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戏歌是一种新颖的艺术形式,它是戏曲这种传统而古老的艺术形式与当代流行因素结合的产物。戏歌是歌曲和戏曲的完美交融,以传统唱腔为“种子”,突破传统唱腔的窠臼,由旧腔幻化出新歌,戏中有歌,歌中有戏。戏歌故事情节浓厚,是反映当代人的生活情感的内容,而曲调旋律用的却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形式。以河南戏歌为例,它是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将豫剧元素与各种音乐形式相借鉴融合,努力创作兼具思想深度、艺术魅力、观赏价值、传承意义和创新的优秀作品。目前,河南戏歌类作品的发展呈现上升趋势,要切实发展河南“戏歌”,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及宣传力度势在必行。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仅凭策略亦不足以实现目标,还需要构建多元化的渠道作为有力支撑,以确保这些策略得以真正落地。
新时代河南戏歌的发展方向
在本世纪多元化环境中,我国传统音乐文化需锚定目标,在吸收各类艺术形式精华的过程中,务必坚守初心,紧密依托我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并依据现代观众的审美趋向,致力于创作,如此才能创作出真正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为推动河南戏歌发展,保护并传承传统音乐文化是其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础与首要条件。
深入挖掘河南戏曲元素,凝练创作优秀戏歌作品。在戏歌创作中,挖掘戏曲元素和歌曲元素的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通过“新旧融合”的互动来产生新的成果,这样能够使传统戏曲得到更多的关注,更全面地展现其内在的文化价值。提到河南戏歌,当下大家熟知的作品有《你家在哪里》《沁园春·雪》《黄河渔娘》《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河南人》等“戏歌”作品,这些作品风格与当下流行元素相结合,在年轻人群、非专业歌手人群中具有一定的传唱度。要深入挖掘凝炼河南戏曲优秀基因元素,并将这些具有典型河南风味的元素积极主动的融入歌曲创作当中是一项极其有意义事情,是摆在广大作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工程,挖掘好、结合好、创作好优秀的河南“戏歌”作品是宣传河南戏曲音乐文化、树立河南文化形象、传承河南优秀传统戏曲的必由之路。
积极创新、广泛借鉴,创新发展河南戏歌。提到戏歌,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很多,《说唱脸谱》《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这些是将京剧与民族声乐相结合的作品;还有《新贵妃醉酒》《赤伶》《探窗》《难却》《琵琶行》《万疆》《赐我》《关山酒》《虞兮叹》《弱水三千》等将京剧与流行歌曲相结合的作品,这类作品当下在年轻人群中传唱度很高。在豫剧与歌曲的结合过程中,可以借鉴京剧“戏歌”的流传实践、创新技巧以及歌唱模式等因素,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现代流行音乐元素与戏曲相结合,使“戏歌”更加贴近年轻人的审美需求,提高观众的观赏体验。通过对本身境况的适应性理解,有针对性地接收,用以维持河南“戏歌”不断产生的高质量作品的持续产出。
河南“戏歌”创作突出地域色彩和个性化元素。如果缺乏特色,所有作品可能会变得风格一致,从而降低对观众的吸引力。目前的河南“戏歌”的创作方向主要突出河南地域特色,表现内容也较为灵活,对专业人士而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功能,同时也能在人民群众的审美认同上引发共鸣,使得“戏歌”的传播和宣传显得较为便捷通畅。因此,迄今为止,河南“戏歌”这一艺术形式正处于新生事物的快速发展期,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艺术价值,是河南地方戏曲创新发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值得我们广大的艺术工作者深入探索研究,创作出更加具有影响力的河南风味的戏歌作品。在艺术创作中,只有创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尊重与激励,创新活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激发与释放。追求个性的实践并非孤军奋战,而应在频繁的互动交流中汲取养分,以促进河南“戏歌”个性的显著展现。河南“戏歌”的创作必须依托其地域特色和特有的氛围,作品的识别度才能被加强提升。另外,艺术创作者应充分关注河南民俗民风、人文特色以及河南地区的特有文化符号,如地方戏曲、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等,将其灵活运用融入到作品中,才能创作出既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又有丰富内涵、优美旋律的精品佳作。
新时代河南戏歌的创新传播策略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要想在河南更好地推广“戏歌”这一地方特色文化,政府在河南“戏歌”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不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给予其在资金、场地等方面的大力支持,还凭借各种有效的宣传推广手段,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和了解河南“戏歌”的魅力。例如,组织各种戏曲比赛、戏曲展览,以及通过公开演出等形式,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接触河南“戏歌”的良好渠道。再者,河南“戏歌”的传承弘扬更是离不开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这些广大民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力量广泛且深远,其中包括教育体系、企业单位、社会组织、媒体网络、民众群众等。他们能够运用多种渠道和方式,例如举办各式各样、富有河南特色的“戏歌”文化活动,定期组织具有公益性质的“戏歌”演出,以及发起富有创意的“戏歌”相关的网络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为河南“戏歌”的传承与推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提升演唱者驾驭河南“戏歌”的能力。河南“戏歌”作为网络和屏幕上的新宠,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并模仿传唱。通常情况下,受过专业训练的声乐演唱人员能够很好驾驭“戏歌”的演唱,普通民众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理解并感受它的真实内涵和音乐之美的体现。当前关于河南“戏歌”的演唱方式,体现出了较强的大众化倾向,其构成主体主要是在民族歌唱艺术领域的基础上创作的易于传唱的大众作品等。如:小香玉演唱的《河南人》,黄华丽演唱的《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老焦》,李娜演唱的《你家在哪里》等,这些作品的原唱虽然都是具有多年演唱和舞台经验的艺术家,但在传唱的过程中,人民群众哼唱起来却朗朗上口,悠然自得。
