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龙晓初
电影《魂断蓝桥》海报
电影音乐作为电影艺术的组成部分,早已和画面构图、色彩、语言一样,成了表达主题、塑造人物、创造意境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在渲染气氛、揭示人物心灵、影响观众心理方面所能达到的神奇效果,是前人始料所不及的。一部电影如果缺少了相得益彰的音乐,就好比一道大餐少了盐。
著名导演伯格曼曾说过:“再没有艺术比电影更像音乐的了。”电影起初是视觉的艺术,但在有声电影之后,电影和音乐就时常成就了彼此。跟电影台词更为具象的表现相比,电影的配乐往往有更多留白,也更有表现力,会创造更多的空间。
当我第一次看法国影片《虎口脱险》原片时,不知道影片内容,根据片名,以及影片开头银幕上出现的带有特殊字徽的飞机和连天的炮火,认为这是一部惊险样式的反法西斯影片。可是在英国飞机被纳粹炮火击中,几个英国飞行员跳伞的时候,枪炮声戛然而止,却响起了手风琴带着节日气氛的欢快的旋律。这样一来,一下子就改变了观众的心理状态。随着这轻松的乐曲,观众的情绪渐渐松弛下来。所以当一个飞行员下面突然出现了公园的虎山,两条斑斓猛虎大吼一声的时候,观众却哄堂大笑了。是那段手风琴曲把观众带进了喜剧的氛围,观众不再替飞行员的命运担心,只觉得猛虎的出现太巧、太有趣了。
而美国影片《魂断蓝桥》中一段音乐的运用则给我留下了更为难忘的印象。影片男女主角在空袭警报中相遇了,相爱了,可是马上又要分手了。他们来到“烛光”俱乐部,度过他们相聚的最后一刻。战时的俱乐部里灯光幽暗,烟雾迷蒙,乐队奏起了《一路平安》,有人无限感伤地唱了起来,和着歌声跳舞的人影晃动着。那灯影中好像都饱含着令人心醉的离愁别绪。我在想,如果没有这段音乐和歌曲的烘托,这组画面会给人什么印象呢?那模糊一片的画面也许会让人误以为是摄影师把片子拍坏了,或者是放映员没有对准焦距吧。而由于这段音乐,那画面的模糊不清却恰好创造了这场戏缠绵悱恻的意境,把画面本来给人的模糊印象完全改变了。
电影史上还有许多经典影片为人们留下了难忘的旋律。1965年的电影《音乐之声》影响了不只一代观众。作为教科书级别的经典音乐电影,片中的《哆来咪》《雪绒花》《音乐之声》等经典歌曲伴随着许多孩子的成长。《悲惨世界》改编自雨果同名经典小说。雨果最擅长描写主人公内心的细微变化,电影中直抒胸臆的唱段让镜头语言更加丰满。电影用歌声恰当地表现出人物内心的矛盾,让观众被已然熟悉的剧情重新感动。
许多经典电影都会采用古典音乐作为配乐。德国作曲家塞巴斯蒂安·巴赫的音乐深受电影导演的青睐,其《G弦上的咏叹调》毫无疑问是被电影配乐引用频次最高的作品之一。美国电影《七宗罪》里弗里曼在图书馆查资料时、日本电影《大逃杀》里桐山和雄杀死相马光子时,巴赫这首具有追思、哀悼意味的弦乐作品都曾响起。《D大调卡农》是全世界被改编版本和次数最多的古典音乐作品。无论是在电影《凡夫俗子》《肖申克的救赎》,还是《我的野蛮女友》中,观众都会听到这段熟悉的旋律。
意大利作曲家马斯卡尼所作的歌剧《乡村骑士》间奏曲也出现在不少电影中。经典电影《教父3》、中国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不约而同地引用了这段曼妙悠扬的歌剧间奏曲。
如何发挥电影音乐的神奇作用,在我国影片中也不乏高明的例子。如获得金鸡奖最佳音乐奖的《城南旧事》的音乐。那“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声和反复出现的这首《送别》曲的旋律,不但唤起了我们这些和小英子同时代人对童年的深深的眷念,也唤起了所有人对上世纪20年代旧中国的种种记忆。这段乐曲的运用不仅渲染了时代气息,也烘托了主题并抒发了作者怀念故人、眷恋乡土的心情。那浓浓的乡愁,淡淡的哀伤正好衬出了影片淡雅、悲凉的格调。龙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