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施娅涵
时至今日,国产综艺的题材覆盖面与议题深度,都达到全新的高度。聚焦职场新人的纪实真人秀,会将触角从建筑师、律师这样的职业延伸至法医这样的小众细分领域。而围绕情感这一荧屏经典母题的节目,则敢于触碰过往大众讳莫如深的“离婚”话题。市场不断细分的当下,除了差异化竞争之外,综艺人还能借此引领怎样的社会思考、彰显怎样的人文关怀?本期“文艺百家”,我们聚焦这一话题。
——编者
不同于第一季刻意打造“高光时刻”和“职场CP”的营销手法,《初入职场·法医季2》摒弃了过度煽情渲染理想主义和戏剧冲突,转而深入探索法医行业的内部运作,不仅揭示了法医在不同案件中的工作重点,还展示了他们面对的诸多未知挑战和危险。节目更是深度挖掘了法医职业的严谨、艰苦和高度责任心,有效地为这一被长久误解的职业“祛魅”。
那么,当公众的目光从电视屏幕转向现实生活,法医们是如何在各种复杂案件中展现其专业技能和道德原则的呢?他们又是如何面对和克服工作中的各种风险的呢?笔者试着通过节目中的两个案例展示,深度解析法医们在工作中所持的职业态度、面对的风险以及他们“为生者权,为逝者言”的精神。这不仅能让公众更加全面了解这样一个神秘且充满挑战的职业,还能让公众领会到法医所代表的深刻社会价值。
毒舌与真相:“宋法医死亡案”的解剖学课
在该案中,宋法医的死因是传染病感染。此前宋法医曾参与传染病的解剖,不幸感染。法医在解剖时无法提前预知遗体是否携带传染病,这无疑增加了他们工作的风险。《法医秦明》的作者秦明曾经说过,他在参与一起解剖任务时,发现遗体上有大片溃烂面。是对艾滋病的怀疑让他避免了一场可能的危机。节目特别邀请了“非典型肺炎解剖第一人”王慧君作为特邀导师,在分享多年的法医职业感受时,她强调了作为法医必须具有的职业崇高感:“虽然工作很辛苦,但你的贡献能够帮助别人。我们不仅为生者权,为逝者言,还要能够帮助社会。”
这个案例不仅是一则令人揪心的故事,它更是对法医行业的一面镜子,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个职业的多维复杂性。在许多人的想象中,法医的工作可能仅限于剖析尸体、查找死因。但宋法医因参与传染病患者的解剖而不幸感染,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是一个充满未知挑战和潜在风险的职业。
在高压和风险重的环境下,法医不仅需要专业技能,还要具备坚定的道德觉悟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个职业在确保社会公正和人民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但同时也是对个人道德和心理素质的严峻考验。对于愿意追寻真相和守护公正的人来说,法医是一条值得但非易行的职业路径。
病态心理的终极考验:“双尸案”的情感纠葛
从表面上看,“双尸案”是一起“双自杀”案件,但事实是否真如此?
对于法医而言,这个案件具有多重的特殊挑战。他们不但需要对两具尸体进行深入的解剖,以查明真正的死因,而且由于案件涉及到复杂的心理和情感因素,法医在解剖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病理学上的异常,这些可能与死者当时的精神状态有关。此类案件常常会引发公众的高度关注和多种解读,给法医带来了额外的社会压力和舆论压力。他们的每一个判断都可能成为舆论风暴的导火索,因此需要在专业和道德之间找到一个精细的平衡点。
在面对这一系列的复杂因素和挑战时,法医通过严谨的专业操作和坚定的职业操守来解决问题。在确定死因方面,他们运用先进的毒物筛查和组织病理学分析,最终揭示出死者是死于一种罕见但致命的植物毒素。这一发现不仅挑战了最初的“双自杀”假设,也为后续的刑侦工作提供了关键线索。
法医和实习生在现场勘查的过程,也注意到了一些与心理健康有关的微妙指标,比如某种特殊荷尔蒙水平异常可能与死者当时极度紧张或恐慌的心理状态有关。这一点写入了最终的法医报告,并引起了心理专家的关注。节目借此还深入探讨了抑郁症这一愈来愈受关注的心理健康问题,病态心理和极度复杂的家庭背景可能隐含着更多信息。在复杂情境中,法医展示了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除了通过解剖以及毒物筛查判断几种死因的可能性,他们还深入地研究了两位死者的遗书和生前参与的网络活动和社交痕迹,与心理专家合作,以寻找可能影响两人心理状态的关键因素。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医严格遵循了职业道德和法律规定,并确保所有的勘查和剖析都在不偏不倚、客观公正的基础上进行。窗中观景,节目不仅刻画了他们在工作领域内的专业性,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相对全面和准确的事件解读。
灯塔在迷雾中:法医精神的力量
《初入职场·法医季2》赋予了法医这一特殊职业丰富的立体性和深刻性。节目不仅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案例展示了法医在案件侦破中的关键作用,而且深入探讨了他们日常工作中所面对的种种风险和职业道德。
在处理前述的“双尸案”时,导师并没有单纯让实习生观察和执行技术层面的任务,而是引导他们去思考案件背后的社会和心理因素。法医工作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或一项技术,它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和接力。实习生和导师之间的互动不仅在于技术和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一种职业信仰和道德观念的传承。资深法医通过实际案例,传授给年轻一代法医工作者如何坚守职业道德,如何运用专业技能服务于社会正义,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中,做到情理法相结合。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法医作为社会正义的守护者和灯塔,扮演着多重角色。一个优秀的法医并不是孤立的职业存在,而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承继着一种既科学又人文的综合素养。这种传承性使得法医工作的中心,不仅是解决案件,更是在不断地传播和践行社会正义,形成了独特但又普遍适用的“法医精神”。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节目对法医形象的塑造并不满足于表面的职业描述,而是深入到他们日常工作中所要面对的种种风险和职业道德。从实习生到资深的法医导师和教授,他们对待每一个案件都是充满敬畏和责任心的,这样的态度不仅体现了他们的专业性,更传达了何为“法医精神”。无私的奉献、坚定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心,构成了法医精神的核心。节目组在呈现案件细节的同时,也不忘深挖案件背后更广阔的社会和心理层面问题。比如“双尸案”,节目在揭露案件事实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抑郁症的社会讨论。这一点不仅增加了节目的观赏性和教育意义,还在无形中纠正了公众对精神健康和精神疾病的种种误解和偏见。
可以说,《初入职场·法医季2》以案件为载体,展示了法医在各种复杂环境中所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精神面貌,同时也扩大了公众对于女性安全问题、精神健康问题、容貌焦虑、职业捷径等社会议题应有的讨论空间。这样一来,节目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情感体验,更让法医这一职业在公众心中树立了较为立体和深刻的形象。这也给予了相关类型职场节目创作者们一些思路借鉴,如何从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结合的立场出发,点面结合地对职业真相和社会责任进行多维度解读。
在充满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现实世界里,法医的角色远不止是技术性的或科学性的,他们更是多维度、全方位的社会工作者。法医不仅仅是那些解剖尸体、提供法医证据的专业人士,他们更是社会正义的接力者、实践者和推动者。与他们相比,那些仅仅解剖尸体和分析证据的形象似乎过于单薄和片面。理解和尊重法医,也是在理解和尊重一个更加全面的、更加复杂的社会现象,一个既涉及科学又涉及道德、伦理的广阔领域。
(作者为华东政法大学营商环境法治保障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