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用演绎经典剧目寄托缅怀与传承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用演绎经典剧目寄托缅怀与传承

来源:文汇报2023-05-06 09:57

  《碧玉簪》剧照。 祖忠人摄

  ■记者 王筱丽

  “她是熠熠生辉的神秀英,活兰贞,也是《红楼梦》中 八面玲珑的凤辣子,是隐忍的祥林嫂,是高贵的崔莺莺,也是深明大义的窦皇后……”伴随着联唱《岁月流金》,“我是风儿你是沙”——纪念越剧宗师金采风专场演出昨晚在宛平剧院举行,全国优秀的“金派”弟子及传人齐聚上海,在这座戏曲大码头、越剧的发祥之地为观众带来经典剧目演绎。

  为了这次纪念演出,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金派”传人谢群英从杭州来到上海,先是作为特邀嘉宾出演了上海越剧院出品的《碧玉簪》,昨晚又带来《杨贵妃》中的“马嵬坡自缢”选段。越剧迷们都知道,“杨贵妃”是金采风生前塑造的最后一个角色,也是和丈夫、著名越剧导演黄沙共同合作的最后一部戏。谢群英还记得,老师为了80岁专场演出特地为她辅导了这段戏:“老师告诫我,你唱的不是旋律,而是人物的情感,唱腔是为角色服务的。”在金采风的心里,越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是顶顶重要的事情。2012年谢群英收下第一个学生,当时已83岁的金采风特地赶去杭州见证了拜师仪式。“去年年初,我带着第三个学生去了老师家”,回想起和恩师的最后一面,谢群英仍不禁红了眼眶,“老师晚年经常和我通电话,说得最多的就是让我多上台演出,多教学生,把‘金派”艺术发扬好。”

  自1946年考入雪声剧团训练班起,在金采风长达7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不仅演出了一批传统戏,还主演了现代戏《三月春潮》《鲁迅在广州》《绣花女》以及新编历史剧《汉文皇后》《三夫人》等。“金派”名家黄美菊在演出中带来《汉文皇后》选段。自1997年正式拜师以来,黄美菊从金采风手里接过多部大戏,“一个字、一个腔、一个咬字的尖团音,老师都精益求精。去年十月,我拍摄了《汉文皇后》越剧电影,遗憾老师不能再为我进行指导,希望这部作品能告慰老师的在天之灵”。

  为人处世谦逊低调的金采风,常说她在舞台上的成就是老师们“让”出来的,观众们“教”出来的。据上海越剧院“金派”花旦樊婷婷回忆,每次排演新剧目,或者有重要演出和比赛,金采风总是比学生还紧张还操心,而当他们庆幸自己遇到一个比妈妈还要亲的老师时,金采风会淡淡一笑说,因为她的老师们、大姐们,当年也是这样带着她一路走过来的。

  越剧一代宗师金采风工闺门旦,兼擅花旦,唱腔在继承“袁派”的基础上,吸收施银花、范瑞娟、傅全香艺术家的音腔成分,韵味浓郁,刚柔相济,自成一格。“‘金派’唱腔朗朗上口,‘官人好比天上月’这些名段,我从小百听不厌,还自己学着哼唱。”昨晚,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张静娴在演出中作为讲述人登台,金采风的妹妹金彩琴是张静娴在戏校的师姐,因为这层关系,她也成了金家的常客,唤金采风叫“大阿姐”。张静娴告诉记者:“我喜爱,甚至可以说是迷恋‘金派’艺术。人们常说,昆曲将传统戏曲的精致讲究做到了极致,而我却要说‘金派’在这方面的自我要求较之昆曲不遑多让。直到今天,只要电视里放《碧玉簪》的电影,我是一定不会错过的。”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首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

  • 京哈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盘锦段主线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智慧光源大脑”是国内首个同步辐射人工智能数据解析平台,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同步辐射实验产生的海量复杂数据。
2025-06-24 09:43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半年,近日,有媒体采访多位科研人员,梳理新科普法落实效果。受访的多位科研人员表示,新科普法为科研人员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2025-06-24 04:50
6月初,依托东南大学共建的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6G广域低空覆盖的无蜂窝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赋能低空经济、数字能源、智能制造等应用场景,有望催生千亿级产业链,助力南京打造“6G之城”。这是东南大学勇挑硬核科技创新大梁,支撑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缩影。
2025-06-24 05:00
从国铁集团获悉,近期,沪昆高铁杭州东至长沙南段(以下简称“沪昆高铁杭长段”)安全标准示范线建设拉通试验圆满成功,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最高试验时速达385公里,各项设备指标表现良好。
2025-06-24 05:00
构建新农科人才“四新”培育目标体系。
2025-06-24 03:45
专家建议,预防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每日需用38℃以下温水泡脚,擦干后检查趾间有无破损,穿透气棉 袜与宽松鞋,并每年至少做一次足部血管神经专项检查。基因疗法主要是通过刺激血管生成来改善近端肢体的血液流入,从而改善单个血管小体中的血液再分。
2025-06-24 09:31
既能上天飞行,也能踏海遨游,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AG600“鲲龙”飞机,正是这样的“跨界”航空装备。近期,“鲲龙”喜讯频传——4月20日,获颁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5月6日,批产首架机总装下线;5月18日,顺利完成生产试飞;6月11日,获颁中国民航局生产许可证。
2025-06-23 09:32
记者从展会上感受到,过去几年氢燃料汽车的发展倒逼氢能产业的发展,而今,氢能的应用从燃料电池车的单一赛道向其他行业辐射。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丰田中国氢能事业总部领域长真锅晃太表示,中国实现2035年百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规模的目标面临挑战。
2025-06-23 09:31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血液病医学部高晓宁教授团队和周杰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Oncogene》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首次揭示PHF19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致命开关”作用,为破解白血病复发耐药难题带来全新解决方案。团队首次阐明WTAP-PHF19调控轴的双重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这相当于找到了癌细胞的“能量总控开关”。
2025-06-23 09:29
科研之路道阻且长,如何选对方向?如何坚定信念走得更好、走得更远?我们邀请了几名在不同领域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请他们讲述自己当初为何选择投身科研,并勇毅前行、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的故事。
2025-06-23 09:27
一种能够为任何3D打印器官快速设计血管网络的计算模型,可能让我们离无需供体即可移植人工肝脏、肾脏或心脏的目标更近一步。研究人员利用模型,为一个由肾细胞3D打印而成的1厘米宽环形结构设计了由25条血管组成的网络,整个过程仅用了几分钟。
2025-06-23 09:22
在6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MWC上海2025)上,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集中亮相。
2025-06-20 10:21
每年春天,在南半球夜空的指引下,数十亿只布冈夜蛾会向南迁徙1000公里,到达澳大利亚的阿尔卑斯山脉。
2025-06-20 10:21
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教授梁亮亮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刘小钢团队,在镧系元素掺杂光子雪崩上转换纳米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5-06-20 10:21
几十万年前,不只是我们“毛茸茸”的祖先在奔跑、狩猎、生火,还有许多其他“人类亲戚”也栖居在地球上。
2025-06-20 10:21
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eDNA工程中心张玮研究小组在四川稻城海子山保护区的从前措,完成了一次令人兴奋的“生命寻宝”——发现并命名了一种全新的藻类。
2025-06-20 04:40
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2025-06-19 19:13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