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跨文化的京剧碰撞:当埃及留学生遇见京剧尚派传人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跨文化的京剧碰撞:当埃及留学生遇见京剧尚派传人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2-11-22 09:40

  原标题:跨文化的京剧碰撞:当埃及留学生遇见京剧尚派传人

  如果对京剧稍有了解,便会知道京剧尚派的传承之难:唱念做打舞,缺一不可;文武并重,对演员的要求极高。而在北京京剧院青年团,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的周美慧进团后担起了“尚派传承”的重任。

  当中国传媒大学的埃及留学生刘正曦走进北京京剧院,穿上戏服,第一次沉浸式感受尚派艺术,他的收获如何?周美慧和这位“国际友人”搭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在《非遗环游记》首期节目中,两位90后年轻人来了一场“跨文化的京剧碰撞”。

  京剧尚派有何特点

  在北京京剧院的大厅里,摆放着京剧艺术史上的“四大名旦”和“五大头牌”的半身塑像。周美慧向刘正曦逐一介绍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以及荀慧生等前辈京剧大师,这些都是北京京剧院的奠基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艺术乃至精神财富。“尚小云先生是一位特别侠义的人,在戏中也经常扮演女侠、女英雄,刚柔并济,展现角色的阴柔之美。”在京剧尚派创始人尚小云先生的铜像前,周美慧认真地介绍。

  《汉明妃》是京剧尚派的代表剧目之一,又名《王昭君》《青冢记》。刘正曦在观看演出录像时一眼就认出了扮演王昭君的周美慧,“虽然化了妆,但是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感觉和周老师一样。”“学戏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眼神一定要抓住观众,眼睛里要有戏。”周美慧介绍。

  周美慧和刘正曦一边看演出录像,一边解释着戏中的人物关系和艺术特点,“这个人是马夫,鼻子上化白色的妆,属于丑角,代表他是番邦的人。”“这个是翎子功,是需要反复练的,不然翎子容易折。”

  刘正曦此前曾了解过梅派,探寻尚派的不同之处是他此次拜访周美慧的目的之一。“梅派多是唱腔温婉,给人以美的感受,比如虞姬、杨玉环等角色。尚派则讲究文武并重,嗓音高亢嘹亮,融入了不少杨小楼先生武戏的身段特点。”周美慧介绍。

  由于尚派难度之高,尚派的传人一直比较少,尚小云先生留下的影像资料也很少。2016年,23岁的周美慧头一次将《汉明妃》搬上舞台,当时整理《汉明妃》时只有一小段电影中的录像资料,想完整演出整部戏,必须搜集大量资料、再沟通编排,向多位老师学习。

  新一代京剧人“花式”练功

  在北京京剧院的练功房里,经常会见到周美慧练功的身影。“头一件事就是跑圆场,没有跑圆场在台上寸步难行”,在这项“不出功”的事情上,周美慧从未偷懒,“平均两个月就磨坏一双鞋”。

  “脚跟、脚掌、脚尖,上身不能动,膝盖微弯……”对待刘正曦这位国际友人,周美慧并没有放低标准,依旧严格要求。即使刘正曦平时是健身房的“常驻选手”,他也觉得京剧演员练功是件“很耗体能”的事情。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周美慧介绍,因为京剧是一种舞台艺术,现场演出时没有丝毫遮掩,所以对演员的基本功要求极高,“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的俗语也是说明这一点。“《战金山》里打鼓的动作,舞台演出只需要呈现几分钟,演出前我每天都要练上几个小时。”

  作为年轻一代的京剧人,周美慧的练功不只在剧院的练功房、排练厅。在健身房、普拉提馆,她也会有意识地训练体能,增加核心力量、平衡性的练习,“主要是戏里面需要”。

  尚派扛鼎之作《乾坤福寿镜》中表现主人公胡氏失子惊疯,演员需要完成“三起三落”的动作,配合水袖的翻转和气韵贯通的唱腔。接下来则要完成转身、下腰、卧鱼、屁股坐子等一系列身段动作,来表现人物内在情感。

  “过去老先生练功,身体会受很多伤。现在我更重视科学练功,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让艺术更长时间地呈现在舞台上。”周美慧向刘正曦介绍,“屁股坐子这个动作老先生说要靠腰里劲儿,其实也就是现在常说的核心力量。”

  “这是我头一回和外国友人‘打把子’”

  “我们在《战金山》这场戏里截取一点‘小快枪’的部分。”为了让刘正曦沉浸式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二人决定扮上戏,拿上“枪杆”,在舞台上比试一番。

