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尤恩·库奥斯曼恩:天真电影中的质朴心肠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影动态 > 正文

尤恩·库奥斯曼恩:天真电影中的质朴心肠

来源:北京日报2022-12-09 10:25

  张冲

  芬兰导演尤恩·库奥斯曼恩(Juho Kuosmanen)的电影《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以下简称《盲人》)获得2022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影片,他2021年的电影《六号车厢》获得了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之前他还拍摄了短片《记号笔》(2008)、《卖画商》(2010),后者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短片基石单元三等奖;库奥斯曼恩的第一部电影长片《奥利最开心的一天》(2016)斩获了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大奖。同是芬兰导演,库奥斯曼恩的电影与阿基·考里斯马基的“冷峻”风格不同,他的电影善于将隐匿的、不可见的价值体系、系统、秩序的操控呈现出来,让人物在“临界境遇”中,通过单纯、直接与天真的方式对系统操控进行超越,从而改变了人存在的层次与境界。库奥斯曼恩着意呈现与强调在后人类时期或后现代语境下,城市环境中人自然的、未经过分雕琢的部分,放大其高贵的本真特征。总体来看,《盲人》对盲人之坚强与独立的刻画,多少有煽情和泛滥之嫌。《六号车厢》与《奥利最开心的一天》这两部影片则代表了导演自然、质朴与单纯的风格,影片中生活的烟火气、氛围与个体体验,可以抵达人心的净化与升华。

  《奥利最开心的一天》

  库奥斯曼恩的“心肠”与“单纯美学”

  有学者在谈到王小波的小说之所以吸引人的时候,谈到了他的小说中最重要、最感人的不是“王小波的智慧”,而是“王小波的心肠”,或者叫良知,这一点在愈来愈“精英化”的现代社会中尤其难能可贵。此处借用“王小波的心肠”中的“心肠”一词来概括在《六号车厢》与《奥利最开心的一天》中导演库奥斯曼恩的某种特质。“心肠”一词代表着一个人的选择、认知与“自我怀疑与反思”的存在与行动。

  《六号车厢》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90年代末期的俄罗斯——年轻的芬兰女性劳拉在面对“我是谁”这个问题时,做出多次选择并逐渐成熟起来。库奥斯曼恩在电影中,一方面刻画了数字时代来临之前,人们的精神存在状况,一方面对比了精明的“言行不一的假冒伪善者”莫斯科大学教授们与粗鲁、单纯而天真的矿工。莫斯科大学教授们的嘴脸犹如塔可夫斯基在电影《安德烈·卢布廖夫》里对法利赛人的描述:“他们是绝顶的骗子,有学问还很狡猾,他们甚至为了得到权力,学会了读写,以此利用着人们的无知。”《奥利最开心的一天》讲述的故事发生于1962年,展现年轻的拳击手奥利在一场拳击比赛前后的不同选择、判断和认知——奥利最开心的一天是他拳击比赛失败的那一天,因为那天他自己战胜了自己,挣脱了物质、金钱与名利对自己的束缚与操控,回到了他作为朴素的“面包师”的身份与工作。导演“好心肠”地让奥利和观众寻回自由,而不受外在世界秩序、规训与物化的操纵。

  《六号车厢》

  《六号车厢》中前来俄罗斯学习语言的劳拉,租住在莫斯科考古学教授伊琳娜的家里。伊琳娜既将家里的一个房间租给劳拉,又向她炫耀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的学识、地位和财富,并从情感、感官刺激与精神方面俘获了劳拉,以至于劳拉说她“太想拥有那样的生活、那样的公寓,它有着好看的老式硬木地板,挑高很高,墙上还贴着墙纸,还有家族传承多年的老式家具,周末可以去散步很久,有时候还会去博物馆,晚上大家一起喝酒、欢笑、聊天”。这是考古学教授用看不见的、无器官的及无所不知的系统操控了劳拉的身体、意识与思想认知,若不是劳拉要去遥远的北方看摩尔曼斯克岩画,她将会永远被这套价值体系奴役,但是导演库奥斯曼恩“好心肠”地让迷茫的劳拉在六号车厢里遇到了北方雪原上的矿工廖沙,通过对比伊琳娜的伪善、芬兰艺术青年对诺言的背弃,矿工廖沙的天真、单纯与善良如宝石般高贵,让劳拉知道这次岩画之行对自己意味着什么。除了认知上的超越与升华,她还收获了单纯的爱情,虽然廖沙在纸上向自己告白,写的是她教他的骂人的芬兰脏话,但在他看来,那就是“我爱你”的意思,解构了语言体系也解放了语言。

