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IP版图新玩法,这档央视的文化节目真的不一样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综艺看点 > 正文

IP版图新玩法,这档央视的文化节目真的不一样

来源:光明网2023-08-28 17:38

  “酸甜果味”“千年前的味道”“正经功夫老菜”“夏天吃一碟,考究又风雅”……近日,有一道名字风雅、样式别致、还充满故事的名菜“落户”苏州吴江区的人气餐厅,不少“老饕食客”闻讯而来纷纷打卡,给出了不俗的评价。

  这道菜就是《一馔千年》节目结合古籍《齐民要术》与吴江当地的农副产品探索出来的“金齑玉脍”。落地一周以来,这道“金齑玉脍”已经成了逛吃吴江的打卡美食新秀。

  这是《一馔千年》节目留给江苏吴江的“礼物”,同时也是这档节目改变了自身底层逻辑与呈现形式之后,投影出的外在表现——让文化生根、让美食落地。

IP版图新玩法,这档央视的文化节目真的不一样

  为一座城市留下一道菜

  “一城一品”的背后是古今味蕾的碰撞

  味道是一座城市留给人的初印象,南甜北咸、东酸西辣的群“舌”之争自古未曾停息,而味觉作为一种更为直接的方式,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一馔千年》节目带着典籍中的记载走出演播厅来到城市中,调动起多重感官、为观众提炼出了最直观的城市“味觉标签”。

  节目首站选择了上榜“美食荒漠”的苏州,探索“金齑玉脍”这道菜的前世今生。苏州坐拥如同毛细血管一般的水系,吴江更有着“鲈乡”的别称,水域丰富、水产资源繁多,一个“鲜”字足以概括苏州美食的精粹,这个“鲜”正体现在苏州人“不时不食”的饮食习惯中。

IP版图新玩法,这档央视的文化节目真的不一样

  节目中“馔家族”与合伙人一路逛吃,在摇橹小船上品尝了十二个月不同时令的鱼鲜、在茶余饭后品尝了苏式绿豆汤的沁澈、在市井街头品尝了小吃油墩的香润……即使隔着屏幕,也成功勾起网友的馋虫:“是我错怪苏州了”“为了苏州的鱼我可以在这儿住一辈子”。

  节目从这些苏州日常生活中的美食里汲取灵感,将“鲜”“沁”“润”的特色相互融合,再去贴合古籍中的记载,最终成就一道历史与现代味道交织而成的“金齑玉脍”。生姜的辛、梅子的酸、橘皮的香、栗子的甜,八种配料调和而成的金齑,搭配鲜嫩肥美、薄能透光的鲈鱼片,鲜嫩的口感与独特的滋味辉映,一菜八味的“金齑玉脍”瞬间搅动了观众的想象力。

  节目播出后“金齑玉脍”的落地则是完成了一次时间次元的破壁体验,就像是一次与古人跨越千年的味蕾碰撞和精神共鸣,让历史美馔走出古籍、走进寻常生活中,“吃得到的历史”和“品得到的生活”在此刻成为了苏州吴江的一个新的标签与名片。

IP版图新玩法,这档央视的文化节目真的不一样

  与其说《一馔千年》在“还原”一道菜,不如说是在用当代人的视角和味蕾品味千年文化的滋味,当古籍的底蕴与生活的韵味相互激活,一缕美馔的香气就此连接上了古今的目光。

  为地方文旅留下一种巧思

  用创意的文旅“金点子”更新城市印象

  《一馔千年》“走出去”,走到了城市中,也走到了生活中,以美食的视角去切入一座城市的生活方式、品味一座城市的生活美学,一次又一次刷新了观众心中的城市印象,此外,节目的原创新玩法也给当地留下了文旅巧思。

  首期节目中备受好评的“十二月鱼鲜集市”,便是节目组的手笔,灵感来源于苏州饮食讲究的“不时不食,无鱼不宴”和苏州园林的传统手法“借景”中的“互借”。糟溜的塘鳢鱼用爽口的糟味唤醒苏州人一整年的味蕾、酸甜酥脆的松鼠桂花鱼酱汁披身鲜爽开胃、绵密醇厚的毛豆子烧鲃鱼每一口都是精华中的精华,还有配咸肉的昂刺鱼、配猪臀肉的鲫鱼……穿过黎里古镇的百年市河巧妙连接每月一鱼的时令美食,无限放大吴江饮食文化的灵魂,当水乡美景遇见水乡美食,引得不少观众“闻香而来”。

  而太湖上的一场“品馔会”更是“色香味”俱全,广阔旖旎的湖面风光佐以清风晚霞的万千气象;缱绻绵长的苏州评弹用吴侬软语勾勒江南风韵;服饰、布景、餐具、器皿中无处不在的宋锦元素极尽传统文化之美,在这样仪式感满满的环境中,打开“金齑玉脍”品尝千年一味,幸福感瞬间拉满。

IP版图新玩法,这档央视的文化节目真的不一样

  而“十二月令鲈鱼盲盒”这道创新菜的设计更让人叫绝,结合苏州人对苏式汤面的情有独钟,将吴江鱼鲜按月份做成十二份的惊喜,当千年的古味遇到最潮流的设计,这个特别的盲盒成功圈粉了不少年轻人。

IP版图新玩法,这档央视的文化节目真的不一样

  在刚刚结束的随州篇录制过程中,不少网友开启追“综”模式,追着节目组来到随州厨祖美食文化节、青铜编钟制作基地、大洪山等地,这些地点的选择也许正是节目对随州文化与生活的提炼,虽然才刚结束录制,但是就已经吸引了不少网友心动、行动起来了!

