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谭卓:那些无法定义的角色里盛满了表演的勇气
首页> 文娱频道> 明星 > 正文

谭卓:那些无法定义的角色里盛满了表演的勇气

来源:文汇报2022-06-20 08:08

  谭卓今年亮相不少。电影《出拳吧,妈妈》在电影市场整体冷清的背景下上映,拳击题材是华语片洼地,她从2018年就开始准备,然而并没能挽救这个女拳手的故事。不过还好她有爆款剧《对手》,丁美兮在特工和家庭女性间切换的状态,正是演员与角色的映照。

  当我们谈论到一位演员时,往往会下意识地通过胶片的序列去回溯其过去的角色,寻找关于表演的少年时代,也看到演员的成长期,但对于谭卓来说,这项规则好像不是那么适用。回看谭卓的表演序列,你就能发现这种特殊性。出道即是与娄烨合作,彼时的谭卓适才26岁,在片中饰演女工,总是半扎着头发,在车间的轰鸣声中、路边摊的油腻色泽旁,又或是斑驳灰暗的出租屋内来来回回,低垂着眼睑。即便是在这最早的银幕亮相里,她也称不上是位少女。

  到了《我不是药神》这里,谭卓迎来了她的转折点,为了白血病女儿跳钢管舞的刘思慧,只以母亲的面目出现,即便是在这些展示女性身体的时刻,她身上的母性光辉也依旧包裹住了所有属于性吸引力的美。“包裹”这个词用来形容谭卓或许是合适的,在这些年的演艺生涯里,她一直试图在用角色包裹住自己。

  剪掉少女期

  没有少女期对于一位女演员来说,很难讲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有的演员少女期太长,惊艳过后必然伴随长久的同质期,周冬雨或许是个例子,已然影后加身的她,至今还在与角色的少女期缠斗。对于更多的流量小花而言,不管是她们自己抑或资本、粉丝,主动或被动都难以摘掉少女的头衔。

  谭卓则与之不同,她似乎从一开始踏进银幕之时,就已经修剪掉自己的少女期。此后,那些与少女相关的词汇就更没有在谭卓身上出现过。她很美,但却很少在电影里展现美。《Hello!树先生》里,她把自己变作一个乡野女性,乱铰的短发毛毛茬茬,花围巾盖住半张脸,厚袄子掩住身体。但这对于谭卓来说,刚好才是张小梅本身。类似的,还有《暴裂无声》里的翠霞,涂黑的面颊,盘腿坐在炕上,裤子肥厚得有些行动不便。除了找儿子,一切都不重要,在夜晚烧起纸符拜拜胡半仙,是她的认知体系里让儿子回来的唯一念想。

  这不禁让人想起谭卓自己对角色的一些“怪癖”:“高兴就演,不高兴就不演”,对角色的拒绝,可能就因为一个发型。有一次一部文艺片,角色都谈好了,但谭卓最终在试镜后退意决绝,仅仅因为对方给角色设计了麻花辫。在谭卓看来,这个角色是个空灵的女孩,“一个非常出世的人……不可能产生这么实的发型”。

  所有的选择最后都会有微妙的汇合点,总之我们看到了现在这样的谭卓。这种叛逆或许也来自她现实里富足的少女时期。母亲从过政,经过商,做过老师,家里开过夜总会,家庭教育开放而自由。不缺乏,是她少女期的关键词。不缺乏的另一面则是有选择,于是这种不缺乏蔓延开来,生长为成年期谭卓定义自己演员身份的标准,并最终生长为她的“挑剔”。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之于女演员、之于主流银幕审美的反叛。或许这也是为什么直到在《我不是药神》,甚至于正的《延禧攻略》后,谭卓才算是真正进入主流的、商业的视野。

  另一种表演

  在谭卓的人生里,也存在着诸多戏剧性。她曾谈到自己在做演员后有过一次转折点的改变,起因是2013年的一次溺水。原本会水的她,在一次偶然的戏水过程中,突然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得救后,谭卓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恐水期。这对于她近乎开化,她自己则用蜕壳来形容这个突变。一个很明显的转变是,原本只聚焦于文艺作品的她,在这之后开始接商业作品了,也开始承认挣钱的重要性,并花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如果没有这次意外,或许我们便没法看到《延禧攻略》里的高贵妃——这个“恶女”角色,对于谭卓来说更像是一次压抑的自我释放。这也并不与她之前演过的那些文艺片矛盾,大众化与通俗性就像是演员挖掘自己的另一种渠道,那不过是另一种表演。就好像与《如梦之梦》这样的话剧较之而言,再文艺的电影甚至都要成为通俗性的产品。