  粗鲁、粗粝与狂欢

  与当下的好莱坞大片及快消文化相比,库奥斯曼恩的电影中更有一种自然而原初的人的因素在流淌,他尽量还原人的单纯、朴素与粗犷的一面,去掉功利主义的算计、精明与谋划。在《六号车厢》中,俄罗斯小伙子廖沙一边喝酒,一边跟同一车厢的芬兰女孩搭讪。跟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一样,他一上来就好奇劳拉的异域语言、个人隐私,粗鲁地开她的玩笑。在他跟劳拉学了芬兰语“你好”“再见”后,被芬兰语的发音及重叠式的不同表意方式逗乐了,他开心、真实而“放肆”地嘎嘎大笑,其“不文明”的状态令被规训过的劳拉感到不安和厌烦。廖沙继续向劳拉学习芬兰语“我爱你”,因被伊琳娜不能随同前来及俄罗斯小伙子的聒噪搅扰,劳拉将芬兰脏话顶替“我爱你”,教给廖沙。醉后的廖沙酒气熏天地开劳拉的玩笑:“那你告诉我你干嘛一个人坐火车……你是……卖……卖淫的吗?”这句粗俗的玩笑话引起了劳拉对他的鄙视与愤怒。但随着伊琳娜的背叛、录像机被芬兰同乡窃走,劳拉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与认知。

  在黑白电影《奥利最开心的一天》里,奥利一开始就沐浴在运动的光线中,开着车去见赖娅,自足而自由。奥利穿着赖娅父亲的正装参加完夏日婚礼后,归来的路上,他喜悦地看着月光下赖娅脱掉衣裙,和其他年轻人一道跃进路过的河里,赖娅游上岸时嬉笑着向奥利喷吐河水,她的光亮皮肤、矫健的身体像灵活的海豹一样充满动感与生命力。赖娅与奥利一样,对美好事物有着共同的认知,并看到了教练兼经纪人埃利斯、队友及赞助商们的真相与本质,最后冲破名利的迷障与系统奴役,进入自由且充满喜悦的“神圣世界”。比赛失败的晚上,两个人再次走在月光下,一对手拉手的老年夫妇走过,赖娅问奥利:“我们会像他们一样开心吗?”奥利微笑着拉起赖娅的手回答说“是的”。导演以酒神狄奥尼索斯式的非理性狂欢,恢复被理性秩序压抑之事物的合法性、生命力与创新发展。

  未被“精英”异化的质朴与天真

  库奥斯曼恩的《六号车厢》虽然是发生在俄罗斯1990年代末期的故事,但却不是一部关于政治的电影,而是一部关于人的电影,探讨什么是真正的人——是经历了“精英化”规训的莫斯科大学咬文嚼字的教授们,还是人类久违了“自然感”的、未经过完全“道德谱系化”的矿工?在这里不得不说,导演库奥斯曼恩是一位尼采主义者。

