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大女主”之后,“她”的职场生活还能怎么演
首页> 文娱频道> 明星 > 正文

“大女主”之后,“她”的职场生活还能怎么演

来源:文汇报2022-07-15 09:37

  “一个男生从读医学院到作为一个心外科大夫都这么困难,那作为一个女生,这个困难的指数是不是应该乘以两倍。不对,应该是三倍。”由温德光执导,秦岚、魏大勋、黄觉、高露主演的医疗行业剧《关于唐医生的一切》近日在央视八套收官。在剧集播出的过程中,作品的口碑和热度稳步上升,观众群体间也出现了“国产医疗剧有新天花板了”“医学生可以看,不出戏”等评价。

  从剧名就可得知,“唐医生”唐佳瑜(秦岚饰)是本剧绝对的主角。然而,《关于唐医生的一切》写的是唐佳瑜,说的却是社会众生相。借唐佳瑜之眼,观众看见在医院这个特殊空间内发生的世间百态,进而感受整个社会的人情冷暖。不囿于“大女主”叙事,这未尝不是女性题材的另一种探索。她是当局者,亦可以是旁观者,关于“她”的一切,有更多的话题可以诉说。

  拓宽叙事边界,聚焦医患身后的群像故事

  心外科,外科皇冠上的钻石。在男性主导的安和医院心脏外科,38岁的唐佳瑜是第一位女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但对于“空降兵”唐佳瑜来说,火似乎更多烧在了她自己身上。故意作乱不配合的属下、暗地里使绊子的前主任、医院里散播的流言蜚语……一切都让唐佳瑜的工作显得不那么顺利,但她清楚地明白:“获得尊重的唯一途径,就是完成手术。这是外科的生存法则。”

  28个高难罕见的真实心脏病例让《关于唐医生的一切》节奏相当紧凑,自闭症儿童、因意外车祸入院的老夫妇、患有血友病的登山爱好者、即将面临高考的少年、当红言情女作家……唐佳瑜的手术台迎来了一个个活生生的患者,她拼尽全力,希望将他们跳跃着的心脏从危险的悬崖边拉回。

  在这个过程中,属于平凡人的人生故事随之展开:患有遗传性马凡综合征的女孩性格乖张,其实内心柔软,因为体恤家中情况提出尽快手术的要求;外表看似坚强的男性因为医药费情绪失控,实则作为单亲爸爸的他通过自己的手艺同时照顾重病的母亲和儿子;起早贪黑的老人辛苦攒钱五年,只为了让小外孙能够做上手术,获得继续生存的机会……一簇簇爱和善意的光芒汇集在一起,照亮了整部作品的底色。与此同时,严肃的社会议题如医患关系、儿童疾病、重病知情权等在剧中也有所涉及,这也进一步拓宽了作品的表达边界。

  当女性撕下标签,也就卸下心上的重担

  “副院长的前女友,堂而皇之地成为了心脏中心的头儿。”这则没来由的绯闻让安和医院上下审视唐佳瑜时,都戴上了一副颇具玩味色彩的眼镜。好在,唐医生始终抱着“我有什么好生气”的态度,一门心思“搞事业”。这份淡定心态并非凭空升起,而是一路上遇到的坎坷,让她早已练就了一颗大心脏。本科毕业时,心外界泰斗薛正伦用“不收女生,请勿尝试”八个字将唐佳瑜挡在自己的研究生门外。可以说,早在唐佳瑜正式成为一名心外科医生前,她就感受到弥漫在这行的巨大压力和随处可见的偏见。

  手术室里治病救人外,唐医生的另一条事业线发生在实验室中。在同仁的帮助下,唐佳瑜成功研发了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2011年,我国第一颗“全磁悬浮人工心脏”自主创新研制成功,到去年,我国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作为国内首部将镜头聚焦该项医疗事业的剧作,《关于唐医生的一切》的双线故事中,无论是手术操作,还是研发过程中动物实验、质检受挫等阶段,都没有出现太明显的专业短板,这也为作品成为一部合格医疗剧奠定了基础。

