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茶经》:《典籍里的中国》在早春的茶香中品读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综艺看点 > 正文

《茶经》:《典籍里的中国》在早春的茶香中品读

来源:大众网2023-03-05 16:46

  他爱茶一生、写茶一生,倾尽毕生著成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他三岁沦为孤儿,一生无儿无女,却是一个享尽世间温情的人。他,就是被誉为“茶圣”的唐代茶学家陆羽。3月5日(本周日)晚八点档,《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将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第八期,“当代读书人”撒贝宁穿越千年,带领观众在袅袅的茶香之中品读《茶经》,感悟陆羽“精行俭德”的传奇一生。

《茶经》:《典籍里的中国》在早春的茶香中品读

  古人有多懂茶?

  1200多年前《茶经》讲明白了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在中国的古老传说中,“茶”发端于神农氏,最早出现在西南地区,承载着华夏民族的文明和智慧。作为中国乃至世界茶学的开山之作,《茶经》第一次系统性地总结了唐代及唐代以前茶叶生产的技术与经验,在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史上占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被后世奉为茶文化的经典。

  本期节目将“以茶会友”,携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沈冬梅、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雷闻,共同解读《茶经》的历史价值,讲述中国茶文化的深远意义。

《茶经》:《典籍里的中国》在早春的茶香中品读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南方地区便有了饮茶风俗,到了唐朝时期,饮茶之风日盛。为了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需要,陆羽(字鸿渐)在定居浙江湖州期间,将积累有关茶的知识和经验总结出来,著成《茶经》。书中内容涵盖与茶相关的历史文化,茶叶从生产、加工到消费各个环节的技术,以及由此而来的品饮艺术等,让茶文化上升到一个全新阶段。沈冬梅表示:“《茶经》推动了唐代及后世茶叶经济的发展,可以说《茶经》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都作出了卓越贡献。日本的茶道、韩国的茶礼,以及近代以来在东南亚和欧美盛行的茶文化,无一不是在《茶经》的初始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茶经》:《典籍里的中国》在早春的茶香中品读

  一生为茶,一生如茶

  陆羽统一了“茶”的称谓

  嘉木一叶承载着五千年的岁月,也蕴藏了五千年的文化基因。在《茶经·一之源》中,陆羽指出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首次把人的“品行”引入茶事之中,将茶的功能从药用、食用、饮用上升到人文精神的高度,让其成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重要载体。

  经过与专家组的多轮讨论,本期节目根据《茶经》所述内容,并结合唐代的历史背景,对陆羽“与茶相伴”的传奇故事进行了合理化创作:将陆羽与师友崔国辅、挚友颜真卿的感情,融入进他撰写《茶经》的人生经历中,巧妙地展示了《茶经》所载内容如何与民生经济休戚相关,道出了中国茶叶历史的源远流长,更通过“茶”传递了古代文人“精行俭德”的精神追求和美好品格。其中,主人公陆羽将由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劲松扮演,他表示在把握陆羽的精神脉络当中,感受到一种很单纯的东西——对茶精神的追求,“希望我们这次演绎能让大家体悟茶文化的内涵,为典籍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茶经》:《典籍里的中国》在早春的茶香中品读

  陆羽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如茶般入口苦涩,细品后却余韵悠长。陆羽三岁沦为孤儿,从小在寺院之中学习煎茶辨水,后来得遇一方大儒、恩师邹夫子,并在他的影响下遍走名山秀水、遍尝名品佳茗,倾其所学将茶业与茶文化推向兴盛。值得一提的是,古代茶有“荼”“槚”“茗”“荈”等多种叫法,直到陆羽的《茶经》出现,“茶”这一称呼才被确定下来。节目戏剧舞台上,撒贝宁将与陆羽围炉说茶,听陆羽娓娓道来邹夫子如何授他百家之言、他又如何与崔国辅、颜真卿因“茶”相聚,不断指引和帮助他著就《茶经》。

《茶经》:《典籍里的中国》在早春的茶香中品读

  《茶经》问世1200多年来,茶不仅融入了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如今,小小的茶叶成为了乡村振兴中拉动民生的大产业,让一座座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同时,茶还在开放中走向世界,成为全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首,《茶经》更是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促进了中外文化、经济交流。

《茶经》:《典籍里的中国》在早春的茶香中品读

  茶,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是“琴棋书画诗酒茶”,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画卷,每一卷都飘荡着清幽茶香。3月5日(本周日)晚八点档,敬请关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央视综合频道、央视创造传媒和中国国家话剧院联合打造,中国国家图书馆参与的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第八期节目《茶经》,让我们一起在传承中不断发挥民族创造力,共品茶香茶韵,共创美好生活。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春风送岗

  • 西南地区最大铁路编组站完成扩能改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全国两会的帷幕刚刚拉开不久,不少“两会热词”已新鲜出炉,“人工智能”当属其中之一。不信,请听——
2025-03-07 04:5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2025-03-07 04:50
6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位于我国北部湾海域的涠洲10-5油气田获得高产油气流,标志着北部湾盆地古生界潜山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07 04:50
很多研究认为,活性氧超氧阴离子不利于人体健康。
2025-03-07 04:50
去旅游,找AI做个攻略;要开会,让AI写好PPT;田间地头,智慧农业精准控制着土地的湿度和养分;崇山峻岭,无人机在人迹罕至处巡视高压电线……
2025-03-07 04:50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这部新修订的科普法有哪些重要变化?未来,助力科普事业大发展,又该如何充分发挥法制保障作用?
2025-03-07 04:50
不仅手机直连卫星技术,5G、工业互联网、算力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坚实底座,正稳稳托举数字中国大厦立地擎天。
2025-03-06 09:10
在寂寥山河间书写着西部能源“奔涌”的答卷。位于贵州安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项目一隅。
2025-03-06 09:06
DeepSeek等科技新锐的出现,彰显了中国在科技创新上的潜力,也为其他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
2025-03-06 09:05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和市场服务,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资产单列管理改革,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2025-03-06 06:0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当前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科技创新还存在转化‘鸿沟’,尤其是全链条体系尚未完全贯通。”浙江大学医药学部副主任方向明委员直言不讳地指出科技创新的“痛点”。
2025-03-06 06:00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和产业支撑。
2025-03-06 06:00
专家提示,科学预防带状疱疹,要及时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着凉等。
2025-03-05 09:00
在“春晚机器人”的“原产地”浙江,早在去年9月就印发了《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前瞻布局和加快推动全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2025-03-05 09:01
我们还需要以更前瞻的视野加速布局,让AI加快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在鼓励社会资本开展“AI+”项目投资时,探索对相关投资者给予税收减免优惠,完善“募投管退”全链条运行机制。
2025-03-05 09:00
目前,陈超的育秧基地共有20万个秧盘,10台秧苗运输车,秧苗不仅供应自家的5000亩水田,还覆盖博白县28个镇和邻县的上百农户。
2025-03-05 08:5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2025-03-05 04:10
近年来,山东省莱西市大力发展智慧设施农业,提升了农作物品质和产量,为当地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2025-03-05 04:10
与此同时,通信行业也迎来了关键的技术升级窗口,5G技术正逐步迈向成熟,而人工智能的突破正在重塑产业链条,二者相互赋能、深度融合。
2025-03-04 09:12
目前,所有省份均已开展递进式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气象高级别预警“叫应”等服务机制,有力地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2025-03-04 09: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