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海峡第一村”到“储良龙眼故乡”,《山水间的家》开启美味之旅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综艺看点 > 正文

从“海峡第一村”到“储良龙眼故乡”,《山水间的家》开启美味之旅

来源:央视网2022-11-25 16:33

  11月26日(周六)20:00档,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将于CCTV-1播出第八期。主持人撒贝宁、张舒越将分别带领“山水小分队”前往福建省泉州市围头村和广东省茂名市储良村,从海洋到果园,全方位感受乡村特色产业蝶变升级。

  海水里“鲍”发新活力,撒贝宁、那英凌晨出海喂鲍鱼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这首几乎人人会唱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浓缩了围头村村民的人生态度。围头村被誉为“海峡第一村”,周边海域水质清澈,盐度高,适合发展鲍鱼养殖。2019年,因鲍鱼产量高、品质优,围头村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日益红火的鲍鱼产业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近年来,围头村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级最美渔村等25个殊荣。

  鲍鱼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养殖周期长,且产量易受台风等因素的影响。对于渔民而言,养殖鲍鱼是技术与耐心的双重考验,本期节目中,由主持人撒贝宁、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杨雨、歌手那英组成的“山水小分队”将在村民吴业挺的带领下,在凌晨4点出海,为鲍鱼清洁网箱上的泥沙、投喂龙须菜。在渔排上,长时间保持弯腰姿势,顶着烈日清洁近200桶网箱,让初次体验鲍鱼养殖的嘉宾们感受到渔民的艰辛,以及福建人特有的“爱拼才会赢”的态度,杨雨感慨道:“我们只不过是体验了几桶鲍鱼的清洗和喂养,但是这里的渔民十几年如一日的劳作,是值得我们敬佩的。”渔民、老饕们常说的“一头鲍”“两头鲍”究竟是什么?撒贝宁能否实现出海前立下的目标,收获“一头鲍”呢?

  2007年,围头村确定了“振兴围头·二次创业”的“一年一台阶、五年一跨越、十年初步实现宜居宜业宜游、二十年全力打造海峡名村”的方向标、路线图和时间表。村民洪小辉一家在当地经营餐厅30余年,从最初三四桌的小店面,到如今设施齐全的五层海鲜楼,他们见证了围头村的腾飞与发展。洪小辉回忆,过去村里的鲍鱼多靠野生捕捞,产量低,风险高。随着鲍鱼养殖的大规模铺开,原本至少需要8年才能长成的“一头鲍”,如今在围头村的养殖区不到两年就能出货。围头村的鲍鱼产量逐年提升,村民的日子也“更上一层楼”。

  从传统的小渔村到现代渔业发达的“海峡第一村”,鲍鱼养殖就像一个强有力的引擎,带动围头村走上发展快车道。围头村党委书记洪水平希望将鲍鱼产业做得更优,并以此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一个乡村,只要及时发展,哪怕再慢一点都没关系,它实实在在,一步一个脚印”。

  探访“储良龙眼故乡”,沙溢见证龙眼母树采摘权拍出历史最高价

  “一树敢称雄,衍七省六邦,金牌共享名中外”,你可曾想过,一棵龙眼树一年的采摘权可以拍出73万的高价?储良村是中国金牌龙眼——储良龙眼的故乡,村里保存的储良龙眼母树从清朝中期栽种至今。上世纪80年代起,储良龙眼母树以嫁接、圈枝等方式,推广种植到国内外,至2019年全球储良龙眼种植面积超250万亩,储良龙眼母树繁育的“子孙”在全球超过亿棵。有了龙眼产业托底的储良村,乡村振兴发展如火如荼,储良龙眼母树也被当地村民视为“英雄母树”。

