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希望的田野上》看黄河“丰”景如画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综艺看点 > 正文

《在希望的田野上》看黄河“丰”景如画

来源:齐鲁晚报2022-12-26 08:08

  12月22日晚,乡村振兴青春励志节目《在希望的田野上》继续热播,最新一期节目里,“田野推荐官”们通过一场自驾旅行走近黄河,欣赏美景,品尝沿岸美味蔬果,聆听黄河岸边的故事,感受黄河给章丘的宝贵馈赠。

  记者 李睿

  探访现代化治黄历程

  《在希望的田野上》第八期节目中,邹德江、吴思嘉、陶思源及章丘籍女演员满昱彤联袂出任的田野推荐官开启了一场自驾旅行,众人从三涧溪村出发,抽取“盲盒”选择电动三轮车、电动自行车、山地自行车、越野车等出行工具,自行驾驶欣赏黄河沿岸的壮阔风光。

  济南市章丘区黄河街道是唯一一个以黄河命名的街道,辖区内河道长21公里,这里生态优美,物产丰富,离不开一代代人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付出的努力和贡献。“田野推荐官”们第一站来到土城子引黄闸,在壮阔的大河前,“治黄人”李林洞为众人讲述了章丘黄河街道治理黄河的故事,从上世纪扛石头、推小车的人力治黄,到机械治黄,再到科技治黄,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黄河水的输沙量减少了8倍,黄河两岸也从贫瘠土地变成肥沃良田。

  目前,章丘黄河河务局已经开启了“智慧治黄”的新模式,在实行24小时监控全覆盖的同时,还将无人机巡查作为河道监管的重要手段,用无人机的全方位摄像,实时传输视频图像,可以更直观清晰地查看滩区内各项动态信息。近几年,章丘黄河河务局还对淤背区进行了管理和整治,吸引了地方小学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到植树造林的热潮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将黄河滩打造成生态公园。

  在黄河岸边,田野推荐官们还亲手体验用于黄河防汛抢险的“铅丝笼”制作过程。吴思嘉力气小,无法将钢丝扽紧,慌忙之中还把手套夹入其中;陶思源使出力气艰难编制,但钢丝弯曲,难以拉直;邹德江“老将出马”,凭借丰富的经验完成任务。众人在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的体验中,感受基层黄河人的使命与坚守。

  品味黄河风物

  黄河安澜,两岸瓜果飘香。随后,邹德江、吴思嘉、陶思源、满昱彤来到黄河岸边的心正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董事长钱彬与妻子徐芳正在西瓜大棚里等待众人。合作社里的农作物都是由黄河水灌溉生长的,在这里,田野推荐官们开启“黄河农产品采摘大比拼”,摘西瓜、挖花生、剥花生,踏入农田感受劳动的魅力。剥两千粒花生是什么体验?可以徒手开的西瓜有多甜?众人在劳作后,尽情品尝了合作社内种植的富硒西瓜和花生,感受汗水换来的甘甜。

  之后,田野推荐官们来到合作社运营的农产品直供店,进行“终极助农任务”,用营业额检验助农成果,争当“黄河果蔬宣传大使”。为了更大的客流量,众人在门口使出浑身解数招揽客人,助力农产品售卖。邹德江现场“整活儿”表演才艺,用利落又富有节奏的贯口吸引顾客;满昱彤机灵地用试吃推销,吴思嘉和陶思源以亲和力逐一争取客源,众人开启“抢单”模式,让店面红火起来,帮助合作社的新农人展开销路。

  《在希望的田野上》自播出以来,用镜头记录济南市章丘区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人物和故事,用光影呈现真实动人的细节角落,通过剧综联动的形式,将章丘的特色产业、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徐徐展开。

  目前,该节目已经播出八期,观众们纷纷点赞,更留住了许多人的乡愁。形式上,《在希望的田野上》每期节目设置一个主题,融合了体验、竞技、趣味、闯关、纪实等真人秀模式,带领观众一起沉浸式、多维度体验田园生活;内容上,《在希望的田野上》还兼具了故事性和文化性,在“藕花深处”寻踪李清照,拜师非遗传承人制作龙山黑陶,听坚守六十年的“铁匠爷”讲述匠人精神,见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向观众呈现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榜样力量。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举办春季招聘会

