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北京国际音乐节 以国际立节以中国为心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北京国际音乐节 以国际立节以中国为心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2-10-11 10:34

  委约作曲家叶小纲创作的歌剧《咏·别》

  指挥家余隆

  10月6日,由北京国际音乐节发起并创意、北京国际音乐节与上海交响乐团联合委约刘索拉创作的交响舞曲《大圣传奇》,由刘索拉朋友们乐队与上海交响乐团共同完成世界首演。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委约名录再添新作,22部委约作品,记录着中国音乐事业受世界瞩目的历程,承载着中国声音在世界舞台振聋发聩的频率。从致敬中国动画百年的初步创意,到以经典动画《大闹天宫》为基础重新编写音乐,再到用风靡世界的舞曲来重新解读经典,作为音乐节25周年的委约新作,《大圣传奇》用音乐分享着快乐,传播着文化,宣扬着情怀。

  作为中国第一个专业化、国际化的音乐节,在25年的发展历程中,它将许多重要的艺术观念潜移默化地根植于音乐行业和广大爱乐者心中,从而彻底改变了中国古典音乐行业,乃至舞台艺术领域的风貌。在音乐节践行和传播的众多理念中,“中国概念”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不但是音乐节打造东西方音乐文化交流平台过程中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让世界倾听中国声音”这一雄伟目标的必由之路。9月24日,北京国际音乐节二十五周年庆典演出——交响音诗《千里江山》北京首演。作为致敬历史,献礼时代的新作,在题材上与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层基因紧密相连,在呈现形式上体现中国音乐与西方交响乐的融合和对话,正与北京国际音乐节25年来秉承的与世界接轨、打造“中国概念”的艺术理念不谋而合。

  向世界展示中国声音

  从集中展演到委约新作

  北京国际音乐节是国内第一个明确提出“中国概念”的艺术机构,这个概念于2002年的第五届音乐节上正式面向公众,但事实上在之前已积累颇多。在1998年首届音乐节举办之时,中国音乐作品、中国音乐家就被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音乐节从未有一刻因追求西方音乐经典和国际艺术名家而忽视了中国音乐的重要性。1999年,音乐节明确提出将“中国特色”作为未来长期发展的指导理念。

  在2002年的第五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享誉海内外的中国作曲家叶小纲、陈其钢分别举办了题为“中国情怀”和“蝶恋花”为题的专场音乐会,这标志着“中国概念”的首次亮相。两位作曲家以卓越的艺术才情和独特的审美个性,将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和前沿的交响音乐语汇熔于一炉,作品在大编制管弦乐团的基础上巧妙加入美声演唱、民族器乐和传统戏曲元素,使东方文化焕发新的光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曲家陈其钢专场音乐会上的三部作品,有两部为中国首演,日后备受国际乐坛青睐的《逝去的时光》则为世界首演。而从2003年全新开启的“让中国歌剧回家”,则是让更多观众听到、看到中国艺术家在歌剧领域的耕耘与探索,这是北京国际音乐节立足中国、放眼全球的艺术视野结出的硕果。

  “让世界了解中国,音乐其实是最直观的方式,它没有语言作为理解障碍,人们可以在音符中自由对话。我们一直在说让中国作品走向世界,这意味着要有大量的作品,仅有‘梁祝’、‘黄河’是不够的。要鼓励中国作曲家,要积极委约创作,要给予好作品更多的演出机会,帮助他们走向世界。”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会主席、指挥大师余隆多次面对媒体分享这个观点,也正是在这个理念的引领下,北京国际音乐节迅速完成了由“作品展演”到“委约创作”的重要转型。

  2007年,作曲家谭盾特意为北京国际音乐节十周年创作改编了《马可·波罗的四条神秘之路》,让这部原为柏林爱乐乐团十二把大提琴组合写下的大协奏曲以全新的姿态与中国观众见面;2010年,北京国际音乐节与波士顿歌剧院联合委约作曲家周龙创作歌剧《白蛇传》,并在音乐节的舞台上迎来亚洲首演,歌剧一经问世便获得了全球观众的好评,在2011年获颁“普利策音乐奖”,这是华人音乐家首度摘得这份重磅荣誉,堪称中国音乐创作与传播的重要里程碑。同样是在2010年,作曲家叶小纲受音乐节委约创作的歌剧《咏·别》迎来全球首演,这部以中国电影经典《霸王别姬》为灵感源泉,用歌剧手法表达梨园往事的精彩作品感动了无数观众。

