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张桂梅为原型音乐剧《绽放》9月北京开演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以张桂梅为原型音乐剧《绽放》9月北京开演

来源:光明网2022-08-31 17:24

  大型原创音乐剧《绽放》即将于2022年9月7日至10日教师节前后登陆中央歌剧院剧场,连演5场,向以张桂梅为代表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们致敬。本剧现已开票。

以张桂梅为原型音乐剧《绽放》9月北京开演

  “桂梅”精神,九月《绽放》

  致敬全体一线教育工作者

  音乐剧《绽放》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为原型,讲述了她从一个普通支教女青年,成长为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扎根云南山区40余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帮助近2000多位女孩圆梦大学校园的感人故事。

  张桂梅的精神,是华坪女高震耳发聩的校训“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是她掷地有声的承诺“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是她四十余年如一日的无私忘我、疾病缠身依然坚守岗位的顽强毅力。更是无数奋战在教育一线的“张桂梅们”“点燃生命一束光”只为“照亮希望与梦想”的实践。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也是音乐剧《绽放》选择在教师节之际拉开帷幕的原因——让“时代楷模”张桂梅的燃灯人生绽放于舞台之上,让更多人看到人民教师潜心育人的奉献精神与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向每一位奋斗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以张桂梅为原型音乐剧《绽放》9月北京开演

  “桂梅”故事,共同浇灌

  顶尖主演阵容重磅集结

  为打造原创音乐剧《绽放》,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汇集行业顶尖人才,邀请到由著名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雷佳担任艺术总监,国家一级编剧冯柏铭担任戏剧总监,青年剧作家冯必烈担任编剧,全能型音乐人沈丹担任作曲,著名歌剧导演廖向红担任总导演等。

  主演阵容也同样十分强大,睽违音乐剧舞台五年的实力派唱将谭维维、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青年歌唱家喻越越、国家一级演员杨竹青和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歌唱演员袁东方共同饰演“张桂梅”一角;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侯岩松、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一级演员淮梓伦饰演华坪女高和福利院的资助者之一“老陈”。被张桂梅的精神打动、从东北奔赴云南出任华坪女高中数学兼体育老师的“沈老师”,由因为《声入人心》而让大众熟知的两位大热歌手、音乐剧演员高杨和代玮共同饰演。

  除了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举全团之力,集结喻越越、淮梓伦、袁东方等一众优秀演员,以热情与汗水共同浇灌这部意义非凡的作品之外,《绽放》的舞蹈演员团队将由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工作团的演员组成,相信来自故事发生地的舞者们能够为这部作品带来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表达。

以张桂梅为原型音乐剧《绽放》9月北京开演

  “桂梅”花开,十城盛放

  保利院线接棒巡演

  音乐剧《绽放》在完成北京首演之后,将不负众望地开启首轮巡演之旅,依次前往深圳、上海、昆明、重庆、太原、武汉、连云港、南京、常州、海口十城,进行20场巡演。

  音乐剧《绽放》是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战略合作后的第一部全国规模巡演合作剧目,将完成3年200场巡演。相较于张桂梅老师四十余年的教学生涯,这条巡演之路并不漫长,只愿这上百次的“绽放”,能够将她的故事走进更多人心中,能够成为越来越多人生命中的那一束光。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定日县6.8级地震救援影像实录

  • 倒计时30天 "尔滨"亚冬氛围浓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随着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文化传承与创新迎来了新机遇。
2025-01-09 02:05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2025-01-08 09:43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2025-01-08 09:36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08 09:35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2025-01-08 09:31
1月7日,记者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2025-01-08 09:30
褚智勤团队联合香港大学教授林原、北京大学教授王琦、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李携曦,开创了一种金刚石剥离技术,可获得超薄且超柔韧的金刚石膜——它就像一张纸一样可以卷起来。
2025-01-07 09:56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高效、顺畅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才能让知识资本真正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5-01-07 09:5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6日发布消息,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编撰的《2024年全球水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气温再创纪录,全球水循环出现变化,导致更多极端天气、严重洪水与干旱。
2025-01-07 09:50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曾杰、教授刘明凯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李洪良合作,验证了一种通过界面锚定策略精准调控单原子之间距离的通用方法。
2025-01-07 09:47
全球质量最高的现代栽培种甘蔗高度复杂基因组被绘制,为今后甘蔗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重要基础性支撑。
2025-01-07 09:46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所掀起的澎湃汹涌浪潮,在深刻改变人的存在和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人机关系的界限,给人类的存在和交往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和道德困境。
2025-01-06 02:50
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怎样让领先的科技成果及早被市场了解?怎样让实验室成果实现大规模量产?怎样让成熟的成果匹配到合适的企业?连接科研与市场两端的技术经理人被列入“十四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尤其令人关注。
2025-01-06 02:15
受日冕物质抛射活动影响,2025年新年第一天,即北京时间1月1日11时开始,到1月2日2时,地球出现明显地磁活动,其中1月1日23时至2日2时发生了全球地磁指数(Kp指数)为8的特大地磁暴。
2025-01-06 09:49
中国水稻研究所稻米质量安全评估创新团队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十几年来稻米食味数据后发现,育种遗传改良、田间管理优化等措施不断改善提升我国稻米食味品质。
2025-01-06 09:48
聚变工程堆中心螺管系统的建成,不仅能为未来聚变堆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同时也为低温、材料、凝聚态物理、超导应用等其他领域提供一流的大型测试平台。
2025-01-06 09:4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