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致敬千古治河人

来源:海南日报2022-11-28 10:15

  文\本刊特约撰稿 曾庆江

  悠久厚重的中华文化,孕育了国人对历史的浓厚兴趣,这使得历史剧一直是国产电视剧的重要门类。

  正在热播的40集历史剧《天下长河》,聚焦清朝康熙年间治理黄河的史实,在重新打量历史闪光时刻的基础上,谱写了一曲沧桑历史中的英雄赞歌。该剧在聚焦历史人物的同时,体现出时代共情,获得大众好评,或许能给这一题材的创作提供诸多启迪。

  A

  多面叙事谱写英雄赞歌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灌溉了千里沃野,打造了厚重的农耕文明,但是又因为流域广泛、常常决口被古人称为“害河”。治理黄河是古代社会的重要议题。《天下长河》将视线拉回清朝康熙年间,重点展现了靳辅、陈潢等人为治河做出的种种努力,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

  治理黄河是《天下长河》的重要叙事线。剧中,靳辅开始以安徽巡抚的身份出镜。他在危难时刻死守黄河大堤17天,但是也未能挽狂澜于既倒,差点葬身黄河,后来还被人栽赃身陷囹圄。陈潢是一个落魄书生,历经千辛万苦到京城赶考却名落孙山。他们后来都被希望治理黄河、开创盛世的康熙委以重任,从而登上历史前台。

  剧中,面对巨浪滔天的险境,在人们慌乱与恐惧之时,靳辅表现出了超凡的大局观和临危不乱的领导才能。他安抚人心,亲自上阵守堤,并在关键时刻选择炸堤泄洪守住河道。在几十年风雨中,他在治河工作中殚精竭虑、身先士卒,即便被人陷害也矢志不渝。陈潢则以测黄河水流速的方式出场,并立下誓言:“二十岁前走遍黄河故道,他日得志,早晚要收服黄河。”他立志要成为李冰式的人物,忠心耿耿追随靳辅,展现出一个胸怀壮志、雄心勃勃的青年治河者形象。陈潢和靳辅二人治理黄河、守护苍生的过程,谱写了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国工匠的精神传承。他们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为了彰显历史的真实性和英雄人物的品质,《天下长河》中既有治河过程中人与自然的斗争、治河理念的争执,也有朝堂权力之争,从而形成了多面叙事,曲折动人又重心突出。众多历史人物在剧中次第亮相,年轻有为的康熙、老谋深算的索额图、圆滑世故的明珠、忠贞迂腐的于成龙、聪明机智的高士奇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B

  立体人物打造历史画卷

  作为一部历史剧,《天下长河》在基本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有意打乱细节进行重编,体现出“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风格。但是,历史剧的本质并不只是带领观众回味一个历史故事,而是烛照现实,给当代人以诸多启迪。

  《天下长河》集中展现了靳辅、陈潢等人为治河而矢志不渝的故事,向大众传递古代治河理念,并将相关历史细节植入其中,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讲述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和经久不息的奋斗精神,不断强化大众的文化自信。同时,这部电视剧以康熙年间作为时间坐标,不为帝王将相立传,也不专注宫廷权谋和后宫争斗,而是着力挖掘天下为公的中华民族精神,彰显“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观,有着鲜明的时代性。

  在重点讲述靳辅等人数十年如一日治河故事的同时,《天下长河》还着力刻画了徐乾学、高士奇、陈潢等人的形象。

  徐乾学、高士奇、陈潢三人在历史上都确有其人,但是电视剧主创人员对他们的故事进行了改编,既有历史元素又有现代色彩。剧中,他们相识于赶考路上,结拜为兄弟。但是,造化弄人让他们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既有喜剧色彩,又让人无限唏嘘。

  徐乾学被点为探花郎,从而走上仕途。他想在官场左右逢源却丑态百出,最终认清自我,回到翰林院主持编写《明史》。陈潢在落第之后矢志治河,并为之奋斗终生,虽然多次遭遇厄运而不悔,成为河道总督靳辅的得力干将。最有才情的高士奇,一日七迁其职,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屡立奇功。剧中展示了他们的命运起伏,充满生活气息,让观众获得共情。

  C

  历史正剧如何回归?

