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医疗剧破圈,真就这么难?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医疗剧破圈,真就这么难?

来源:大众日报2023-07-03 10:46

  作者:田可新

  日前,《后浪》热播。该剧以任新正创办的中医传承班为纽带,讲述了老中青三代人的传承故事。此剧播出后,评价趋向两极分化。支持者认为,以偶像剧的配置去讲中医药发展,体现几代人的思想和文化碰撞,能够引人深思;反对声浪也很大,不少观众觉得,所谓中医主题成了个筐,里面装满了奇葩情节,在应当重点体现并讨论的中医主题上,没有达到足够的深度。

  何止《后浪》,从整体上看,医疗剧仍旧没有完全跳出“职场雷剧”“行业神剧”窠臼。

  故事 底蕴 哲学

  “由来一声笑,情开两扇门,乱世风云乱世魂……”2001年上映的电视剧《大宅门》以宏大的故事结构、立体的人物刻画收获了大批忠实观众。其以白家“百草厅”药行的兴衰发展为主线,展现了清末民初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其间既有宅门内的儿女情长,又有宅门外的家国离恨。2003年播出的《神医喜来乐》从小人物的视角出发,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乡下郎中喜来乐以各种奇招怪法看病救人的故事,由于卷入皇室争斗,喜来乐几番遇险,最终都凭借自己的医术和智慧化险为夷。观众不仅被曲折的故事所吸引,还能感受中医药文化传递出的处世哲学。

  不同于上述剧集,《后浪》剧如其名,在创作视角上纳入了新鲜的年轻一代,展示了以孙头头、任天真为代表的几个年轻人在中医学习道路上拔节成长的过程。赵露思饰演的女主角孙头头,为人热情,乐于助人却莽撞冒失,给自己和身边人带来了不少麻烦。正是入行中医,让孙头头有了成长蜕变。该剧选择这样一个原本的中医“圈外人”作为主角,从无到有地认识中医文化,对于观众特别是对年轻观众来说,就更容易有代入感。

  这在某种程度上,与《大宅门》第一部白景琦从宅门逆子成长为药行巨贾的讲述路线无二。显然《后浪》不够深刻,但更青春、现代。全剧参与这种改变的人更多,或许是创作者在刻意彰显传统文化所具备的春风化雨的影响力。  

  解密 神圣 疗愈

  自《心术》爆火之后,一直有医疗剧陆续播出,近年来更呈井喷之势。2022年,《关于唐医生的一切》《亲爱的生命》《谢谢你医生》等影视剧上线,今年还有《听说你喜欢我》《问心》《白色城堡》等,这些作品一开播甚至一定档,就很快把话题度拉满。

  医疗剧常拍常热,一大原因是其能“解密”。从出生到死亡,每个人都与医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优秀的医生是让社会安心的存在,不断的医学探索解锁更多的身体密码,开启生命的更多可能……因与个体健康密切相关,观众对医疗剧充满好奇。同时,医学的专业性极强,也充满神秘感。医务工作者对病情的诊断建立在大量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基础上,有些复杂疾病还需要借助精密仪器透过现象寻找本质,方能抓到病症最核心的问题。这个科学而复杂的过程让行业内外产生了巨大的知识信息差,也进一步激发了人们了解医生诊病施治过程及背后故事的渴望。而医疗剧以此为题讲故事,其间哪怕只触及皮毛,也好似为观众打开了一扇窗,给了更多人走近科学的机会。“有了专业知识输出,剧情会显得踏实而理性,全剧风格会有更硬朗、冷静的一面,这是医疗剧特有的魅力。”娱评人钟楠说。

