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瑰宝荟萃 开启故宫和卢浮宫博物馆遇鉴之旅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综艺看点 > 正文

瑰宝荟萃 开启故宫和卢浮宫博物馆遇鉴之旅

来源:光明网2022-09-23 13:40

  故宫收藏了多少幅《清明上河图》?《蒙娜丽莎》的微笑隐藏了哪些秘密?乾隆与拿破仑的旅行箱里都装了些什么?故宫和卢浮宫的精华都浓缩在哪些参观路线里?9月24日19:30,大型季播文化节目《遇鉴文明》将在CCTV-4播出第10期《瑰宝荟萃 故宫与卢浮宫》,届时为您一一揭晓。

瑰宝荟萃 开启故宫和卢浮宫博物馆遇鉴之旅

  《遇鉴文明》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首档以“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主旨的节目,通过每期节目一中一西载体的对比,娓娓道出文化的多样性和关联性。节目以良好的品质,优质的内容,自播出以来备受赞誉,目前已触达超过25亿人次的海内外受众。

瑰宝荟萃 开启故宫和卢浮宫博物馆遇鉴之旅

  即将播出的第10期节目,将聚焦世界上两座著名的博物馆——故宫和卢浮宫,聚焦二者相隔九千公里却有着惊人相似的历史演变,展现两馆收藏的人类文明史上的珍品佳作,揭秘两座世界级博物馆牵手和交往的互鉴历史。

瑰宝荟萃 开启故宫和卢浮宫博物馆遇鉴之旅

  被誉为“文化圣地”的故宫,以及有着“万宝之宫”美称的卢浮宫,都曾是皇家宫殿,也是古典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还是文物收藏的著名博物馆。节目中,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法国文化部原部长、新卢浮宫奠基人雅克·朗格,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法语系原主任、《新卢浮宫之战》译者董强,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遇鉴文明》创意总策划于丹,为观众介绍故宫与卢浮宫最具代表性的文物,讲述两馆交流互鉴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让观众深度了解两座承载着人类文明硕果的博物馆的艺术魅力。

瑰宝荟萃 开启故宫和卢浮宫博物馆遇鉴之旅

  《瑰宝荟萃 故宫与卢浮宫》节目中,已在故宫工作32年之久的任万平不仅向观众分享了珍贵文物的判断标准,也让大众了解了故宫1863404件(套)“可移动”文物的精美绝伦、1050座“不可移动”文物建筑的营造智慧。

瑰宝荟萃 开启故宫和卢浮宫博物馆遇鉴之旅

  雅克·朗格在法国文博领域蓬勃发展的黄金年代,曾发起并完成了多项大型工程,著名的“大卢浮宫改造计划”便是其中之一。卢浮宫不仅拥有举世闻名的“三宝”——《蒙娜丽莎》《断臂的维纳斯》《胜利女神像》,而且还收藏有《汉谟拉比法典》石碑、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王冠、古埃及《书吏坐像》、亚述文明雕塑《拉玛苏》等世界不同文明的珍宝,位列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除了上述文物,节目中雅克·朗格还向观众推荐了画家鲁本斯为法国王后玛丽·德·美第奇创作的一系列画作,并称“那是激动人心的、令人钦佩的作品”,希望能够引起参观者更多的关注。

瑰宝荟萃 开启故宫和卢浮宫博物馆遇鉴之旅

  于丹教授回忆起2015年“石渠宝笈”大展的情形,当《清明上河图》长达528厘米的长卷全部铺开,瞬间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围观。对文化的震撼和认同,也成为撬动文化交流的支点。故宫博物院与卢浮宫博物馆于2008年和2011年举行史上首次互换展览,创造了世界上诸多第一的佳绩。获得法语最高学术荣誉“法语国家联盟金奖”的嘉宾董强,还对2008年卢浮宫文物漂洋过海到中国展览记忆犹新,“当时这个展览非常震撼,展览的是拿破仑一世的艺术品,有些宝贝确实是很少见到的”。

瑰宝荟萃 开启故宫和卢浮宫博物馆遇鉴之旅

  节目还邀请到了故宫与卢浮宫两馆合作的见证者、参与者,故宫原常务副院长李季,他讲述2003年出国交流时,外国人不认为故宫是一座博物馆,仅把故宫当做旅游景点。这促进了他的深思,也令他暗下决心要让故宫更好地走向世界。在他的邀请下,2004年,时任卢浮宫馆长亨利·卢瓦耶特访问故宫,开启了两馆合作的新篇章。如今,故宫博物院已跻身世界一流博物馆之列。 “走向世界,不是故宫博物院自己能做到的,是我们国力增强,给我们很大的底气。”李季感慨地说,“博物馆互相之间的交流,使我们有更开阔的胸膛,更开阔的眼界,能够在传播中华文明的道路上,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遇鉴文明》再次以独特的视野、珍贵的影像资料、亲历者深情的讲述等方式打破时空界限,将故宫与卢浮宫的风采魅力、历史缘分、璀璨相遇首次全面展现。在中外文明的互鉴交流中,增进广大观众对人类共同价值的认同,加深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孕育的精神资源和价值追求的认知与了解,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与信任。

瑰宝荟萃 开启故宫和卢浮宫博物馆遇鉴之旅

  节目中还有哪些文物呈现?还有什么故事诉说?还有哪些火花碰撞?敬请关注9月24日19:30在CCTV-4播出的《遇鉴文明》之《瑰宝荟萃 故宫与卢浮宫》。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开往春天的列车

  • 污水变资源 微藻“显神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就跨越30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启新一年的追花之旅。跟着帮扶团队,蜂农李光强学到了真本事:以前有蜜就割,蜜蜂饿肚子出逃;现在留蜜补蜜,提高采蜜效率。
2025-03-20 09:53
对人性温度的感知,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对公共利益的坚守,这些人类独有的认知维度,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2025-03-20 09:52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分解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
2025-03-20 09:49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
2025-03-20 09:40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先优化人员分工,过去按天计工时,改为了以量计价,鼓励村民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用人成本降低了20%。
2025-03-19 10:19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03-19 10:15
首次揭示了植物新型广谱抗病天然产物——芥酸酰胺及其抗病机制和化学防御策略,对于开发新型绿色无害农药、减少细菌病害、保证植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9 10:14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