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大河浩荡奔涌 万物休戚与共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2022年巡演再启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大河浩荡奔涌 万物休戚与共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2022年巡演再启

来源:光明网2022-07-29 17:15

  以“打造生态高地,守护中华水塔”为主题,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精心策划出品,青海省演艺集团创排,国家一级编导佟睿睿执导的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盛大开启2022年巡演之旅,将先后在山西保利大剧院、天津大礼堂、中央歌剧院剧场上演。

大河浩荡奔涌 万物休戚与共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2022年巡演再启

大河浩荡奔涌 万物休戚与共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2022年巡演再启

大河浩荡奔涌 万物休戚与共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2022年巡演再启

  大河之源,民族之源

  壮阔史诗顺流而下 中华文明溯源之行

  大河之源,山之宗,水之源,路之冲。黄河、长江、澜沧江在这里汇溪成河,绵延不息,开启了最伟大的生命征程。

  河流是生命的歌,作为母亲河的源头,大河之源是孕育了华夏儿女的生命之源;拥有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大河之源是滋养出中华文明的文明之源;被誉为“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大河之源是维系着物种多样性的自然资源;汉、藏、蒙、回等多民族文化百花齐放,大河之源是促进民族交融的和谐之源;从家喻户晓的索南达杰到前赴后继的巡山队员,大河之源是传承英雄理想的精神之源;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大河之源是全国乃至亚洲的生态之源,是命运共同体的生动证明。大河之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源。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正是生发滋长于此。主创团队先后三次前往三次采风,广泛收集创作素材,才完成了最终的文本创作:自沿海地区前往三江源旅行的主人公“我”,在探访河源文明的旅途中结识了当地藏族牧民扎西和他的巡山伙伴们,还有他美丽的女儿卓玛。在这里,“我”还见到了彩陶纹饰上最早记载的中国舞蹈,飘摇曳曳,舞姿曼妙,见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见到了“天下黄河青海清”,也见到了远古文明的呼唤,还有水与生命的绝唱……

  作为一部现实题材作品,《大河之源》没有将视角凝聚于单一的英雄故事,而是看见了成千上万前赴后继的“守源人”和“护林人”。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和使命,所有人的命运最终扭结在一起,从而构成了对于“命运共同体”的深刻诠释。在这片壮美与危机并存的辽阔土地上,每一滴水都是不朽的篇章,每个用力奔跑的生命都熠熠闪光。

  自2020年青海首演以来,《大河之源》于盛赞之中不断悉心打磨、步履不停,让这波澜壮阔的史诗顺流而下,也让越来越多观众领略到三江源这片净土的瑰丽与纯净。此次巡演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将随着源远流长的母亲河一同涌入绚烂璀璨的新时代,观众也将在史诗般的碰撞中触摸到文明的脉动。这是一场对中华文明摇篮的溯源之旅,一次对民族之源的诗意凝望。

大河浩荡奔涌 万物休戚与共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2022年巡演再启

大河浩荡奔涌 万物休戚与共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2022年巡演再启

大河浩荡奔涌 万物休戚与共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2022年巡演再启

  奏响生态发展强音,彰显崭新时代意义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作为一次对生态、环境、社会与人类命运的融合创作与艺术表现,自诞生伊始便肩负着不同于一般舞台作品的时代使命。它的创排基于对青海“三个最大”省情定位的贯彻落实,也体现着对“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深刻理解。

  作品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通过远古与现代、蛮荒与文明、人与动物的强烈对比,诠释生态保护、人与自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维关系,以诗意的舞蹈与丰富的舞台语汇展现着自然的壮阔与文明的璀璨,也以写实的手法与赤诚的真心呈现出大河生态状况与动物生存环境的古今变迁,将有力的反思和探讨以春风化雨之势渗入剧情之中,集思想深度与艺术高度于一体。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不仅是一首献给大河之源、民族之源的赞歌,更对推进三江源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内在的精神支撑与持久的信念支持,是对讲好青海故事、讲好黄河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有力实践,对于弘扬传播黄河源头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构建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崭新的时代价值。