  这些可复制、可落地的文旅“金点子”也是节目留下来的一份礼物,用文艺的形式赋能地方文旅,用地方的文旅特色丰富文艺作品,让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美食、美景、美学激发出更多可能。

  为文化节目留下一个新思路

  让千年历史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能够跨越千年流传至今的每一道中华美食,都不仅仅局限于“形”与“味”这么简单,《一馔千年》这档节目不同于其他文化类节目的“独到”之处,正是对历史的探寻、对生活的理解和对情感的勾连。

  “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西晋时期的张翰因为思念家乡的味道,辞官归故里,节目用现代的目光二次解读张翰的故事,唤起了多少“x漂”对“家的味道”的情怀,历史典故的背后是千百年从来未曾改变过的情感议题。

  “谁剪吴江一幅绡,巧裁衣样缕华袍。”吴江的这幅绡,就是为人津津乐道的宋锦,曾经的宫廷锦绣在节目中被巧妙融入品馔会的场景,每一个花纹、每一种技法都有了新时代的新寓意,经纬交织的中式之美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IP版图新玩法,这档央视的文化节目真的不一样

  水中养鱼,田里种稻,岸边植桑的“桑基鱼塘”满含传统农耕文化和古人的耕种智慧,发展到如今就成了无污染循环养殖的“鱼菜共生科技农场”,节目对农场的探寻同时也是对传承至今的生态智慧的呈现。

  也是通过这些具体细节的铺陈,节目完成了对历史中所蕴藏的传统文化、人文价值、艺术审美的二次解读。《一馔千年》与上一季节目相比最大的突破与亮点,就在于节目底层逻辑的改变——不仅要挖掘一道菜的历史味道,更要挖掘出它的现实意义。

  用当代人的视角品味文化,深入阐释、并为其赋予当代意义,让历史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这正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为一座城做一道名菜,吸引八方来客品尝一口历史的味道。

  新一季《一馔千年》通过美馔、美景、美学等不同角度深入“打卡”一座城市,串联起美食、美景、民俗、物产等文旅产业链,用文艺视角为文旅助力,开拓了文化节目IP生态新版图,为“文艺+文旅”打开新的玩法,也为文化传承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李雯)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渝东粮仓”春耕春管正当时

  • 吕梁山上的“面塑盛典”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先优化人员分工,过去按天计工时,改为了以量计价,鼓励村民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用人成本降低了20%。
2025-03-19 10:19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03-19 10:15
首次揭示了植物新型广谱抗病天然产物——芥酸酰胺及其抗病机制和化学防御策略,对于开发新型绿色无害农药、减少细菌病害、保证植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9 10:14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3月17日16时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云遥一号55-60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中科卫星06星、07星。
2025-03-18 01:55
“昼夜温差真的能催芽,看!这些小瓜苗又长高了1公分!”在松荫轩智慧农场暖棚,六顶“小黄帽”在苗床间晃动,园艺社的孩子们一边用尺子测量一边记录数据,几双小手轻轻拨开土壤,细致地为新一批种子“安家落户”。
2025-03-18 01:55
在最近的科技新闻中,人工智能依然备受关注:能看会写的AI医生、灵活拧螺丝的机器人、会自己“脑补”物理规律的视频生成模型……
2025-03-17 08:57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驱动未来发展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引发广泛关注。
2025-03-17 02:10
番茄像葡萄一样成串生长,可以揪着吃。走进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北京京农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的智慧温室产业示范园,无土栽培串收番茄,经过一系列改良升级,正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2025-03-17 02:10
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有3个“80%”令人瞩目: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民营及中小企业。
2025-03-17 02:10
从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悉,该院陈贵林教授团队发现,甲虫与蚂蚁合作,共同完成了荒漠生态系统中药用寄生植物锁阳种子的传播,从而首次揭示了锁阳种子的传播机制,为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保护和管理锁阳种群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5-03-17 02:10
当前,泰国经济处于缓慢复苏阶段。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尽管泰国经济增长略好于预期,但整体增速仍然低于东盟邻国。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泰国亟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身经济韧性,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025-03-17 02:10
据《自然》杂志近日报道,美国新兴技术观察站(ETO)一项分析报告发现,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大部分芯片设计和制造研究方面的基础研究,有望为未来的计算硬件奠定基础。
2025-03-14 09:46
车市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智驾战。近期上市的几款新车上搭载或升级智驾功能,包括15万元级的深蓝L07,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今年8月将智驾覆盖到10万元级车型。“比亚迪多款车型搭载了基于地平线征程6M的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系统。
2025-03-14 09:39
此项研究中,团队将金属熔化,并利用团队前期制备的高质量单层二硫化钼压砧进行挤压,实现了多种二维金属的普适制备。
2025-03-14 09:3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