  诚然,《关于唐医生的一切》有其不能免俗的一面,出轨的丈夫和不圆满的原生家庭还是给唐佳瑜贴上了一张“女强人难两全”的标签。好在,足够丰满的剧情和人物让观众和唐佳瑜的同事一样,对她逐渐摘下了那副有色眼镜,唐医生就此不必再承担太多的期待。她可以在职场上受挫后退缩,面对难理的感情关系亦有资格踌躇徘徊,唐佳瑜是医生、是女性、更是一个人。

  “CP点到为止”“不披着医疗皮谈恋爱”“感情线不抢戏”……在《关于唐医生的一切》的好评中可以见到不少类似的留言。不是“霸道女总裁”、舍弃“高甜”姐弟恋,正是这份留白和不言语破解了当下的女性题材之困,造就了一个更具人情和人性的“唐医生”。(文/记者王筱丽)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阿根廷总统米莱

  • 在高原高处追寻星辰大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年来,北京市延庆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相关产业产值达23.3亿元。天气渐冷,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中关村延庆园内的低空经济产业园依旧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
2024-11-19 09:50
据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团队在最新研究中给出了一个涉及两种简单分子间反应的精妙解释。
2024-11-19 09:47
利用样地观测数据、空间分析和树线模型模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梁尔源等人系统分析了尼泊尔珠峰国家公园和安纳普纳保护区混交林树线,揭示了糙皮桦和喜马拉雅冷杉的种群更新动态和树线位置变化。
2024-11-19 09:46
机器人服务员、咖啡师、宠物……各种机器人让人目不暇接。自动载人飞行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智能驾驶技术遍布“海陆空”。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广东深圳举行。
2024-11-19 04:55
近日,记者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野保科开展的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普查中获悉,神农架现有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710种,比原来的493种增加217种。
2024-11-19 05:00
北京时间11月15日23时13分,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自中国空间站建造以来,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开展了百余项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阶段性研究成果持续产出。
2024-11-18 10:27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研究员课题组、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张旭院士课题组和北京师范大学吴倩教授课题组合作,深入解析了人类背根神经节(DRG)发育过程中调控多种感觉神经元分化的多层级信号通路,并成功构建了人类DRG类器官(hDRGOs)模型。通过比较人类和小鼠的感觉神经元发育,研究人员发现两者在发育进程、基因表达谱和细胞亚型上存在差异。
2024-11-18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民航高校应发挥特色优势,形成“航空+”的多元化低空经济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低空经济科技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2024-11-18 10:21
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成员正在围绕近期发射任务进行产品研发。日前,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2024-11-18 10:16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已于11月17日21时25分受控再入大气层。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于2024年1月17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入轨,装载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
2024-11-18 10:14
一声战机轰鸣划破长空,一柄银色利剑直冲天际。此次歼-35A敢于摘掉面纱公之于众,不是因为它不再神秘,而是因为它拥有基于实力、能力、国力上的强军自信与大国自信。
2024-11-15 09:20
我国科学家目前已完成八条全球主要海沟深渊的载人深潜科考,创造多项世界载人深潜作业和科考新纪录,在深渊深海地质、生命与环境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发现和科考成果。
2024-11-15 09:16
我们必须坚持科技创新的战略先导地位,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中赢得主动权。
2024-11-15 09:12
该项技术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莞磁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
2024-11-15 09:12
120公斤推力级涡喷发动机KP12可配装多用途无人机开展灾情监测、空中消防、物资投送、通讯中继等。
2024-11-15 09:11
可满足海洋、减灾、气象等多个行业的业务需求。
2024-11-15 03:20
日前,《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严建兵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玉米籽粒脱水的分子机制,为快脱水宜机收玉米品种的培育奠定重要基础,我国宜机收玉米品种培育有望进一步“提速”。
2024-11-15 03:20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国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其光能利用率创造了世界纪录。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期刊发表。
2024-11-14 04:55
中国石化在天津南港正式投用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年处理能力超260万吨。
2024-11-14 05:05
13日,全球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光伏发电单元成功并网,成为全球率先成功并网的最大海上光伏项目。
2024-11-14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