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都市剧能否放下塑造“完美花木兰”的执念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都市剧能否放下塑造“完美花木兰”的执念

来源:文汇报2023-07-27 10:41

  桂琳

  近期收官的电视剧《熟年》以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群体来展现中国当代家庭状况的变迁,是一个很好的创作思路。但这部剧最终不仅给人都市剧经常被诟病的悬浮感,而且剧情前半部的困境和后半部的强行圆满之间还出现了很强的割裂感,无法令人真正信服和动情。

  《熟年》同时也是一部女性题材剧,其中倪家的几位女性不仅在家庭中占有主导地位,也是剧集塑造的重点。尤其是郝蕾饰演的女一号张春梅在剧集中分量最重,对剧集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该剧最主要的问题也恰恰在这位完美女性的塑造上。

  完美花木兰不仅掩盖了真正的女性困境,也遮蔽了真实的生活

  戴锦华曾经用“花木兰困境”来形容中国当代女性处境。一方面,女性在获准真实参与历史的同时,其主体身份却消失在一个男性的假面背后。另一方面,她们在家庭中所出演的仍是极为传统和经典的贤妻良母角色。这导致她们遭遇着分裂的时空经验,承受着分裂的生活和自我。2021年《三十而已》将花木兰困境呈现出来,其中的女主角顾佳就是一个典型的当代花木兰。这个形象引发了很多女性对自身处境的直面与反思,点燃起众多讨论以致争论。可以说,《三十而已》在当年成为爆款与其对顾佳这个形象的成功塑造密不可分。

  与顾佳类似,《熟年》中的张春梅不仅有很好的事业,而且照顾婆婆,相夫教子,是个能干的女性。我们在《三十而已》中看到了顾佳形象的张力,为了应付在双重空间的角色,她必须在双重标准下不断给自己加压,所谓完美实际是不堪承受的重负。而相比年轻的顾佳,张春梅处于40多岁的熟年,此时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都会更重,花木兰困境必然更剧烈一些。如果用心打磨,张春梅是有可能超越顾佳,成为中国当代女性的一个典型形象的。但十分可惜的是,剧集不仅没有将重点放在挖掘张春梅这个中年花木兰的困境和焦虑上,反而着力塑造她的完美。

  从家庭空间来看,当代花木兰们因为长时期的双重标准对女性主体身份认同带来的混乱和迷失,有可能将社会时空的男性假面形象作用于家庭空间中,由此出现了大量渴望成为家庭之主的强势女性。张春梅就是这样一个形象。她是倪家真正的家长,在倪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受到全体成员的尊重。甚至在已经与丈夫离婚,事实上已经不是倪家人之后,她仍然坚持悉心照顾婆婆,维持倪家的各种关系。这种女家长角色对女性来说并不轻松,剧集前半段其实触及到了张春梅的强势和控制欲,导致丈夫提出离婚,儿子要求退学。而且女性在家庭中地位的变化,也会对传统意义上的男家长——丈夫角色构成挑战,《熟年》中患抑郁症的丈夫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设置,这有可能将家庭中实际取代父权的强势女性对家庭结构的巨大影响引入比较深入的讨论层次。但《熟年》不仅没有在这个设置上深入下去,为了塑造完美的张春梅,还硬生生地将丈夫的抑郁症与妻子完全撇开。实际上丈夫长时间的严重抑郁症妻子居然一无所知本身就说明了妻子是有问题的,而剧集后半段还让张春梅成为抑郁症丈夫的拯救者,就更是强行将这个人物拔高了。

  从社会空间来说,当代花木兰也有可能将自己在家庭空间中的贤妻良母定位作用于社会空间,对男性权力形成一种潜意识的臣服,限制了她们在社会空间的自我实现。剧集开始时设置张春梅与更年轻的女主编竞争,而左右她们命运的还是一个男上司,就是在触及女性无力与男性竞争的职场生态,这同样是一个可以深入挖掘的点。但仍然是为了塑造完美的张春梅,剧集把花木兰们在社会空间的痛苦和挣扎轻易放掉,反而着力塑造张春梅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超人形象。明明工作忙得团团转,她还能够将患阿尔茨海默症的婆婆照顾得无微不至,她的时间和精力似乎是无限的。她在辞职之后没有了收入,但照样能够过着优越舒服的生活,花钱大方如流水,还有钱投资养老院,她在金钱上似乎也是无限的。