  村民莫军谋是“广东首批荔枝龙眼古树守护人”,平日里,他不仅要管理照料储良龙眼母树,还需要指导当地果农剪枝、疏果,在种植源头把好品质关,守住储良龙眼好味道。本周的山水之旅,主持人张舒越将携手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赵冬梅、演员沙溢,与莫军谋一同采摘龙眼、烘烤桂圆,见证时代发展下龙眼产业的更迭与乡村振兴的“甜蜜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嘉宾们还将助力2022年储良龙眼母树采摘权拍卖大会。他们提前来到储良龙眼母树公园参与筹备工作,通过修剪坏果、披挂红绸带,让储良龙眼母树以最佳状态“亮相”拍卖会。在“山水小分队”的见证下,储良龙眼母树采摘权以73万元高价成交,再创新高。村民莫燕扬介绍,拍卖会的所得款项将用于管理储良龙眼母树、道路基建等项目。这令赵冬梅不禁感叹:“龙眼(母)树是储良村民的幸运,换一个角度来看,储良村民的勤劳发展这棵树,也是这棵古树的幸运。他们是相得益彰,互相促进,互相成全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1月26日(周六)20:00档,让我们跟随CCTV-1《山水间的家》跨越山海,探访美丽乡村。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会谈

  • 第七届进博会丨进博会上的“非洲之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1月4日,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
2024-11-08 09:59
为了种出茁壮可口的生菜,这群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农科院、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等高校院所的年轻人使出浑身解数。最终,产量高、品质好、能耗低、花费少的队伍将会胜出。
2024-11-08 09:57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张军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全球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光能利用率创造世界纪录。
2024-11-08 09:55
11月6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融合点”行动首场活动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办。该活动以“焊牢科技与产业融合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旨在通过供需精准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2024-11-08 09:55
北京时间11月6日8时50分,正在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穿越赤道进入南半球。
2024-11-08 09:53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进阿秒激光设施(西安部分)”建设正式启动。该设施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担建设,建设周期5年。
2024-11-07 03:50
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以下简称“CHES计划”)观测策略日前在国际期刊《天文学杂志》发表。研究人员还模拟了目标恒星HD 88230周围宜居带存在一颗类地行星的情形,并进行了仿真观测与数据拟合。
2024-11-07 09:5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副研究员杨阳团队制备了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低毒性蓝光胶体量子点,并以其溶液为光增益介质,实现了高度稳定的液体激光输出。
2024-11-07 09:50
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在75%左右,九成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逐步提升,农村脏乱差局面得到扭转。
2024-11-07 09:49
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织”)公布了一份清单,列出了17种能致人患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的病原体。
2024-11-07 09:48
IgE是过敏反应的核心免疫球蛋白,其与高亲和力受体FcεRI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2024-11-06 10:30
新一代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数字化转型浪潮汹涌澎湃。直播将展示行业数字化最新发展趋势AI+等前沿技术的最佳场景应用。
2024-11-07 09:42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维时空谱遥感数据综合与表征关键理论与方法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2024-11-06 10:30
独脚金内酯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植物激素,在调控植物分枝数目等生长发育关键性状中发挥关键作用。
2024-11-06 10:25
期待更多优秀的原创少儿科普读物引领孩子们走进精彩的科学世界,让孩子们在科学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2024-11-06 10:24
胸怀“国之大者”,探索国计民生的实问题。问题驱动研究,创新推动发展。
2024-11-06 10:23
团队开发了一种利用人工智能指导葡萄育种的新方法,有望缩短育种周期,加速葡萄品种创新。
2024-11-05 10:22
数据显示,全球物联网连接数持续快速增长,在物联网基础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等方面,中国都“名列前茅”,今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有望突破30亿。
2024-11-05 10:21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打破世界纪录,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双湖县境内的普若岗日冰原钻取了全球中低纬度冰川最长的冰芯,长达324米。
2024-11-05 10:19
科学家走进校园做主题报告的宣讲形式,让现场师生不仅能感悟科学家精神、研习科学家攻坚克难路径,还可获得学术大家面对面的指导。
2024-11-05 10: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