  这一份北京国际音乐节交付华人音乐家的“委约名单”还有很长……问世20年来,“中国概念”贯穿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发展历程,也因音乐节的不懈坚持而深入人心,它凝结在一场场精彩的演出中,镌刻在一部部卓越的新作里。

  用世界语言

  丰富“中国音乐”的内涵

  音乐,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风貌;而“中国音乐”注定同中国的历史与人文一样,无限丰富。

  北京国际音乐节25年来对于“中国音乐”全方位的呈现,或许超过很多人的想象。1998年的首届音乐节就选择在恭王府花园奉献了“中国传统音乐名曲”专场,章红艳、邓建栋、戴亚等一众民乐名家轮流登台献艺,令听众大饱耳福。这样的民乐盛景此后还多次在音乐节的舞台上出现,琵琶大师刘德海、古琴大师李祥霆、二胡名家陈军,全部在音乐节举办了轰动一时的个人专场。

  中国戏曲与音乐节的渊源更是深厚,风靡全球的“青春版”昆剧经典《牡丹亭》,传世经典昆剧《桃花扇》,融入交响元素的传统评剧保留剧目《乾坤带》和新编大型京剧《杨门女将》,以及台北新剧团根据戏剧经典改编的新编京剧《原野》……将民族艺术瑰宝纳入到中国音乐的板块加以推广,这是北京国际音乐节多年来践行的方向。

  与对待歌剧艺术的观念相同,单纯的“呈现”并不是音乐节艺术使命的终点。正如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所强调的,“音乐节不是汇演,而是要带着明确的主题、思路和理念去策划和呈现演出”,所以我们在音乐节的舞台上看到了越来越多“融汇中西”的艺术实践和舞台精品,它们大幅度扩容了中国音乐的概念,也留下了可贵的艺术尝试。

  顶级呈现优秀作品

  大师名团青睐中国杰作

  2017年,第二十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闭幕音乐会上,担纲作曲家陈其钢小提琴协奏曲新作《悲喜同源》世界首演的,是享誉世界的俄罗斯小提琴大师马克西姆·文格洛夫。“这是一部非常有挑战性的作品,需要卓越的技巧和敏锐的音乐感知力,我被它感动了”——这是文格洛夫的评价,随后他与指挥家余隆也为这部作品进行了首次唱片录制,由环球唱片DG公司发行。一年后的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决赛中,《悲喜同源》成为了指定参赛曲目,文格洛夫大师则坐在评委席中。

  2019年,欧洲顶级的马勒室内乐团在第二十二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舞台上以凝练的乐队编制奉献了当代音乐专场音乐会,作曲家周天、陈其钢、杜韵的多部作品依次亮相,新锐指挥家维森特·阿尔贝罗拉对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每一位乐团演奏家们在排练中都全情投入,我们感受到了中国音乐家们的卓越才华。”

  在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努力下,大师、名团不但关注了中国音乐作品,而且发自内心地认可了中国音乐的价值,这是令人无限欣慰的重大跨越。

  “我们不止要纪念西方的音乐大师,更要看向中国的大师……这是我们在‘大师与纪念’这个角度进行的探索,不孤立地去看待某一位大师,而是把他放在历史传承的坐标中,凸显他无可替代的艺术价值。”这是2021年,音乐节艺委会主席余隆在解读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大师与纪念”主题与节目策划时的真诚表达。在这一年,郭文景、陈其钢、谭盾、丁善德等中国作曲家的作品集中亮相,与圣桑、斯特拉文斯基、马勒等西方音乐大师的作品安排在同一场演出之中,完成意蕴悠远的对话。这也让人联想到2011年第十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以全套马勒交响曲震撼音乐界的耀眼时刻,作曲家叶小纲的《大地之歌》与马勒的同名杰作并置于一场音乐会之中,穿越百年的音乐对话,精妙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与多意,让每位听众的文化自豪油然而生。

