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生活似水波涟漪自有高低,幸而晨光尚好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影动态 > 正文

生活似水波涟漪自有高低,幸而晨光尚好

来源:文汇报2023-06-15 11:10

  陈熙涵

  法国片向来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很受欢迎的一个门类,特别是一些描写当代生活的新片,今年也不例外。法国女导演米娅·汉森·洛夫的《晨光正好》便是开票之初一票难求的影片之一,它于去年五月亮相在戛纳电影节的导演双周单元,并斩获过欧洲电影奖,而该片主演、曾经的“邦女郎”、法国影星蕾雅·赛杜,也使这部新片的发售极为紧俏。

  《晨光正好》是女导演的第八部剧情长片,背景设置在当代巴黎,故事由女主人公安置失智父亲及其正在面对的亲密关系这两条主线串起,明亮悦目的色调和35毫米胶片质地,让人感知影像带来的暖度。而影片的主题延续了前作《将来的事》中所探索的:当一个女人青春不再时,该如何为自己保留人生的希望。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开始于巴黎街头。阳光穿过树梢,女主人公桑德拉背着双肩包,去看望独居的父亲。桑德拉是一位母亲,丈夫于五年前去世,靠同声传译的工作抚养小女儿,并定期探望已退休的父亲。随着父亲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桑德拉和家人们决定将其送往养老院。影片涉及了法国社会、中产阶级所要面对的一些现实问题,比如近的养老院虽条件优越,但都极其昂贵;远的养老院相对便宜,探望却十分不便;父亲住过的房子需要马上处理,用来支付昂贵的护理费,满房间的书籍面临无处安放、散落的现状等等。

  电影着力讨论了衰老这个人类的终极宿命。女主角的父亲原本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哲学教授,患上班森综合症,也称作脑后部皮组织萎缩(这种疾病导致语言、视觉受损,进而失去视力,丧失记忆和方向感,生活无法自理)后,开始在日记里记录自己从不能阅读,不能书写,认不得亲人到出现幻觉的过程。疾病无情地剥夺了他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思想;抽去他的灵魂,直到记录中断,留下一具衰老的肉身。

  与此同时,一场爱情降临到了桑德拉生命中:阔别多年的男性朋友克莱芒和她再次重逢,在随后的相处中擦出火花。关系的阻碍只有一个:桑德拉丧偶重归单身,克莱芒却没有。桑德拉因此不得不在渴望拥有和自尊心间来回平衡。爱情之于桑德拉,是父亲走向死亡的反面,是生命流逝中的亮光,是新生,是将她从哀伤中救出来的希望,也是题眼“晨光正好”的落脚地。

  通过两条剧情主线的交织,我们能清晰看到米娅·汉森·洛夫影片的张力:两个相互撕扯的箭头,一个指向过去,一个指向未来。之前,《将来的事》将重点放在未来,但为了未来更好的生活,女主角必须要对自己的过去做出种种清算;而《晨光正好》中的桑德拉,则同时经历着两种感情的撕扯:一方面父亲的生命在渐渐凋零;但另一方面,内心对爱情的渴望却正在复活……

  这一次,许多法国片影迷又感受到了他们熟悉的那种调性:细碎、松散的日常生活点滴,构成了全片的叙事基调。镜头不厌其烦地跟随着女主角桑德拉的脚步,不断行走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她搭乘地铁穿梭于塞纳河的两岸,带着女儿在河边树影下吃冰淇淋,去号称“宇宙中心”的巴黎大堂地下看电影。她和克莱芒在巴黎植物园相遇,在桔园看莫奈的印象派画作,在卢浮宫前的卡鲁塞尔花园散步,三个人在圣心大教堂前看风景……在不作任何情感渲染的前提下,平实、缓慢的画面划过生活的日常,让观影者透过一帧帧日常生活的画面,在一股淡淡的哀伤中,期待哪怕只是拥有如晨光升起的短暂时刻。

  一切该何去何从?答案似乎并不确定,但生活就像水波涟漪般连成一片,自有它的高低起伏。影片的最后一幕,刚好也是电影的海报,是在蒙马特高地的栏杆处。桑德拉告别父亲,离开养老院,一路带着女儿和男友走到了城市高处,三人俯瞰着整个巴黎,阳光下,一切是那么自然美好,故事在旖旎的晨光中戛然而止。

  不得不说,42岁的米娅·汉森·洛夫绝对是不容忽视的一位女导演。她的作品总会让你寻到一丝曾经的新浪潮电影的味道,同时又有她作为女性导演极其细腻的表达。特别是她步入中年后拍的几部片子,都对准了女性的危机。《将来的事》里的于佩尔,挤站在地铁车厢内气定神闲看书的画面,几乎贡献了最为动人的中年女人肖像,与这个人物现实生活的窘迫——儿女长大后相继离开她的生活、丈夫向她坦白婚外情、罹患焦虑症的母亲突然离世——形成鲜明对比。她面对乱糟糟的世界,始终是不慌不忙,不失理智,甚至优雅的,这大概是一个女导演给中年女性最温柔的体察了。《晨光正好》也是如此,它准确描绘女性的人到中年,很容易让人想起导演许鞍华的《女人四十》,在萧芳芳饰演的普通女人阿娥身上,我们同样可以体察到,每一个看似云淡风轻的中年女性,都曾默默咬紧牙关。