  《如梦之梦》的主角永远是顾香兰,顾香兰的符号性太强,以至于是谁来扮演她、成为她,少女、青年抑或中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女演员们通过顾香兰获得了什么,又成为了什么。谭卓一演青年顾香兰就是八年,舞台上与镜头前不同,每一次表演都是一次角色的人生。如果你看过《如梦之梦》的现场,就会感受到谭卓身上的那种辐射力,直直从戏台上搭建的楼阁里,从她情绪发泄时掀翻的桌椅茶盏里,打破那声色场所流光溢彩下的暗水深流,一路碎到观众心头。那是表演的触须,通过另一种途径,抵达了表达的终端。

  母亲的容器

  谭卓演过很多母亲,但唯有《我不是药神》里的刘思慧被大家谈论最多。每一个演员都有一个这样的角色,定义他们或她们。谭卓当然可以被母亲这个角色定义,但她饰演过的母亲,还有更多层面值得探讨,我们或许也可以从中窥探到一些“中国式母亲”的图谱。

  在《西小河的夏天》里,谭卓饰演的母亲杨惠芳身处典型母亲的困境,事业和家庭的平衡听起来已经是老话题,但在这里,杨惠芳的事业似乎更近一步,它不再是抽象的、面目模糊的家庭的二元对立面,而是具体的、现实但又务虚的越剧。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艺术理想,对于大多数母亲来说,这个词语无异于奢侈品。它所需要的敏感、投入、狂野,都是母性的对立面。她会在排练完后细细收起长袍,却关注不到儿子把纹身贴印到了脸上;她会因为自己要评梅花奖而敲边鼓让老公多带孩子,却也同时会在争吵中呵斥对方“你去找个老妈子”。一位母亲并不以经营好家庭为理想,这在传统观念里几乎等于渎职。但我们也必须承认,现实里确实存在着无数个杨惠芳,而谭卓,则让自己成为了杨惠芳们胆量的容器。那场夜晚骑着单车疾行的戏,和娜拉的出走有异曲同工的情绪泄洪。我想,这里或许也盛满了谭卓的勇气。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母亲,应该要算《误杀》里的阿玉。《误杀》的戏剧焦点,除却肖央饰演的李维杰,剩下的一半都落在阿玉和拉韫这两位母亲的交锋上。如果说陈冲是利刃,那谭卓就是刀鞘的存在,用她的温吞、怯懦和闪躲接住每一次拷问的锋芒,而正是这所有向内而生的表演,让她在保护家庭时才会闪现的坚强显得如此坚韧。

  随着时间的演进,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那些曾经在银幕上明目皓齿、少女成名的演员们,也逐渐走到了饰演母亲的年纪。而观察她们所饰演的不同母亲角色与她们个人特质、过往角色的勾连,就仿佛看到了不同女性成长的序列。郝蕾似乎更熟稔于恣意一些的母亲角色,她在《盛夏未来》里有了母亲身份之外的新人生,又在《春潮》中身为人母的同时,亲手撕裂与自己母亲的关系。相比之下,周迅饰演的母亲则在夹杂生活气息的同时,又自带她本人的灵动。在《第十一回》里她会假装大肚子和自己的女儿吵架,在《小敏家》里则会背着自己的孩子偷偷谈恋爱。但在没有少女期的谭卓身上,你却看不到这样的演变,她好像是就这么硬生生地走下来,把自己变成了母亲的容器。

  一个传闻是,不少中生代女演员会尽力避免饰演母亲的角色,因为这意味着将她们定型,在向青春献媚的审美潮流中,这大约和失去年轻化角色划等号,而市面上给到中年角色的作品,不管是表演空间还是戏剧焦点都不容乐观,母亲则更少。但谭卓似乎并不忌惮,她是如此自然地一脚踏入母亲角色的洼地,就好像《我不是药神》里的刘思慧,为了成为一个有机会拯救女儿的合格母亲,她居然做着最不符合母亲身份的事。但那,又恰好是最为母性的时刻。

  (文/闵思嘉)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建德:“以花为媒” 打造春日消费新场景

  • 乌鲁木齐社区文化丰富居民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探索地球的征程离不开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创新。海底两万里,书写新传奇。
2025-03-24 12:09
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开启种业创新的新赛道。
2025-03-24 08:53
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也将在论坛年会期间发布。
2025-03-24 08:49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当日在京启动2025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发布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
2025-03-24 04:55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日前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
2025-03-24 04:55
青藏高原湖泊既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也对其有重要影响。我国科学家研究评估了近36年间气候变化给青藏高原湖泊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显著,
2025-03-24 04:55
记者22日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获悉,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备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内的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达1135.99万吨。这是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田。
2025-03-24 05:25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就跨越30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启新一年的追花之旅。跟着帮扶团队,蜂农李光强学到了真本事:以前有蜜就割,蜜蜂饿肚子出逃;现在留蜜补蜜,提高采蜜效率。
2025-03-20 09:53
对人性温度的感知,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对公共利益的坚守,这些人类独有的认知维度,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2025-03-20 09:52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分解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
2025-03-20 09:49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
2025-03-20 09:40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