  医疗剧还有“热”的一面:这类作品充满了人情味儿,正能量满满。医生是神圣的职业,受到社会各界尊重。白衣执甲,奋勇向前。现实中,广大医护人员精湛的医术和治病救人的仁心医德值得记录,他们光环背后无数的艰辛和不易也需要被看见。所以,医护工作强度高、节奏快、难度大都是此类剧作重点体现的内容。特别是急诊等科室抢救病人的故事,就是在呈现生死时速。医生的呼喊奔走、不遗余力的心肺复苏、坚毅的眼神、渗出的汗水……这些充满了力量与热血的镜头自带紧张感,总能牢牢牵住每一位观众的神经,也产生了强大的共情力。当剧中的病人转危为安时,镜头前的人们也都跟着长舒一口气。强大的节奏和情感的控制力,成了医疗剧创作的一大先天优势,也在镜头语言表达中屡试不爽。

  医院是见证生死离别最多的地方,“医院的墙壁聆听了比教堂更多的祷告”,每个病房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人情冷暖、悲欢离合。在生与死的搏斗中爱情、友情、亲情复杂交织,展现着人性的光明与阴暗、美好与丑陋,最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近年来,剧作中的“医疗+”让人眼前一亮。这其中尤以医疗悬疑剧最为吸引眼球。随着悬疑类题材越来越多,刑侦类内容屡见不鲜,同样有“抽丝剥茧”特质的医疗题材,恰好能给剧作的悬念感做增量。曾经的《大宋提刑官》讲古代法医故事,就将这两大元素结合得恰到好处。去年播出的《促醒者》,实现了惊悚、专业、真情、抉择等元素大集合,还引入了中西医结合的视角。这种创作走向了更多元、更综合。剧中还带领观众“破案”,老中医丁学坤自杀原因、化瘤丹又牵涉谁的利益……巧妙而新鲜的表达,消解了观众的审美疲劳,实现了引人入胜。

  离谱 偏差 通病

  尽管如今的医疗剧创作内容更加多样和垂直,聚焦的领域细化到了心外科重病组、妇产科、神经内科和急症重症监护室等不同科室,在剪辑制作等方面也愈加精良,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现象级的爆款剧少之又少。

  医疗题材创作有很大难度:要在专业性和可看性、严肃性和趣味性之间寻求平衡。如果太过专业,就走向了科普片、纪录片,可能会显得寡淡。但如果只顾娱乐性,没有在科学性上下足功夫,作品就失去了题材本身的绝大部分意义。很多医生都对记者坦言,自己从不看医疗剧,原因就是“太假”,一些情节甚至连普通观众都觉得离谱。白大褂当风衣穿,不遵守无菌原则等基础性、常识性的错误在《外科风云》《了不起的儿科医生》等剧集里都有出现,不少作品里还动辄就来上一段帅气医生在科室长廊飞奔大喊的镜头,这种情节总会让从业者甚至稍有了解的观众感到不舒服。“顶着行业剧的头衔吸引观众却不做好基本的专业研究,用过分夸张或是强行煽情来遮掩制作的不用心,是对行业和自身专业的不尊重。”钟楠说。

  更有部分医疗剧的刻画重点还出现了偏差,将偶像剧的那一套逻辑又照搬过来,让医院成了恋爱的背景板。男女主角妆容、造型时尚,相比而言,对医生的本质工作的刻画显得无足轻重。尽管近几年这种情况好转不少,《关于唐医生的一切》《谢谢你医生》等都在有意识地把控恋爱戏份的比重,但在妆容服饰和布景上仍然存在过分精致的问题,极易让观众出戏。

  为了戏剧效果而神化医生则是医疗行业剧存在的隐性问题,很多影视剧里都有病人心脏停止后,医生经过数个小时的抢救成功挽救生命的案例。实际上,手术抢救要受非常多外在因素的制约,并不是手术时间越久越好,这种将医生努力和手术成功直接画等号的情节会产生一定的误读,并将太多的压力放到医生身上。现代医疗虽然比起之前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远没有到绝对发达的地步,还有很多未知的疾病,有很多无法攻克的难题,在与疾病搏斗的过程中,医生也有无能为力、无法力挽狂澜的时候。如何避免过度理想化,做好真实性和艺术性的平衡,也是这类作品创作中值得思考的课题。