  由此,这个精力、时间和金钱都无限、家庭事业双丰收的完美花木兰形象,也完全遮蔽掉那些实际上在双重空间中都疲惫不堪并产生各种问题的真实花木兰们,当然不可能获得观众的共情和认同,从而也使得《熟年》这个都市家庭剧掉入悬浮的陷阱,根本无法让观众感受到真实生活的质感。

  完美花木兰还损害了与之配对的形象塑造,造成了主要人物形象的全面失真

  张春梅这个完美花木兰,不仅自身是失真的,也连累了《熟年》中与她关系密切的其他几个形象。与她配对的丈夫形象、与她形成对照的大嫂形象、烘托她完美的婆婆形象在塑造上都全面失真。

  首先,完美花木兰形象带来了一个完全病态的丈夫形象。为了展现张春梅的完美,剧集将丈夫塑造成一个完全自私的病人。他不仅对曾经牺牲自己资助他读书的哥哥的家庭困境不闻不问,还抛下年迈的母亲和自己的工作离家出走很长时间。在他归来后,为了进一步展示张春梅的完美,剧集继续加重他的病态化,他在剧集后半部甚至完全失去了自主性,唯一能做的就是崇拜、赞美和依赖妻子。但剧集中又设定了倪伟强是一个有成就的大学教授,还曾经是一个好父亲,剧中交代他在儿子婴儿时期为了让妻子睡个好觉,甚至可以整晚抱着儿子。剧集试图用一个抑郁症就完全覆盖掉这些内在的矛盾,是无法说服观众的。

  其次,完美花木兰形象带来了一个完全黑化的嫂子形象。为了表现张春梅对婆婆的孝顺,二琥就变成了对婆婆不管不问的恶媳妇。不仅如此,二琥对丈夫和儿子凶神恶煞,对媳妇尖酸刻薄,可以说与大方善良的张春梅形成了完全的对立。但剧集中明明已经交代过二琥过门时二弟伟强还在上大学,三妹伟贞更小,全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老大伟民。既然伟民都需要给弟弟和妹妹交学费,二琥怎么可能不照顾婆婆?而且对比二弟一家的豪宅和优渥生活,三妹独占老宅的精致生活,这个曾经支撑全家的老大一家后来却是最窘迫的,在儿子结婚同住后,老大两口子甚至只能睡上下铺。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即使被完全黑化的二琥还是比完美的张春梅更有几分人间烟火气。也难怪观众评价《熟年》中比较可信的只有老大一家的生活。

  第三,完美花木兰形象更是带来了一个完全浪漫化的婆婆形象。《熟年》其实抓住了当代人的养老焦虑这个重要社会议题,如果用心挖掘,这个选题是能够与观众形成很强共鸣的。但还是为了塑造完美的张春梅,该剧却将养老主题完全浪漫化了。婆婆明明患有严重的阿尔茨海默症,只会越来越糊涂和脆弱,并需要24小时陪伴。原著小说就真实地展现了照顾婆婆的过程中整个倪家人在身体、精神和经济上的不堪重负。但剧集为了展示张春梅的完美,却将婆婆形象强行浪漫化,不仅不是负担,反而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老可爱,还成为张春梅和倪伟强关系的润滑剂,促成他们的复合。本来十分沉重的养老话题被如此浪漫化处理,可以说成为《熟年》最为悬浮的所在。

  综上所述,最近几年女性题材剧的数量虽然呈现井喷之势,质量却并不如人意,精品更是少而又少。而女性题材剧质量提升的关键,还在于能够塑造出真正反映当代女性生存处境并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女性形象。因为触及了中国当代女性生存处境的核心,以花木兰形象作为原型是非常有希望塑造出中国当代女性典型形象的。但从《熟年》中的张春梅形象来看,不仅因为过于完美而遮蔽了当代女性的真实处境,而且因为完美也完全失去可信度,其艺术魅力都比不上《三十而已》的顾佳形象。可见,花木兰形象塑造首先就需要去除完美化思路,让当代女性在双重空间中左右为难、顾此失彼、迷乱彷徨的生存处境相对真实地呈现出来,才有可能谈到继续打磨这一形象,并向有魅力有深度的典型形象迈进。由此,女性题材剧的质量提升也才具有了可能性。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亚太峰会开幕倒计时3天!