拓宽传播途径。在新时代,我们能够运用众多的策略来推动河南戏曲音乐的普及与流传。一是以“高雅艺术进校园”为抓手,促进河南“戏歌”艺术的普及至校园。以积极态度推动学生去了解和认识优秀的地方“戏歌”文化,引导学生对河南“戏歌”的演变历程、艺术风貌、内在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刻探索和研究,并着力培养新一代河南“戏歌”艺术热衷者和承传者。二是打造大型河南“戏歌”类节目,进一步提升对河南“戏歌”的宣传和推广。可以借鉴中央电视台第十一套(CCTV-11)戏曲频道开播的《中国戏歌》节目,打造一档河南“戏歌”类节目,将传统戏曲元素与声乐、歌剧、现代歌曲等艺术相结合,融入豫剧唱腔与表演形式,同时满足老一辈和年轻人、专业歌手与非专业群众对河南“戏歌”的认识、欣赏、演唱要求,为河南“戏歌”的创新创作与传播推广搭建平台,以推动这一独特艺术形式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将河南“戏歌”植入优秀的影视作品进行传播。如电视剧《常香玉》的主题曲《你家在哪里》,在1993年8月该剧首播时就获得极佳的传播效果;2023年1月上映的电影《满江红》中,由韩红创编以及张晓英演唱的《探阴山》《十保官》,其将河南豫剧与电子音乐进行了巧妙的创新融合,成功实现高效的传播,备受观众欢迎,特别受到了青少年群体的追捧。其显著性地扭转了河南豫剧在部分青少年心目中枯燥无趣、缺乏新意和节奏缓慢的刻板印象,对河南“戏歌”的进一步发展创新注入了全新的思想脉络。四是加大对自媒体的运用。河南“戏歌”的传播还可以加大对自媒体的运用,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打造更具视觉冲击力和互动体验的“戏歌”演出,让观众更好地融入“戏歌”的氛围中,提高演出的观赏性。通过科技手段,让河南“戏歌”可以更加迅速地进入大众视野,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有效地扩大其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这种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
新时代河南“戏歌”的社会价值及应用
河南“戏歌”,中原大地独特的音乐艺术瑰宝,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文化内涵、情感表达,以及在现实社会中的广泛应用,都构成了它不可忽视的社会价值。
文化价值。作为一种融合性的新兴艺术形式,“戏歌”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传承了戏曲艺术的精髓,还融入了现代歌曲的元素,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种艺术形式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更让年轻一代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河南“戏歌”的创作过程借鉴和吸收了大量豫剧艺术的精髓,在语言运用、表演风格等方面全面体现中原地区的风俗特点,生动展示中原人民的生活面貌和人文关怀。河南“戏歌”深植于河南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中,并积极探索新时期的发展道路,为河南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满足了观众全新的艺术享受需求,同时也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心。
艺术价值。纵观历史的演变,每一种艺术形态均需依赖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来维持其价值,而这种艺术魅力的呈现,一定要满足大众审美的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与时代的步伐保持一致。河南“戏歌”艺术的出现,无疑是顺应了此类艺术的发展趋势。其将豫剧元素与新的音乐形态进行协调和融合、借鉴和渗透,将豫剧元素融入声乐作品中,将地方特色与音乐文化完美结合,创作出易于广大民众普遍接受,但又不失地方特色和音乐韵味的豫剧“戏歌”作品。这些作品展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生命活力,使豫剧这一传统艺术重新焕发光彩,并将现代音乐以一种全新的且受人瞩目的形式展现给大众。因此,河南“戏歌”这一艺术形式的出现,不仅迎合了大众的欣赏品位,也让豫剧丰富的戏曲元素为大众所熟知,为豫剧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同时也启发了研究者对我国音乐艺术形式发展道路和视角的深入理解,为我国民族音乐创作向多元化方向推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商业价值。好的河南“戏歌”栏目,在融合媒体的推动下,能够提升收视率,借助该优势,将“戏歌”从电视屏幕传递到网络之中,从而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还可以投放线下广告,不仅达到宣传推广河南“戏歌”的效果,还可以促进商业发展。如中央电视台第十一套(CCTV-11)戏曲频道开播的《中国戏歌》栏目,自首播以来收视效果喜人,创央视戏曲频道新高。其借助电视屏幕的普及力,运用创新的节目形式,并借助融合媒体的强大优势,成功地将“戏歌”这一艺术形式普及至互联网用户,并在互联网中广泛流行。在多个公共场所,此节目投放线下广告,包括微信、微博、APP客户端以及网站等线上平台,共同进行全面宣传。再者,河南“戏歌”在旅游、商业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开发河南“戏歌”的文化旅游产品,如“戏歌”表演、“戏歌”摄影等。不仅在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新兴艺术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展示了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产业体系的独特魅力,同时推动和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戏歌”的商业价值。
生活价值。河南“戏歌”在社会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婚礼庆典、生日聚会,还是节日庆典、庙会活动,河南“戏歌”都能够为人们带来欢乐,增进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
综上所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愈发频繁,河南“戏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积极借鉴国际优秀艺术形式,将河南地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相结合,打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戏歌”品牌,使之成为“一带一路”背景下宣传弘扬中国文化的一张“文化名片”,进而成为具有文化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作者:尚明利,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