大河浩荡奔涌 万物休戚与共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2022年巡演再启

大河浩荡奔涌 万物休戚与共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2022年巡演再启

大河浩荡奔涌 万物休戚与共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2022年巡演再启

  演出80场好评如潮,全青海团上阵以舞诉乡情

  气势磅礴大河交响 万物有灵诗意篇章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自2020年首演以来,已完成线上线下各类演出80场,演出所到之处受到观众热烈追捧,200余家中央和省级媒体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宣传报道,剧目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文艺界的一致赞誉和高度好评。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汇集国内舞台创作精英力量,以横跨山海、纵跨古今的立体视角,绘制出一幅万物共生的唯美画卷。

  《大河之源》由曾创作出《朱鹮》《记忆深处》《花界人间》《到那时》等舞剧精品佳作的国家一级编导佟睿睿执导,是其“生态舞剧三部曲”的第二部。佟睿睿导演始终以真挚而温情的目光关照人与他者的关系问题,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命共同体是她长期聚焦的命题。

  曾为舞剧《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大热作品创作剧本的著名剧作家罗怀臻与佟睿睿二度携手,采用剧中剧、史中史、戏中戏的复式结构、运用类似电影“蒙太奇”的剪接手法,营造出别具匠心的戏剧效果。

  担任作曲及音乐总监的著名音乐制作人三宝曾为《金粉世家》《我的父亲母亲》等影视作品打造出经典影视金曲,是中国音乐剧界的“教父级人物”。在《大河之源》中,三宝融入大量于当地采风时收集的藏族、汉族、撒拉族、土族等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元素,呈现出气势恢宏而富于变幻的史诗质感。

  舞美设计由曾打造歌剧《图兰朵》《赵氏孤儿》、舞剧《大梦敦煌》《粉墨春秋》的国内顶尖舞美设计大师、原国家大剧院舞美总监高广健担任,服装设计由曾参与舞剧《孔子》《沙湾往事》《永不消逝的电波》的著名设计师阳东霖担任,赋予了《大河之源》如诗如歌的美感。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国内顶尖舞者李祎然、潘永超、冯世扬、杨峥等原班人马将继续领衔演出之外,拉浪措、张亚森、彭措才旦、完玛卡卓、巴力玛金尼等来自青海省演艺集团民族歌舞团的优秀青年演员也将在本轮巡演中担纲主演,他们对喂养自己的大河怀揣着朴素而真挚的情感,对大河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也有着天然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自2022巡演计划启动以来,青海省演艺集团民族歌舞团的舞者演员不断精益求精,最终在“180天停工不停练”的高强度复排计划中顺利完成表演任务。此外,总编导佟睿睿也赶赴青海,从舞者表演、舞美服装等细节,指导《大河之源》呈现出更精湛细致的演出效果。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打破了舞剧一贯重抒情轻叙事的形式桎梏,将丰富庞杂的内容举重若轻地呈现于舞台之上,这部气势磅礴的大河交响所呈现出的时间长度、地域广度和物种丰富度都远超以往,将无限的想象空间置于有限的舞台,以生态舞剧之姿开创了舞剧领域新生态,既带给观众纯粹的美的享受,也给予观众直抵内心深处的震颤与感动。

  “生态兴则文明兴”,大河生生不息则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祝《大河之源》奔流不息,带领越来越多华夏儿女踏上一次没齿铭心的溯源之旅。