  刚听到“要用枪开打”,刘正曦以为是用“手枪”。周美慧解释,京剧舞台上的枪在武打上是很重要的器械道具。刘正曦在这场戏中扮演武生,不仅需要拿枪,还要戴盔头、扎靠。

  舞台体验过后,周美慧对头一回和外国友人“打把子”很满意,“在短短的时间里,扮上戏、勒头、扎靠对他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验,总体来说他的动作完成度比较高。”“虽然我感觉自己的动作很笨拙,但是周老师始终耐心地纠正我的动作,帮助我完成了这次体验。”刘正曦说。

  刘正曦和周美慧两人合作的这场戏选自尚派名剧《梁红玉》。尚小云先生将《玉玲珑》《战金山》两剧加以整理改编,讲述了梁红玉本为北宋将门之后,父亲阵亡,与母亲相依为命,立誓从军,报国仇家恨的故事。

  “深入了解就会发现,尚派戏真的特别好看,有文有武,既能听到唱段,又能看到优美的身段和舞蹈,观赏性特别强。”在周美慧的戏迷里,有不少是十几岁的孩子。周美慧表示将尽全力继续传承好、诠释好尚派艺术,多多跟尚派前辈名家交流请教,也“希望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近距离感受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军利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抵达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

  • 科学报国正当时|从日常用品到尖端科技,高分子材料如何改变世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水利部近日印发《关于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作出总体安排和部署。
2025-06-16 09:55
可仅通过一个人的呼吸模式识别其身份,准确率高达96.8%。不仅如此,鼻部呼吸的这些“指纹”还能揭示个体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
2025-06-16 09:52
2023年5月,依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设的“文物领域核技术应用与装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正式获批。
2025-06-16 09:50
6月14日,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内,经重水堆辐照过后的钇-90玻璃微球顺利出堆,经检测,该批钇-90玻璃微球比活度等参数满足设计需求。
2025-06-16 09:50
新农人之“新”,不仅是身份上的“新来”之意,更在于他们的技能、理念、思维之新。
2025-06-16 09:49
2025年3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正式通过验收,建成了国际上综合实力最强的空间天气地基区域监测网络。
2025-06-13 09:45
前不久,一场人形机器人格斗擂台赛引发了全球关注。
2025-06-13 09:44
系外行星大气研究对理解行星形成、演化和宜居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5-06-13 09:38
地磁暴,是由太阳表面活动引起的地球磁场全球性剧烈扰动现象。据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受5月31日太阳爆发活动影响,北京时间6月1日14时至2日14时,先后出现了6小时特大地磁暴。
2025-06-13 09:37
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取得四足类足迹的重要发现,首次记录了华南白垩纪地层的哺乳形类及恐龙足迹组合。
2025-06-13 09:35
“如果你是一名文科生,将有机会学习数学和计算机,将来可能成为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生”,这是不久前,复旦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布会上传出的消息。
2025-06-12 18:17
一种新的神经细胞网络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2025-06-12 09:52
这一机器人仿生手灵感源于人类手部的生物智慧。
2025-06-12 09:46
冬虫夏草学名叫“中华线虫草”,其实是一种寄生蝙蝠蛾幼虫的真菌。线虫草在白垩纪就已经寄生蚂蚁的基干类群,学会了“操控蚂蚁”,而这类寄生蚂蚁的线虫草,正是如今最繁盛的一支。
2025-06-12 09:43
来自NASA的3位科学家分析了2020—2024年间坠落地球的523颗“星链”卫星在不同太阳活动水平的轨道变化。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称,很多科学家担心“星链”卫星可能会以人们尚不了解的方式破坏大气层。
2025-06-12 09:40
天气越来越热,我们中医院急诊西北角的药膳坊门前,同样“火热”。现在,“中医药+餐饮”在很多地方越来越火,药膳面包等产品吸引了很多消费者,也带动了更多人了解中医药知识和养生理念。
2025-06-12 09:37
中毒、缺氧、病原体侵袭……这些突如其来的“变故”会诱发生命应激反应。
2025-06-11 09:27
传统人工智能研究聚焦于物体识别准确率,却鲜少探讨模型是否真正“理解”物体含义。
2025-06-11 09:26
为满足小农户的粮食干燥需求,该所联合国内多家单位研制出智能化可移动牵引式烘干机。
2025-06-11 09:25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以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水平为目标,建设绿电直连项目。
2025-06-11 09: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