打动观众。

  在北师大研二学生刘鹏博看来,唐烨总会用最温柔的话语,提出最一针见血的建议。“我饰演的是周萍的生母鲁侍萍,这是一个饱经苦难的劳动妇女形象。”刘鹏博说,一开始她便根据角色特点,设计了一些小动作。比如,总是低着头、微微含胸驼背,“我是学舞蹈出身,习惯了挺直腰板,这个动作适应了很久。”可第一次联排,唐烨便敏锐地注意到了这处“小心思”,“姑娘,以后可以把腰稍微挺直一点,不用刻意低头,这样不自然。”刘鹏博听从老师的话,最终演绎出了正直、刚毅、顽强的鲁侍萍,使角色形象更加丰满。

  16所高校2.5万名学生受益

  这场青春版《雷雨》演出,是“‘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文艺行的重要成果。行动计划由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共同推出,包括信仰行、红色行、古都行、文艺行、志愿行、园区行6大行动,14个具体项目。包括北师大在内的16所在京高校为首批试点校。

  其中,文艺行由“戏聚高校佳作有约——精品演出进高校”“大团小团手拉手——市属文艺院团与首都高校艺术社团结对共建”“我们都是追梦人——首都高校艺术创作孵化”三个子项目组成,旨在依托“演艺之都”的建设契机,整合优势资源、释放聚合效应,深入推进“大戏看北京”与首都高校双促进、双提升。

  如今,更多硕果初现。自5月23日行动计划启动以来,文艺行三个子项目已覆盖16所试点高校的约2.5万名学生——

  在精品演出进高校方面,项目与“大戏看北京”共同推进,组织开展《巅峰之作》致敬德沃夏克音乐会、话剧《小井胡同》、京剧《杨七娘》等30余场演出和多场剧本朗读活动,覆盖师生近2万人;

  在结对共建方面,市属文艺院团与高校艺术社团开展文艺座谈、创作分享会、戏剧讲堂等活动56场,覆盖师生约4000人。其中,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亲临北大校园,为北大学子带来“大师课”。北京交响乐团邀请著名指挥家张冰冰,赴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艺术团进行排练指导。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裘识到结对的清华大学京剧队,开展艺术讲座;

  在创作孵化方面,项目针对性安排文艺创作孵化交流座谈会,开展13场线上线下知识培训,已征集33部高校学生优秀剧本,涵盖舞台剧、音乐、短片等艺术门类,专家评审工作正在开展……

  演出的完美谢幕,也拉开了“戏剧的力量——北京人艺进北师大”活动的序幕。未来,北京人艺还将在校园开展专题展览、戏剧讲堂、阅读专区等活动,让北师大师生感受戏剧的力量,双方携手推动戏剧文化的普及,促进艺术与高校深度融合,为首都高校人才培养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在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寻溯仰韶文化

  • 福建:融入现代生活 非遗正青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3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正式通过验收,建成了国际上综合实力最强的空间天气地基区域监测网络。
2025-06-13 09:45
前不久,一场人形机器人格斗擂台赛引发了全球关注。
2025-06-13 09:44
系外行星大气研究对理解行星形成、演化和宜居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5-06-13 09:38
地磁暴,是由太阳表面活动引起的地球磁场全球性剧烈扰动现象。据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受5月31日太阳爆发活动影响,北京时间6月1日14时至2日14时,先后出现了6小时特大地磁暴。
2025-06-13 09:37
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取得四足类足迹的重要发现,首次记录了华南白垩纪地层的哺乳形类及恐龙足迹组合。
2025-06-13 09:35
“如果你是一名文科生,将有机会学习数学和计算机,将来可能成为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生”,这是不久前,复旦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布会上传出的消息。
2025-06-12 18:17
一种新的神经细胞网络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2025-06-12 09:52
这一机器人仿生手灵感源于人类手部的生物智慧。
2025-06-12 09:46
冬虫夏草学名叫“中华线虫草”,其实是一种寄生蝙蝠蛾幼虫的真菌。线虫草在白垩纪就已经寄生蚂蚁的基干类群,学会了“操控蚂蚁”,而这类寄生蚂蚁的线虫草,正是如今最繁盛的一支。
2025-06-12 09:43
来自NASA的3位科学家分析了2020—2024年间坠落地球的523颗“星链”卫星在不同太阳活动水平的轨道变化。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称,很多科学家担心“星链”卫星可能会以人们尚不了解的方式破坏大气层。
2025-06-12 09:40
天气越来越热,我们中医院急诊西北角的药膳坊门前,同样“火热”。现在,“中医药+餐饮”在很多地方越来越火,药膳面包等产品吸引了很多消费者,也带动了更多人了解中医药知识和养生理念。
2025-06-12 09:37
中毒、缺氧、病原体侵袭……这些突如其来的“变故”会诱发生命应激反应。
2025-06-11 09:27
传统人工智能研究聚焦于物体识别准确率,却鲜少探讨模型是否真正“理解”物体含义。
2025-06-11 09:26
为满足小农户的粮食干燥需求,该所联合国内多家单位研制出智能化可移动牵引式烘干机。
2025-06-11 09:25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以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水平为目标,建设绿电直连项目。
2025-06-11 09:23
 地处浙皖赣三省交界处的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候选区,由衢州市开化县的钱江源园区与丽水市的百山祖园区组成,总面积约747平方公里。
2025-06-11 09:23
为发挥警示作用,切实推动问题整改,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9日对第一批典型案例进行集中公开通报。
2025-06-10 10:04
6月8日,国产人形机器人携手机器狗攀上湖北燕矶长江大桥,挑战在全球最长猫道上行走。
2025-06-10 10:03
夏日,生机勃勃,在北京市温榆河公园“生态心”区域,这里没有人工干预和打理,一切都在“野蛮”生长。
2025-06-10 10:02
日前,位于重庆巫山的五里坡管理中心在科研监测中发现了2个新属共8个新物种,这是继2022年发现4个新物种后该中心在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次发现新物种。
2025-06-10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