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书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篇章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影动态 > 正文

书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篇章

来源:人民日报2023-08-10 10:31

  贾磊磊

  这个暑期档,纪录电影《雪豹和她的朋友们》上映,展现了青藏高原东北部这片人迹罕至的荒野上,动物们顽强生存的故事。

  与剧情片将预先设定的事件按照某种叙事逻辑编织在一起不同,自然类纪录片所再现的自然界具有瞬息万变的偶然性,而这正是该类纪录片吸引观众的原因之一。可以说,自然类纪录片为我们了解世界建立了直接而真实的视点。

  摄影师奚志农因拍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报道保护藏羚羊的“野牦牛队”为人熟知。从2016年到2022年,奚志农与3位生活在青海三江源的牧民摄影师拍摄了纪录片《雪豹和她的朋友们》。在这部电影中,似乎每一个镜头背后,都暗藏另一种可能出现的情节,主题关乎片中主角的命运。这种带着很强偶然性因素的叙事,使人们对纪录电影深怀敬意,保持观看的强烈欲望。小雪豹从陡峭的山洞中消失那一刻,我本以为这部关于雪豹家族的纪录电影就要结束了,因为从凌厉的峭壁上掉下去,即便对成年雪豹来说也是九死一生。然而,夏去秋来,在食物极度匮乏的生存环境中活下来的母雪豹重新开始觅食的时候,在山崖上惊恐攀爬的小雪豹竟然奇迹般地回到了母亲身边。这也许就是自然类纪录电影的特有魅力。看着各种动物的生存境遇以及它们在这种境遇中顽强生存的故事,人们仿佛感受到那坚韧的生命力穿屏而出。

  几乎所有以动物生活为题材的纪录电影,都会讲述母爱与成长的亲情故事,《雪豹和她的朋友们》也延续了纪录电影这一主题。雪豹妈妈为了养育自己的孩子,冒着重重危险毅然决然地走下山去。雪豹如此,牦牛、藏狐等其他动物们也是如此。动物与人类一样有深切的母爱,想方设法保护自己的后代。

  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荒野地带环境严酷,又带着一种天然的壮美。影片为我们带来群峰中飞掠的流云与旷野上如茵的草地,以及在这种如诗如画的天地间各种动物竞相寻找生存之道的真实故事。这种靠大自然的神奇笔力挥写的无字之书,像一股清新溪流,进入我们的视野。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雪豹和她的朋友们》摄制组始终秉持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尽管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拍摄野生动物,在拍摄对象面临生命危险时,他们却将保护野生动物放在了第一位。在拍摄途中,老年雪豹因受伤过重而生命垂危,摄制组想方设法为它治病,待其伤病痊愈后,他们又将老雪豹放回到它自由成长的大自然中。为避免在拍摄过程中引起雪豹天敌的注意,他们特意将摄影机架在远离雪豹栖息地的高山峻岭之上。他们不仅在拍摄雪豹的生活,也在保护它们的踪迹,使它们能够在变幻莫测的大自然中获得更多生存空间。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抵达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

  • 科学报国正当时|从日常用品到尖端科技,高分子材料如何改变世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水利部近日印发《关于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作出总体安排和部署。
2025-06-16 09:55
可仅通过一个人的呼吸模式识别其身份,准确率高达96.8%。不仅如此,鼻部呼吸的这些“指纹”还能揭示个体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
2025-06-16 09:52
2023年5月,依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设的“文物领域核技术应用与装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正式获批。
2025-06-16 09:50
6月14日,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内,经重水堆辐照过后的钇-90玻璃微球顺利出堆,经检测,该批钇-90玻璃微球比活度等参数满足设计需求。
2025-06-16 09:50
新农人之“新”,不仅是身份上的“新来”之意,更在于他们的技能、理念、思维之新。
2025-06-16 09:49
2025年3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正式通过验收,建成了国际上综合实力最强的空间天气地基区域监测网络。
2025-06-13 09:45
前不久,一场人形机器人格斗擂台赛引发了全球关注。
2025-06-13 09:44
系外行星大气研究对理解行星形成、演化和宜居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5-06-13 09:38
地磁暴,是由太阳表面活动引起的地球磁场全球性剧烈扰动现象。据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受5月31日太阳爆发活动影响,北京时间6月1日14时至2日14时,先后出现了6小时特大地磁暴。
2025-06-13 09:37
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取得四足类足迹的重要发现,首次记录了华南白垩纪地层的哺乳形类及恐龙足迹组合。
2025-06-13 09:35
“如果你是一名文科生,将有机会学习数学和计算机,将来可能成为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生”,这是不久前,复旦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布会上传出的消息。
2025-06-12 18:17
一种新的神经细胞网络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2025-06-12 09:52
这一机器人仿生手灵感源于人类手部的生物智慧。
2025-06-12 09:46
冬虫夏草学名叫“中华线虫草”,其实是一种寄生蝙蝠蛾幼虫的真菌。线虫草在白垩纪就已经寄生蚂蚁的基干类群,学会了“操控蚂蚁”,而这类寄生蚂蚁的线虫草,正是如今最繁盛的一支。
2025-06-12 09:43
来自NASA的3位科学家分析了2020—2024年间坠落地球的523颗“星链”卫星在不同太阳活动水平的轨道变化。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称,很多科学家担心“星链”卫星可能会以人们尚不了解的方式破坏大气层。
2025-06-12 09:40
天气越来越热,我们中医院急诊西北角的药膳坊门前,同样“火热”。现在,“中医药+餐饮”在很多地方越来越火,药膳面包等产品吸引了很多消费者,也带动了更多人了解中医药知识和养生理念。
2025-06-12 09:37
中毒、缺氧、病原体侵袭……这些突如其来的“变故”会诱发生命应激反应。
2025-06-11 09:27
传统人工智能研究聚焦于物体识别准确率,却鲜少探讨模型是否真正“理解”物体含义。
2025-06-11 09:26
为满足小农户的粮食干燥需求,该所联合国内多家单位研制出智能化可移动牵引式烘干机。
2025-06-11 09:25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以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水平为目标,建设绿电直连项目。
2025-06-11 09: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