  也常常有人拿米娅·汉森·洛夫的电影,和她的前辈侯麦相比。他们同样爱拍温吞的巴黎,同样热爱张弛有度的女人。但他们拍的女人,从本质上说是不同的。侯麦拍自己欣赏的女性,她们拥护自己的信念,和犹豫不定的男人构成差别,但她们几无例外地驻扎在精神高台,操心顶多只是爱情的出路在哪。而米娅展现的则更多是“困”在现实中的女人,她们有人性的弱点,但时刻面对着自身的彷徨不安。如果说侯麦女孩是我们心底最纯粹的愿望,那么米娅则以女性的普遍困境给我们提供共情,也为我们解锁希望。

  女性视角的内在体察,自然有别于男性。女作家亦舒曾说:“当我40岁,略有积蓄,丈夫体贴,孩子听话,这就是成功。”然而这两年,社会对中年女性“成功”的定义转变成了乘风破浪,看到这样的高光时刻自然是好,但我们似乎没必要用这想像中的完美人设和“志气”,去勉励所有人。而克制与体面,有时候是“她”视角选择的一种更真实的状态,在哲学世家成长起来的米娅深知个中的道理,所以她镜头中呈现和偏爱的更多是这样一类女性。据说《晨光正好》的剧本取材于导演的父亲。在米娅的父亲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后,她眼睁睁地看着父亲失能,无法交流,决定把这段经历写成文字。完成剧本后的两个月,父亲在养老院中过世。

  最后回到桑德拉,《晨光正好》通过这样一个女人,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蕾雅·赛杜。利落的短发,清爽的面孔,清冷的气质,白到会发光的皮肤,在汉森·洛夫的镜头中,她不再是Prada和LV等奢侈品巨头的广告女郎,也不再是007电影中代表法式性感的“邦女郎”。她在片中饰演的女子有一圈像涟漪一样荡开的眼袋,中年女人的疲累尽数写在脸上。老实说,这么切实和潦草的中年人,对这朵“法兰西玫瑰”来说,是头一回见,而蕾雅·赛杜在片中的很多细腻情感的表述,是相当动人的,显现出一个女明星褪去一身繁华,向一个女演员的转身。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塞内加尔总理松科

  • 三沙市举行海上应急救援综合演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这项调查系统查清了我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地表基质资源“家底”,实现了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层的首次系统调查与深度解剖。
2025-06-26 09:41
记者邱玥25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目前,“深海一号”大气田已经达到最高产能设计状态,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
2025-06-26 09:40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支持的薇拉·C·鲁宾天文台,首次捕捉到的太空景象呈现出一场由恒星“托儿所”及邻近星系的密集星团构成的粉蓝视觉盛宴。鲁宾天文台的科学团队还开发了面向公众的工具“天空查看器”,用户可通过平移和缩放功能探索这些超高分辨率图像中的恒星和星系。
2025-06-25 09:46
中国海油25日宣布,公司在南海水域的“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深海一号”大气田分一期和二期开发建设(一期于2021年6月投产),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500亿立方米,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大井深达5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6-25 09:33
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为新一代草地植被图的绘制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共识别出65种主要草地类型,其中高山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矮生嵩草草甸、垂穗披碱草草甸和线叶嵩草草甸这5个群系分布最广。
2025-06-25 09:30
6月24日,“应急使命·2025”极端灾害事故场景新质救援能力检验性演习在黑龙江省东宁市、河南省濮阳市等地举行。“源网荷储”应急供电中,国家电网运用新技术、设备,实现小型水电站“黑启动”“光伏+储能”协同供电,保障重点区域电力供应。
2025-06-25 09:24
研究团队通过发育表达分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在甜菜孢囊线虫早期寄生阶段鉴定出两个关键分泌效应蛋白——Hs28B03和Hs8H07。该研究首次发现,植物寄生线虫会“劫持”植物细胞的“垃圾处理系统”——泛素化系统来摧毁免疫。
2025-06-25 09:23
24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杨作仁研究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柳小庆研究员,合作创制了可生产虾青素的工程棉花。
2025-06-25 09:22
“智慧光源大脑”是国内首个同步辐射人工智能数据解析平台,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同步辐射实验产生的海量复杂数据。
2025-06-24 09:43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半年,近日,有媒体采访多位科研人员,梳理新科普法落实效果。受访的多位科研人员表示,新科普法为科研人员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2025-06-24 04:50
6月初,依托东南大学共建的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6G广域低空覆盖的无蜂窝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赋能低空经济、数字能源、智能制造等应用场景,有望催生千亿级产业链,助力南京打造“6G之城”。这是东南大学勇挑硬核科技创新大梁,支撑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缩影。
2025-06-24 05: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