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两部影片累计观影超2亿人次,总票房达97.79亿元 《长津湖》的成功密码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影动态 > 正文

两部影片累计观影超2亿人次,总票房达97.79亿元 《长津湖》的成功密码

来源:人民日报2022-03-18 10:3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图为《长津湖》剧照。资料图片

  图为《长津湖》剧照。资料图片

  核心阅读

  日前,随着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票房突破40亿元,《长津湖》系列电影总票房达97.79亿元,累计观影超2亿人次。由《长津湖》和《长津湖之水门桥》组成的系列电影刷新中国影史多项纪录,而它的创作过程也同样传奇。电影诠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也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里程碑。

  剧本从13万字改至6万字,3名导演联合执导,拍摄周期横跨两个冬季,集结了七八千人的演员队伍,整合了86家国内外后期特效制作公司,影片字幕滚动人名超过1.2万个……日前,随着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票房突破40亿元,《长津湖》系列电影总票房达97.79亿元,累计观影超2亿人次。《长津湖》系列电影刷新中国影史多项纪录,成功的背后,是中国电影人一次充满使命感的战斗。

  集 结

  “希望这部电影可以让先烈们被更多人记住,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2019年7月,《长津湖》项目正式启动。这是一部超大规模的影片,对投资和主创人员的要求都极高。尤其困难的是,影片准备作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的献礼影片在2020年秋天上映,时间紧迫。

  就在拍摄班底刚刚建好的时候,2020年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令拍摄被迫推迟一年。一年间,徐克、陈凯歌和林超贤3名导演先后加入拍摄团队。

  “拍长津湖战役这个题材,很有压力,也很有意义。”林超贤还记得当初接下剧本时的心情。

  “完成剧本、结构的分工后,有十几个协调组针对服化道、演员、拍摄计划等进行协调沟通。”总监制黄建新说。

  宁静恬美的江南水乡如画卷般徐徐展开,战士伍千里捧着大哥伍百里的骨灰回家了。他告诉爹娘,战争结束,来年开春要给家里盖新房子。转眼间,部队传来召集令,七连所有战士应召归队,伍千里再度与家人告别。

  这是电影《长津湖》的开篇。“回到家乡与为国出征,连接起来就是家国。”陈凯歌说,“我们要通过电影呈现出战争的残酷和牺牲的意义,只有这样,年轻人才能感知到胜利来之不易。”

  历史顾问王树增说,战争发生的盖马高原属于高寒地带,长津湖之战时,最低气温甚至低于零下40摄氏度。“由于当时国力所限,奔赴战场的绝大部分战士的防寒衣物都是不全的。而美军不但武器装备是一流的,被服装备也是一流的。在冰天雪地当中,两军交战时我军将付出怎样的代价可想而知。”王树增说,“但就在这样的装备差距之下,我军还是毅然入朝作战打击侵略者。只有客观表现出这样的差距,精神的伟大才能更好凸显。”

  电影中有这样一场戏:火车上的入连仪式后,伍万里拉开车门,车厢外,峰峦叠嶂中的长城映入眼帘,笼罩在万丈霞光中,战士们为眼前所见而震撼。而在原剧本里,这个场景原本并没有如此壮美,是陈凯歌进行了放大:“长城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它始终顽强地存在,它是一个精神上的象征。御敌于国门之外,这一车人就是血肉长城,这个寓意升华成一种精神力量。”

  总制片人于冬表示,制作这部电影可谓“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长津湖》是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抗美援朝电影,希望这部电影可以让先烈们被更多人记住,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于冬说,“当年的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奇迹,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至今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中,鼓舞人们直面任何困难。”

  锻 造

  “拍好这部电影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职责”

  《长津湖》中,伍千里从战场返乡,见到弟弟伍万里后一起玩耍打闹,伍千里将伍万里团成“包子脸”。这一幕在《长津湖之水门桥》中再度出现。关键时刻,伍千里将重任交付伍万里,他再次将伍万里团成“包子脸”。饰演伍千里的吴京说,这其实是平时他与儿子玩耍时的动作,他将其运用到电影中,希望将人物塑造得更加有血有肉。

  陈凯歌尤其强调人物塑造对电影的价值和意义,“一部好电影,说到底是讲关于人的故事。”《长津湖》系列电影以英雄连队七连及其兄弟部队为主线展开,“我们下了大力气琢磨伍千里、伍万里这两个人物,希望由两人的兄弟情扩展到整个七连,我认为《长津湖》是由兄弟情凝结起来的一个战斗故事。”陈凯歌说。

  在吴京看来,身为连长的伍千里像一个兄长,要照顾全连157名战士,希望他们安全回家,“他背负了很多情感和责任,是一个内心很柔软、外表很刚强的人。”

  伍万里的扮演者易烊千玺在谈到伍万里这个角色时说:“战争让他蜕变为一名真正的战士,他不再追求成为一名英雄,而是逐渐懂得了自己的使命。”

  在徐克以往的拍摄经验中,大多数情况下是导演提出想要的效果,再由演员去实现,而这一次拍摄《长津湖》让他体验了前所未有的感受。“演员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往往是他们自己提出想要达到的程度,这是我从来没有过的体验。我没见过哪个剧组的演员可以为了每一场戏不断讨论,他们和我沟通的频率几乎是每天一次甚至几次。”徐克说。