  《天下长河》目前豆瓣评分8.3,最终评价还有待观察,但是它给历史正剧的创作提供的启迪却是值得思考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不少历史正剧获得良好的大众口碑。其中,《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汉武大帝》《天下粮仓》《大明宫词》《大明王朝1566》《贞观之治》等都曾掀起收视热潮。近年来,历史正剧创作陷入低潮。目前热播的《天下长河》,是否能视为历史正剧创作的新方向?

  首先,《天下长河》具有历史正剧一贯的特色,具有真实历史的厚重感。该剧对康熙、孝庄太后、靳辅、陈潢等人,以及治理黄河、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平定准噶尔等重大事件的描述都符合历史事实,情节严肃,充分体现了“大事不虚”的基本特质。

  本文配图为《天下长河》海报和剧照

  其次,《天下长河》中融入了相当多的喜剧元素,与正剧的严肃性形成互补。该剧不像《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等剧一样进行戏说,而是着力通过人物的表演和情节的设置获得轻喜剧的效果。例如,剧中有意设置了索额图和明珠的明争暗斗和冲突。这些冲突往往通过语言和表情动作来彰显,有喜剧效果又不恣意,从而增添了电视剧的看点。

  再次,《天下长河》呈现出的当代价值维度,体现了历史的穿透性。我们不能要求历史剧创作者以今天的眼光去刻画古人、表现古人,但是以史为鉴,彰显出对当代人的启迪,应当成为历史剧应有的担当。《天下长河》以基层治理的视角来透视古代社会,给今人反思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者系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航展举行地面装备动态演示

  •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厦门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国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其光能利用率创造了世界纪录。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期刊发表。
2024-11-14 04:55
中国石化在天津南港正式投用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年处理能力超260万吨。
2024-11-14 05:05
13日,全球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光伏发电单元成功并网,成为全球率先成功并网的最大海上光伏项目。
2024-11-14 05:05
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扎实,农业现代化正向纵深迈进,更需要铆足干劲、再接再厉,大力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2024-11-14 04:45
北京大学郭雪峰教授、山东大学李延伟教授和北京大学莫凡洋教授等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在芯片上对开环易位聚合反应的在线调控,实现了单个聚合物的精准合成,有望为聚合物材料精准制造与有机合成领域带来革命性进展。
2024-11-14 04:55
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工程师认证制度,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形成一个由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主导,由产业部门、企业、院校、工程界和专业社会组织紧密合作、合理分工的治理体系。
2024-11-14 04:55
近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南非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红石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顺利实现并网发电。
2024-11-14 06:10
世界气象组织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发布报告说,2024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4-11-13 09:47
在刘汉龙指导下,肖杨凭借在微生物加固土体力学领域的丰富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24-11-13 09:46
到点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对标停车、车门站台屏蔽门联动开启……京张高铁在全球第一次实现了运营时速350公里的有人值守自动驾驶。
2024-11-13 09:40
中欧科技合作“龙计划”2024年海洋遥感高级培训班日前在海南三亚开班。在11日上午举办的开幕式上,近30位国内外遥感领域知名专家和近60位来自海洋遥感领域优势科研院所与高校的青年科研人员共同参加活动。
2024-11-13 09:39
近年来,北京涌现出一批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先进制造等领域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目前已逐渐形成技术和品牌优势。
2024-11-13 09:40
记者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在12日开幕的第十五届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中国军工”“中国航天”展台亮相。
2024-11-13 09:39
由于轴子暗物质信号极其微弱,经典磁场干扰可能成为高灵敏识别轴子信号的巨大挑战。
2024-11-12 09:09
该项目位于福建东山县杏陈镇、前楼镇海域,该地区多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204小时,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5.2米/秒、最大风速可达48米/秒。
2024-11-12 09:09
在“夸父”设施园区,有数座单体建筑(科研厂房),它们都是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子系统,每个科研厂房里都有多个系统正在建设和运行。
2024-11-12 09:08
未来,核聚变能将在人类的能源系统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来自核聚变的清洁、持久且便宜的电能会走进千家万户。
2024-11-12 09:06
非编码RNA可能成为未来癌症诊疗的新指标和新靶点,其独特的细胞类型特异性表达也为实现个性化医疗提供了可能。
2024-11-12 09:05
11月11日,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和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展翅珠海,以独特的方式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75周年。
2024-11-12 09:06
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钟柏昌看来,用信息化手段为水火箭这类跨学科教学项目“赋能”,是开展科普教学创新的有效尝试。
2024-11-11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