  《六号车厢》电影一开始,莫斯科的教授们在派对上高谈阔论、极尽语言知识游戏,其中的劳拉疲惫不堪地掩盖自己的“知识不足”,后来为了证明与炫耀自己具有和“精英”一样的认知与知识,她还借用教授们的话向矿工廖沙解释自己去看岩画的原因:“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的起源,这是人类天然的需求,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下。”除了试图拥有更多知识,劳拉还想尽可能多地拥有回忆,她试图用DV摄影机记录所有她认为重要与开心的时刻。如尼采曾说过的:“我们的心里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件事,一定要带东西‘回家’,至于生命及所谓的生命‘体验’,我们当中曾有谁于此认真对待?抑或曾有谁于此耗费光阴?离每个人最远的人就是他自己。”(尼采《道德的谱系》,梁锡江译)她总是想用记录一切瞬间,尤其是在莫斯科的“美好时光”,来保留所有的记忆。但生活是不断流动、变化与绵延的时间,想要记录每一个瞬间是不可能的,用身体体验每个瞬间即意义。如尤恩·库奥斯曼恩所说:“劳拉最后真正体验到的,不是一动不动的万年石像给她带来的任何感受,而是和另一个人共享的那些稍纵即逝、不会重来的瞬间。”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珍视他的那朵玫瑰花,也是此意。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满满“科技范” 夏种生产跑出“加速度”

  • 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完成黄河段掘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既能上天飞行,也能踏海遨游,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AG600“鲲龙”飞机,正是这样的“跨界”航空装备。近期,“鲲龙”喜讯频传——4月20日,获颁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5月6日,批产首架机总装下线;5月18日,顺利完成生产试飞;6月11日,获颁中国民航局生产许可证。
2025-06-23 09:32
记者从展会上感受到,过去几年氢燃料汽车的发展倒逼氢能产业的发展,而今,氢能的应用从燃料电池车的单一赛道向其他行业辐射。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丰田中国氢能事业总部领域长真锅晃太表示,中国实现2035年百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规模的目标面临挑战。
2025-06-23 09:31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血液病医学部高晓宁教授团队和周杰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Oncogene》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首次揭示PHF19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致命开关”作用,为破解白血病复发耐药难题带来全新解决方案。团队首次阐明WTAP-PHF19调控轴的双重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这相当于找到了癌细胞的“能量总控开关”。
2025-06-23 09:29
科研之路道阻且长,如何选对方向?如何坚定信念走得更好、走得更远?我们邀请了几名在不同领域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请他们讲述自己当初为何选择投身科研,并勇毅前行、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的故事。
2025-06-23 09:27
一种能够为任何3D打印器官快速设计血管网络的计算模型,可能让我们离无需供体即可移植人工肝脏、肾脏或心脏的目标更近一步。研究人员利用模型,为一个由肾细胞3D打印而成的1厘米宽环形结构设计了由25条血管组成的网络,整个过程仅用了几分钟。
2025-06-23 09:22
在6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MWC上海2025)上,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集中亮相。
2025-06-20 10:21
每年春天,在南半球夜空的指引下,数十亿只布冈夜蛾会向南迁徙1000公里,到达澳大利亚的阿尔卑斯山脉。
2025-06-20 10:21
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教授梁亮亮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刘小钢团队,在镧系元素掺杂光子雪崩上转换纳米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5-06-20 10:21
几十万年前,不只是我们“毛茸茸”的祖先在奔跑、狩猎、生火,还有许多其他“人类亲戚”也栖居在地球上。
2025-06-20 10:21
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eDNA工程中心张玮研究小组在四川稻城海子山保护区的从前措,完成了一次令人兴奋的“生命寻宝”——发现并命名了一种全新的藻类。
2025-06-20 04:40
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2025-06-19 19:13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干细胞储备耗竭及其引发的组织再生与稳态维持能力下降,是机体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特征。
2025-06-19 09:56
设立20多年来,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有力支持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自主组建、带领研究团队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研究。
2025-06-19 09:55
今年以来,DeepSeek“破圈”跻身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顶流”,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多个应用场景……
2025-06-19 09:53
海洋给人的传统印象,一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靠天吃饭。渔民们世世代代出海撒网,找鱼靠经验、收成靠运气,虽然要受天气、季节、水文等的影响,却从不担心无鱼可捕。
2025-06-19 09:57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