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戏剧马拉松开启儿童剧观演新模式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戏剧马拉松开启儿童剧观演新模式

来源:北京日报2023-08-01 11:14

  记者 高倩

  “天长了,夜短了,耗子大爷起晚了……”唱着活泼天真的童谣,梳两个朝天辫的丫丫蹦蹦跳跳地走上舞台。大人眼中最该无忧无虑的年纪里,丫丫也有自己的小心事,关于陪伴,关于告别,关于成长。

  7月28日下午,北京演艺集团出品、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创排演出的京味系列儿童剧《耗子大爷起晚了》《花猫三丫上房了》《土狗老黑闯祸了》在北京儿艺·南锣剧场首次挑战三戏连演,6个多小时的儿童戏剧马拉松里,大小观众一同见证了丫丫的故事。时光溜走了,丫丫长大了,她的欢笑与泪水是留给所有人的关于童年的温暖诗篇。

  《花猫三丫上房了》剧照。 记者 方非摄

  现场

  6小时戏剧马拉松小观众意犹未尽

  盛夏时节,颐和园的清幽宁静被撅树杈、遛乌龟的丫丫打破。这个鼠年出生的小姑娘古灵精怪,小名“耗子丫丫”,她有口才,有主见,还有些北京人的混不论,一举一动洋溢着鲜活旺盛的生命力。丫丫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小妹妹刚刚出生,父母无暇顾及丫丫,于是将她送到颐和园,交由在那里工作的三哥照顾,然而,年轻的三哥正忙着工作和恋爱。孤单的丫丫野蛮生长,混成了园子里的小霸王,甚至和家里一窝老鼠成了推心置腹的好朋友……

  热闹鲜活的场面、立体生动的人物、童趣十足的老鼠娶亲舞蹈、手绘质感的布景和影像,让首先上演的《耗子大爷起晚了》赢得了满堂彩。近100分钟的演出里,孩子们跟随丫丫在颐和园广阔的天地里尽情遨游,为耗子大爷一家的命运牵肠挂肚。故事在秋天到来时告一段落,丫丫在台上短暂挥别观众。

  半个小时后,小朋友们再回剧场,舞台上颐和园连绵精致的雕梁画栋已经变成了烟火气十足的胡同,大爷聊天下棋,孩子们丢沙包打打闹闹,《花猫三丫上房了》接续登台,领养了一只小花猫的丫丫又要面对新的难题。至《土狗老黑闯祸了》最终落幕时,6小时18分04秒的计时结果显示在大屏幕上,这是全体演职人员和观众们共同经历的一次挑战。

  “孩子看得特别高兴。”观众方女士说。在演出海报前,她给女儿拍照留念,小姑娘脸上画着幕间休息时剧场工作人员彩绘的小猫胡须,欢呼雀跃,意犹未尽。“让我惊讶的是,这3部儿童剧并不低幼,成年人不仅能看进去,还能收获不少启发。”方女士被《耗子大爷起晚了》中关于“陪伴”的探讨触动,“怎样正确和孩子相处,是所有父母必须终身学习的一门功课。”

  幕后

  1200个道具300件服装搭起童梦乐园

  “丫丫成长三部曲”改编自著名京味作家叶广芩的同名儿童文学作品,以上世纪50年代的北京为背景,在讲述丫丫童年故事的同时,更展现了独属于北京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2020年,三部曲被北京演艺集团与北京出版集团联合纳入北京儿艺的创作选题中。2021年至2023年,儿童剧《耗子大爷起晚了》《花猫三丫上房了》《土狗老黑闯祸了》依次与观众见面,已相继演出近100场。

  “这一次,通过三戏连演的方式,我们可以用舞台艺术语言更加完整地讲述丫丫的成长,为孩子们营造出一个充满真善美的戏剧世界。”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北京儿艺董事长董宁说。

  “三戏连演中,舞台布景的短时间切换是非常大的挑战。”三部曲总导演、北京儿艺青年导演王泽介绍,南锣剧场舞台面积有限,综合考虑后,主创团队选择以《土狗老黑闯祸了》的舞美呈现作为最核心的基础舞台,利用象征“成长阶梯”的斜坡,形成前两部作品中颐和园的长廊和层层叠叠的胡同,配合光色光影等变化,在30分钟内迅速完成戏剧转场。据悉,3场演出总道具量大大小小约1200个,演出服装超过了300件,主创团队充分利用剧场所有的吊杆与平台,在每一个平台下面设计了不同道具的存放空间。

  “6个多小时的表演过程中,我必须合理分配体力。”饰演丫丫的叶林英子说。从始至终,丫丫几乎一直都在台上,同时还要在落差近5米的斜坡上来回奔跑,“排练时,我们一遍一遍地磨合,而且我要注意丫丫在三个时期呈现出的不同特点。”《耗子大爷起晚了》中,丫丫还在任性地调皮胡闹,而到了《土狗老黑闯祸了》中,初入校园的她已经能正确地处理与老黑的分离,“怎么让观众感觉到同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段有不同变化,对我来说是最难的挑战,也是导演不断向我提出的要求。”

  据悉,三部曲系列作品还将进行30余场暑期演出,至9月10日。

  专家点评

  在三部曲中,丫丫的性格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但一致性非常强烈,而且是典型的现代儿童形象,表达出了他们对当代生活、当代社会、当代成人世界的种种看法和探索。

  主创团队牢牢把握住了儿童剧创作的根本,即用儿童思维感知世界、表现世界,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编剧欧阳逸冰

  三戏连演的形式开启了儿童剧观演的新模式,三部作品的情节和风格统一完整,时长上前所未有,剧场内外的活动设计互动性很强,有着鲜明的独特性和创意性。

  三部曲中,北京元素的地域性表达和超地域性表达引人关注,它让人怀念和神往,不是生硬刻意的拼贴,而是在人物和情节的自然流转中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鲜活的人物群像让人印象深刻,这是作品能被孩子们接受的重要基础。

  ——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刘玉琴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1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