  总之,医疗剧借助医生的职业光环为自己加冕,就需要尊重职业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取材于生活,就要遵从生活的基本逻辑。艺术加工必须要建构现实的脚手架,不然就会浮于表面,失去生命力,成为创作者的自娱自乐。当前医疗剧体现的问题,其实也是职场剧、行业剧的通病。行业剧天然扎根实践,包含丰富的生活素材,不同的社会分工展现出不同职业的价值甚至不同人生的意义。影视创作者不能放低自我要求,要在重视专业精神和尊重创作规律两方面精耕深耕,挖掘行业的真实价值和艺术魅力。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福建首条第五航权客运航线开通

  • 重庆云阳的“侏罗纪公园”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证实,熊蜂能够通过观察同伴的积极状态改变自身的行为决策,呈现出类似“情绪传染”的现象。
2025-10-27 10:35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研发出一款名为“交通安全副驾”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能够精准预测交通事故风险。
2025-10-27 10:34
近段时间,国产算力的竞争日趋激烈。
2025-10-27 10:33
24日至26日,以“汇聚天下英才 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浙江省温州市举行。
2025-10-27 02:40
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有一座特殊的“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它是全国327座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科学家纪念馆。三层楼的建筑,让无数人致敬仰望、驻足流连。
2025-10-27 02:40
记者从在山东东营市召开的2025中日韩澳候鸟保护工作组会议上获悉:我国鸟类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白鹤、青头潜鸭、黑嘴鸥、中华凤头燕鸥、朱鹮等多个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实现稳定增长,2024年、2025年同步监测越冬水鸟数量连创历史调查监测新高。我国连续6年开展“清风行动”,相关违法案件数量和违法犯罪人员数量明显下降,鸟类等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2025-10-24 10:21
光明日报银川10月23日电 记者张文攀从宁夏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多年来,宁夏始终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工作,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连续25年实现“双缩减”,率先在全国实现了“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2025-10-24 09:57
光明日报海口10月23日电 记者王晓樱、通讯员张阳日前从海南大学获悉,该校热带油茶研究团队在海南五指山热带雨林进行油茶种质资源收集时,发现油茶新物种——五指山油茶。研究团队进一步通过形态学比对和叶绿体基因组系统进化分析,确认这次发现的油茶为独立物种。
2025-10-24 09:55
自半导体产业诞生以来,光刻技术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是推动集成电路芯片制程工艺持续微缩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彭海琳告诉记者,在芯片制造的光刻流程中,“显影”是决定图案成败的核心一步。
2025-10-24 09:54
23日22时3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十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24 09:52
从自动化生产线到智能机器人,从大数据分析到物联网技术,从节能改造到绿色转型……当前,我国制造业进入一个更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制造新时代。其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有利于持续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不断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跃升。
2025-10-24 09:51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开展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
2025-10-23 10:31
近日,以“先进制造”为主题的第138届广交会第一期落下帷幕。截至10月19日,境外采购商线下到会人数超15.79万人,环比增长6.3%。
2025-10-23 10:27
日前,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无人机蒙皮超薄一体化集成射频传感器挂飞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曲面天线全3D打印技术向实装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5-10-23 10:26
研究团队首次在原子尺度揭示了冰在二维下独特的“织网式”结晶过程。该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2025-10-23 10:24
据农情调度,截至10月21日,全国秋粮收获近八成。
2025-10-23 10:23
科研和产业像“两张皮”,中间缺了能把成果“送上门”的人。
2025-10-22 10:17
由美国斯坦福医学院、英国莫菲尔德眼科医院、德国波恩大学等多家国际科研机构组成的团队,开发出一款视网膜下无线微芯片,成功帮助晚期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恢复了视力。
2025-10-22 10:15
为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位于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219室的杨振宁书屋日前正式开放,与其同步启用的杨振宁档案资料库专题网站也面向全球上线发布。
2025-10-22 10:09
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含利福特尼唑的三联方案,让幽门螺杆菌治疗有望重新回归更简便的三联方案时代,为全球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2025-10-22 10: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