(辛文)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 海报丨山河如愿,英雄回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有一道看似难以跨越的鸿沟——科技人员通常不熟悉市场、经营和生产,企业经营者往往搞不懂前沿科技。
2024-11-28 02:50
在光通信系统中,硅基调制器是信息传输与处理的关键一环,是整个电光信息转换的“心脏”——信息经过这个枢纽来去、流转,高效搭上光的“顺风车”,奔赴不同目的地。
2024-11-28 02:50
“这是智能滴灌系统,能根据土壤湿度自动调节灌溉量,既让植物不缺水,又能节省水资源。”日前,在重庆市大渡口区慧泉小学,一群小讲解员正在向大家讲解智能滴灌系统的奇妙之处。
2024-11-28 02:50
11月27日10时,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一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发射升空,将搭载的光传01、02试验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4-11-28 02:50
走进永川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一个巨大的视屏映入眼帘。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电子地图及城市各领域管理问题处置进展,大厅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监测、分析和处置,整个永川区的城市运行状况一目了然。
2024-11-28 02:45
近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河西镇旱天岭村,记者看到一座座农家屋舍的外墙都装有一台设备,连着地埋井,旁边还放着三块光伏板。迎着寒风,记者走进村民康凤英家,一股暖意扑面而来。
2024-11-28 02:40
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副教授董二宝课题组联合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于欣格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光栅结构色的触觉感知新方法。
2024-11-27 09:42
清晨,夜晚的寒气还未完全消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十六团新开岭镇的青蟹养殖基地旁就围满了人。随着一声令下,捕捞工作正式开始。工人们熟练地捞起蟹笼,一笼笼肥美的青蟹被拉上了岸。
2024-11-27 01:55
26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办的“中国天眼”(FAST)脉冲星科学研讨会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2024年11月,FAST发现脉冲星数量已突破1000颗,超过同一时期国际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
2024-11-27 02:20
记者张晓华从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6日,国产首颗全电推通信卫星——亚太6E通信卫星正式在轨交付印度尼西亚。该卫星可覆盖印尼全境,为该国提供高性价比的高通量宽带通信服务,助力其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2024-11-27 02:20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微纳光子学与材料国际实验室杨建军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有效解决了金属表面极端拒水性持久保持的关键难题。这一突破不仅为超疏水领域开辟了广阔前景,还为基于原子尺度调控的高性能材料表面设计与开发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2024-11-27 02:20
曾经,王大军口中的这片地,长期被海水倒灌浸泡,干涸后的土地泛白龟裂,土壤含盐量最高达14‰,酸碱度接近8.5。”牛玉生说,新技术适合规模化施工,创造了低成本、高效率、肥效持久、快速施工的盐碱地改良新模式。
2024-11-26 09:32
科学的传播对象不是少数人,是全体公民,要分门别类地对不同的人群,如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等,有的放矢地开展科普工作。在世界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相得益彰……”  两三分钟五六百字的开场白,其文风是科学性与普及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高度融合;是数学与文学,科学与艺术珠联璧合的典范。
2024-11-26 09:29
近年来,各地高校主动加强与科研机构、企业的紧密合作,积极参与并主导重要科研平台的建设,成果颇丰。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推动学科专业转型发展,深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构建融合育人共同体,着力增强创新能力培养。
2024-11-26 09:28
当前正值森林草原防火关键时期,森林草原火险形势如何、如何针对性做好防范工作……记者就此采访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
2024-11-26 08:57
乙型流感的宿主相对单一,目前仅在人类和海豹中发现过乙型流感病毒,少量动物在实验条件下可以感染乙型流感,如雪貂或小鼠。
2024-11-26 08:56
专家表示,儿童容易同时合并多种病原体感染,需要根据查体、病情、病原学检测结果、所在地区病原体流行情况等综合分析,进而合理用药。
2024-11-25 16:36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供图  图②:大洋86航次任务期间,潜水器布放前,技术人员拆除“蛟龙”号限位销和潜水器系固。自然资源部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供图  图③:执行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在阿蒙森海开展大洋考察作业。
2024-11-25 09:23
银河系外恒星WOH G64的特写照片。这颗新拍摄的恒星WOH G64位于大麦哲伦星云中,大小约为太阳的2000倍,被归类为红超巨星,是人类已知最大恒星之一。团队还发现了一个紧密围绕该恒星的“蛋形茧”,这种形状可能与垂死恒星在爆发成为超新星前,剧烈喷射物质有关。
2024-11-25 09:21
由于依赖从植物细胞中提取并纯化淀粉,生产纳米纤维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和水。此次,研究团队使用静电纺丝的技术,制作出直径仅为372纳米(一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的意大利面,比某些光波的波长还要窄。
2024-11-25 09:2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