  • 第二十七届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监测,截至2024年年底,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12.75万吨,较2023年增加0.72万吨,增长5.98%,较2002年保护初期增长49倍;
2025-04-11 03:45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11日至12日,随着新一股较强冷空气东移南下,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强风、降温、沙尘天气,华北将出现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性大风,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东部将出现暴雪,南方将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风雹天气。
2025-04-11 10:23
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首次获得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小于2微克/克,为认识月幔水的时空演化提供了关键约束。
2025-04-11 03:45
自然资源部10日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高纯石英矿成为我国第174号新矿种。据悉,这一矿种于2020年至2021年被发现,
2025-04-11 03:45
为实现长期心电智能监测,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无运动束缚的动态12导联心电系统(以下简称“MU-DCG系统”),实现了无感化佩戴、抗运动伪影以及低功耗原位实时信号处理的优势集成。
2025-04-11 03:45
一根细细的纱线,一头连着福建首个规模超万亿元的纺织鞋服产业;另一头牵动5位院士的心,带动多项高性能纺织面料技术取得突破,为国内一家锦纶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新增产值逾10亿元……
2025-04-10 10:13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赋能千行百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利用AI进行违法犯罪、AI数据权属争议等新问题也随之出现。透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司法案例,看司法机关如何通过积极稳妥审理相关案件,运用法治方式厘清法律边界、做好规制监管、强化司法指引,护航人工智能向上向善。
2025-04-10 10:11
医生身处临床服务、保障人民健康第一线,能切实了解病患需要、诊疗现状、技术进展,也是最容易做创新、出成果的。
2025-04-10 10:07
近日,该所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2025-04-10 03:55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其中,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发育、免疫监视及退行性病变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自1919年被发现以来,小胶质细胞一直被认为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部。
2025-04-10 03:55
业内有这么一句话:“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 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变,离不开一批批农业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其中有个闪亮的名字,人们不会忘记——“中国长绒棉之父”陈顺理。
2025-04-09 09:54
在现代化工中,90%以上的生产过程需要催化剂的参与。 团队研制了世界首套双光束原位透射红外光谱,在催化反应中发现了新机制。
2025-04-09 09:54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席鹏教授团队联合河北大学高保祥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近红外荧光探针HBimmCue,实现了对线粒体内膜环境的高分辨率、高亮度动态观测。
2025-04-09 09:53
千松坝林场位于河北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成立2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通过推广林草间作、林牧结合等多种模式,完成造林工程逾百万亩。2013年开始,千松坝林场在大滩镇小北沟村荒山上植树造林,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旅游、餐饮、民宿等发展。
2025-04-09 09:53
润滑材料在飞机的诸多部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发动机、起落架、舱门、尾翼,以及液压系统等部位都离不开高性能润滑材料的支持。为我国一款重要飞行器研制高性能润滑剂是乔旦接到的第一个重要任务,而她也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5-04-09 09:50
啃下硬骨头的不是蛮力,而是创新力,思维创新、技术创新是突破极限的关键驱动力 如今,在无垠大海,在广袤荒漠,能源装备今非昔比,能源技术突飞猛进,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更有底气。
2025-04-09 09:47
打开手机刷短视频、通勤路上听播客、睡觉前追微短剧……网络视听已如空气一般,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每一刻。加强对低俗、恶俗、违法内容的监管,严厉打击版权侵权行为,为创作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创作环境。
2025-04-09 09:46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推动跨学科、跨地区、产学研协同攻关,凝聚农业科技创新合力,关键在于加快建立协同化农业科技创新组织机制。
2025-04-09 09:44
清明时节,浙江杭州、福建武夷山等地的春茶采摘进入旺季。 在不断拓展下沉寄递服务网络的同时,快递企业还持续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加大对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装备的应用,助力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有效降低。
2025-04-08 10:03
俗话说:“绿肥种三年,瘦田变肥田。近日,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西南丘陵山区农机与电动装备创新团队成功研发出高效机器采收装备,解决了这一难题。
2025-04-08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