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生活取灵感《一馔千年》用美食解读苏州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综艺看点 > 正文

从生活取灵感《一馔千年》用美食解读苏州

来源:光明网2023-08-12 11:47

  8月11日随着总台《一馔千年》节目的播出,关于苏州饮食文化的种种标签就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从沁人心脾的苏氏绿豆汤、“干饭人专属许愿神器”定胜糕,到全网查拼音才能读懂的“十二月鱼鲜”,一道道精致美味还蕴藏人文气息的美食刷新了大家对苏州的固有印象。

从生活取灵感《一馔千年》用美食解读苏州

  所谓“烹小鲜可达至味”。《一馔千年》新一季节目最大的变化是走出演播厅,来到了生活中,首期到达有着“鱼米之乡”之称的苏州吴江区,翻阅古籍找寻美馔,走进生活找寻创意,以每月一鱼的时令美食探寻为纽带,巧妙连接起美食背后的地域文化和人文价值,让城市在珍馐美馔中尽显底色。据悉,苏州吴江区本身并没有“十二月鱼鲜集市”,在节目里大放光彩的十二道鱼隐藏在日常生活中,是《一馔千年》将它们拎出来,集合在黎里市河的沿岸两边,创建了一口气吃遍十二月鱼鲜的集市,这份创意也是对当地文旅创新的反哺。

从生活取灵感《一馔千年》用美食解读苏州

  正月塘鳢肉头细,二月昂刺咸肉蒸,三月桃花鳜鱼肥……《一馔千年》在一日内品尝《吴江地方志》记载民谚中提及的这十二道时令美食,不仅让观众见识到吴江人对鱼的偏爱,也用更为生动、鲜活的方式串起了吴江美食“不时不食”的特点与智慧。

  勾连生活情感,重塑美食类文化节目的全新面貌

  作为垂直综艺市场份额占比最多的类型之一,饮食类节目一直面临着内容层面的创新瓶颈。而《一馔千年》之所以能够带给观众新鲜的感觉,恰恰在于它能跳出此类节目的固有模式,将触角不断向历史和生活的纵深处下潜、探寻,去找出历史美食与现代味蕾间的最佳融合点,完成更为广谱化的人文连接。

从生活取灵感《一馔千年》用美食解读苏州

  在探索菜的过程中,观众一次次为珍馐美馔背后的细节与故事感动不已。马凡舒吃红烧白鱼时回忆起姥姥的味道,吃到根本停不下来;刘涛惊叹于毛豆子烧鲃鱼的鲜嫩,直呼“深得我心”;任鲁豫在品尝十二鱼鲜后由衷感叹“真羡慕吴江人的月月有鱼”,也理解了为什么一道“莼鲈之思”能让张翰馋到无心“北漂”……所有这些细节的精准捕捉,都让“味道”所承载的人情味和血脉情在不经意间自然流淌。

从生活取灵感《一馔千年》用美食解读苏州

  节目中买菜、捕鱼等内容也勾连起美食与地理环境、生态文化、人文精神的深层联系,让观众在沉醉于美食美味的同时,也能有感于背中蕴含着的一份独特的文化底蕴。

从生活取灵感《一馔千年》用美食解读苏州

  以央地联动之姿,释放文旅更多新活力

  事实上,每一次寻味都是一次润物无声的文旅宣传。早在节目录制期间,新闻报道与媒体见面会等动作就吸引了很多观众关注苏州吴江,借由本期节目的播出,也让观众更加真切地看到了吴江的美食特色。

  《一馔千年》有意识的将内容侧重点放在“探索”上,以追根溯源的认真态度去解码古籍中珍馐美馔的发展轨迹,也引领观众随着节目,共同开启一场沉浸式的深度游。比如在首期节目中,观众就可以循着镜头的转换,乘船在黎里市河品味十二道美食,感受黎里市河小桥流水人家的婉转惬意,倾听评弹的韵味悠远,河边浣纱的淳朴自然。

从生活取灵感《一馔千年》用美食解读苏州

  不难预想,随着节目的播出,吴江十二鱼鲜、“人在画中游”的黎里市河、味道香甜寓意有趣的定胜糕、清爽沁人的苏氏绿豆汤……这些苏州吴江的美食、美景,都将成为吸引更多游客慕名而来的打卡点。

  在文旅融合的视角下,《一馔千年》将珍馐美馔与美食生活创新结合,让地方饮食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结合,这样的双向奔赴,才是总台与地方的共融共创,也是文化火种持续燃烧的不竭动力。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包银高铁铺轨忙

  • 内蒙古乌兰浩特:加紧生产备春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6项标准是我国环境基准体系的组成部分,可与《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和《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配套使用。
2025-02-21 10:07
日前,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完钻,钻探深度10910米,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
2025-02-21 10:06
该规定提出,严明资格条件,规范准入程序,完善退出机制,严禁将会员类型与人才“帽子”挂钩、“交钱就能入会”等行为。
2025-02-21 10:04
钙钛矿材料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色纯度高、色域广等独特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超高清显示技术的理想材料。
2025-02-21 10:03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20日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25-02-21 10:02
最近,全国多地将DeepSeek等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于政务和公共服务。
2025-02-20 14:40
DeepSeek引发的冲击波仍在持续:不仅多个平台宣布接入DeepSeek,各个行业也密集搭上这趟“快车”。2月4日,DeepSeek系列大模型正式上线昇腾社区,开发者可一键获取DeepSeek系列模型,并支持昇腾硬件平台上开箱即用。
2025-02-20 10:02
近日,全国首套大型智能化森林火灾救援处置训练设施顺利通过最终验收,在国家西南应急救援中心正式交付使用。
2025-02-20 02:50
19日,科学家们在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快报》发布了“天关”卫星的最新发现。
2025-02-20 02:50
夜幕低垂,驾车穿行在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的隧道中,柔和光线如点点星光洒下,为隧道披上一层温暖的光纱,照亮往来的车辆。
2025-02-20 02:5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25-02-20 02:50
在万里风沙线上筑起“绿色长城”
2025-02-19 09:48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研制的直升机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高原铁路建设工程。
2025-02-19 09:47
由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于2月1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
2025-02-19 09:45
18日从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在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期刊建设、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际民间科技交流、规范学术团体治理等领域取得进展。
2025-02-19 09:44
2025年开年以来,人工智能(AI)技术继续保持迅猛发展的态势。
2025-02-19 09:42
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5-02-18 09:33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24年12月25日起施行。宣传贯彻科学技术普及法座谈会17日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5-02-18 09:32
迈着深深浅浅的步子走进葡萄园,脚下,枯叶作被覆盖着泥土;头顶,休眠的葡萄枝上零星挂着卷曲的叶子。果农们在葡萄架下来回穿梭,剪刀在手中翻飞,老练地修剪着葡萄枝条,随后,有条不紊地完成着开沟、窝肥、清园等“冬管清单”。
2025-02-18 09:32
2月13日,北京儿童医院,13位知名专家对1位8岁男孩的疑难病例展开缜密讨论。主持人是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倪鑫,专家们则来自神经外科、肿瘤外科、口腔科等科室。
2025-02-18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