  《巾帼三部曲》《日月山》《如戏人生》《京剧瞬间》《火祭——战争与和平》……以及北京国际音乐节二十五周年庆典演出——交响音诗《千里江山》,这是中国音乐家笔下的音符,也通过中国艺术家的倾情演绎传递给每一位观众。

  从为中国传统音乐作品提供国际舞台,到推动中国音乐家在世界舞台发声、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概念至今已然不单纯只是民族声音的表述或中国特色的呈现,更是以中国概念对接世界,用平等的碰撞交流代替单向的展示,让世界观众和乐迷了解中国。音乐节在每一年的成长中都将新的活力融合到“中国概念”之中,以激发它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新意。

  以“国际”为名的北京国际音乐节,有一颗永远不变的中国心,正是这份初心,注定着“中国概念”会伴随音乐节、伴随中国的文化崛起,一路向前。

  文/伦兵

  摄影/孙楠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山洪救灾

  •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落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大约4亿年前,脊椎动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洋,鱼类尚未进化出适应陆地行走的四肢。”  2016年,Szrek和同事曾报告在圣十字山脉发现类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属于一种正在捕食的古代肺鱼。
2025-08-18 10:28
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25-08-18 10:28
研究人员指出,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容纳多少锂离子,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这足以证明离域电解液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2025-08-18 10:26
一张植被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状况,是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基础。3.7万多个野外调查样点支撑的新图,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提供植被地理学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和发展的根基。
2025-08-18 10:25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某科技论坛上,一名网友上传教程:用开源AI模型,输入“生成一张某市发生恐袭的图片”,30秒即可获得以假乱真的画面。
2025-08-18 10:24
脂肪肝、血压偏高、空腹血糖异常……一些以往更多与中老年相关的健康问题,正悄然在不少年轻人身上显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面,我们开发了DeepDR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基层医生解读眼底片子。
2025-08-15 09:54
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只对特定病毒有效,因此,拥有一种作用广泛的治疗方法将极具价值。对于耐药性问题,Bogunovic认为,只要这种抗病毒药物包含一系列针对病毒不同生命周期的干扰素触发蛋白,病毒就不太可能对其产生耐药性。
2025-08-15 09:53
经过多年持续攻坚,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据测算,2024年,上市数据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79%,产业链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2025-08-15 09:45
我国又一个超千亿立方米的大型深层整装页岩气田诞生。
2025-08-15 09:42
随着电动交通、低空经济、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迅速发展,人们对高能量、长续航可充放电池的需求日益迫切。
2025-08-15 09:40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19007项,其中1—7月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549项,同比增长56%。
2025-08-14 10:29
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因果关系。
2025-08-14 10:28
中国的黄牛育种终于有了自主、低成本的检测芯片!”
2025-08-14 10:27
提到全球变暖,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二氧化碳、甲烷乃至氟利昂等能够加剧大气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很多人不知道,大气中还存在一类可以抑制气候变暖的物质。而人类扩张农田等行为,可能在客观上导致大气中“降温物质”减少,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2025-08-14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积极融入“人工智能+”行动,鼓励和促进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创新发展,前瞻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挑战。
2025-08-14 03:50
广东珠海以南海域,一座银灰色的三角形装置随波起伏。这里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均发电量可达1万千瓦时,能满足约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2025-08-13 10:02
研究发现,在1950年至2020年间,极端高温的加剧导致热带地区陆栖鸟类的丰度下降了25%至38%。研究人员以地球生命力数据库中的全球陆栖鸟类种群数据作为研究起点,未包括水鸟和海鸟。
2025-08-13 10:01
中性原子体系因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的连接性,成为极具潜力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平台。审稿人高度评价这项研究工作,认为这一工作是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
2025-08-13 10:01
“植物如何整合复杂环境信号是深入理解植物生存智慧的关键,也是创制兼具养分高效利用与逆境抗性的未来作物新品种的理论基础。储成才团队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会有更多基于植物“生存智慧”的作物新品种出现,让农业更高效、更环保。
2025-08-13 10:01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从最新一线监测数据看,我国野生亚洲象象群交流频繁、种群结构稳定、生育率稳步提升、
2025-08-13 03:4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