  • 浙江宁波志愿服务进乡村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有鉴于此,2025开年以来,各家安全公司严阵以待,纷纷探索新路径、新范式,以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为国产大模型保驾护航。
2025-03-03 09:02
伴随生成式AI大模型迭代升级,越来越多的AI创作工具入驻各大互联网平台,人工智能正融入内容创作生产的方方面面。
2025-03-03 08:59
想要真正让AI给网络内容生态带来积极影响,互联网平台、政府机构、媒体、公众必须加强协同,构建“法律—技术—伦理—行业”的四维治理框架。
2025-03-03 08:58
专家表示,对主带彗星311P进行探测,有助于了解小天体的物质组成、结构以及演化机制,填补太阳系小天体研究领域的空白。
2025-03-03 08:57
雷圣宾介绍,未来,这项技术有望在自旋电子器件、量子计算、光学器件、材料科学等领域实现超越传统碳材料的独特功能。
2025-03-03 08:52
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新征途上,需要汇聚政府和社会多方力量,加快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基础研究注入更加丰沛的“源头活水”。
2025-03-03 08:51
27日,记者从广州大学获悉,该校与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高校科学家合作发现,位于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南部的“祝融号”着陆区,其地下10—35米深处存在多层倾斜沉积结构。
2025-02-28 09:51
2月27日15时08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2025-02-28 09:50
北京大学常林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合作,成功开发出世界首款光子时钟芯片,可将芯片上的时间调控速度提升100倍。
2025-02-28 09:47
在宇宙中,有一类神秘天体——流浪行星
2025-02-28 09:46
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国际电工委员会近日正式发布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
2025-02-28 09:44
国际数据库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TPC)近日宣布,阿里云PolarDB云原生数据库以远超原纪录的性能,登顶TPC—C基准测试排行榜,以每分钟20.55亿笔交易和单位成本0.8元人民币的成绩,刷新该榜单性能和性价比两项世界纪录。
2025-02-27 09:15
当物质处于地球上最低温度、最高压力等极端条件下,可能出现怎样的“超能力”?物态调控是物理学研究造福人类社会的重要途径,科学家对于物理世界极限的探寻从未停止。
2025-02-27 09:37
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获悉,该院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柳本立研究员团队以退役风机叶片为原料,成功研发出新型防沙材料,为循环利用退役风机叶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025-02-27 09:22
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业规划、24小时解答疑难问题,为研究人员查找资料……“DeepSeek+高校”的智慧教学研究场景正在北京部分高校实现。AI浪潮已至,智慧校园是大势所趋,但AI与教育的融合仍有赖于师生素养提升、技术适应性及相关制度的建设完善。
2025-02-27 09:18
根据美国航天局最新测算结果,一颗编号为“2024 YR4”的小行星在2032年12月22日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已基本排除,撞击概率已降至0.004%。美航天局表示,小行星“2024 YR4”不再对地球构成重大威胁,它为天文学家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来测试行星防御科研和预警流程。
2025-02-27 09:16
26日,全国规模最大、总投资最大、新能源占比最高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电源项目——青海省柴达木格尔木东沙漠基地电源项目在青海格尔木开工。
2025-02-27 09:24
为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公共充换电设施短板,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财政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申报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2025年计划支持75个试点县改善充电基础设施。
2025-02-26 09:52
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利用我国自主研发设备,成功钻穿545米厚的冰层及冰岩夹层,获取了连续冰芯样品和基岩样品。拉斯曼丘陵地区位于伊丽莎白公主地冰盖末端,是东南极冰盖的溢流区之一。
2025-02-26 09:51
青藏高原高山特有物种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态系统功能与全球变化团队汪涛研究员联合瑞士巴塞尔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北京大学研究人员,
2025-02-26 04:2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