  每天拍摄结束,演员们总会聚在一起讨论今天拍得怎么样、明天要怎么拍。“他们把自己变成了一个集体,把生活里的情感带入电影,所以影片中的一举一动都非常真切。故事里的人物打动了每个人,拍好这部电影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职责。”黄建新说。

  冲 锋

  “每个人都特别投入,拼尽全力克服了所有困难”

  回想影片的拍摄过程,“高难度”是导演们口中绕不开的词。有时算上工作人员有六七千人同时在现场工作,许多戏份涉及夜景,制作需要大量特效合成……一系列超出以往经验范畴的问题让拍摄遇到了不小挑战。

  黄建新举例:“比如坦克,我们的坦克道具是能跑起来的,坦克在拍‘仁川登陆’时是全新的,但后面要砸烂,如果协调不好,拍摄顺序错误,坦克就没了。”

  “寒冷是最大的问题。”徐克说,为了让观众有更真实的感受,拍摄在极低的温度中进行,“普通人连正常说话都困难,演员们则既要说台词又要表演。”

  此外,拍摄在风雪中战斗的戏份时,不能只靠自然风、自然雪。剧组中光吹风组就有3队人马。“这是一项很大的工程。每换一个场景,都要花很多人力和时间去布置造风工具。”徐克说,更难的是造雪,“片中时常需要飘在空中的、飘在背景中的、飘在人脸上的3种雪相组合,地面上的雪还需要考虑安全问题,要让演员站得住、能够顺利完成动作。”

  “3名导演极尽所能,每个人都特别投入,拼尽全力克服了所有困难。”黄建新说,“对抗美援朝历史极为熟悉的陈凯歌导演负责把握历史基调,将人物的刻画及情感表达发挥到极致;徐克导演以其擅长的电影技术和对商业片的把握度,彰显极具想象力的美学表达;林超贤导演对动作戏与战争场面严格把握,让观众感受到强烈而真实的体验。”

  拍摄过程让演员们印象深刻,也感触良多。吴京回忆,有一天拍摄时最低温度逼近零下37摄氏度,演员们都穿着加厚内衣、保暖衣和厚棉衣。到了片场,由于风不够大,导演安排风炮吹雪。“风顺着脖子往身体里灌,把我们的半边脸都吹麻了,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但还要睁着眼。” 吴京说,“当时我们想到,当年的志愿军战士缺衣少食,却依然顽强承担着自己的责任,让人肃然起敬。”

  抵 达

  “中国电影人有责任、有义务发出自己的声音”

  《长津湖》系列电影中有很多战争场景,火光冲天,令人感觉身临其境。这样的效果,有赖于特效技术支撑。“现如今,我们是用技术实现电影,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于冬说,“过去拍这么大规模的战争电影都是用航拍,调动超10万人的队伍参演,爆炸全是真的爆破。但在《长津湖》中,演员面前的爆破点是很小的,通过特效技术加以放大。”

  《长津湖》和《长津湖之水门桥》先后调动了86家后期制作公司参与特效工作、技术支持,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国公司。于冬说:“我们把国内优秀的技术力量都集结到这两部电影里,这次合作真正体现了中国电影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同类题材世界一流水平。

  不仅如此,电影里每个人物的造型、行为、情感的设计和实施,都至少做了10轮以上的测试,用上千幅图纸固定下来,以便在拍摄中能够准确完成所有细节。“这是一个特别复杂的制作过程。”黄建新说,《长津湖》在3个导演大组并行拍摄的基础上,又建立了一个“枢纽中心”,统一处理拍摄需求、汇集拍摄素材、完成后期制作。

  于冬认为,两部影片的成功,对中国电影行业有着重要意义。“影片开拍时,从全球范围来看,票房超过10亿美元的电影还比较少。《长津湖》系列电影的成功,不仅是票房成绩好这么简单,对于提振中国电影行业信心具有里程碑意义。”于冬说。

  有网友曾问电影《长津湖》有没有“彩蛋”,有人这样回答:“当你走出影院,看到我们今天的生活,山河无恙,就是最大的‘彩蛋’。”

  回顾拍摄历程,于冬说:“国际上关于这场战争的描述多以西方角度为主,中国电影人有责任、有义务发出自己的声音,让全世界知道这场战役的真相。”本期统筹:曹雪盟 制图:蔡华伟 记者 刘阳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藏山南萨热路跨江大桥建设进展顺利

  •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6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MWC上海2025)上,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集中亮相。
2025-06-20 10:21
每年春天,在南半球夜空的指引下,数十亿只布冈夜蛾会向南迁徙1000公里,到达澳大利亚的阿尔卑斯山脉。
2025-06-20 10:21
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教授梁亮亮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刘小钢团队,在镧系元素掺杂光子雪崩上转换纳米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5-06-20 10:21
几十万年前,不只是我们“毛茸茸”的祖先在奔跑、狩猎、生火,还有许多其他“人类亲戚”也栖居在地球上。
2025-06-20 10:21
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eDNA工程中心张玮研究小组在四川稻城海子山保护区的从前措,完成了一次令人兴奋的“生命寻宝”——发现并命名了一种全新的藻类。
2025-06-20 04:40
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2025-06-19 19:13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干细胞储备耗竭及其引发的组织再生与稳态维持能力下降,是机体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特征。
2025-06-19 09:56
设立20多年来,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有力支持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自主组建、带领研究团队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研究。
2025-06-19 09:55
今年以来,DeepSeek“破圈”跻身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顶流”,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多个应用场景……
2025-06-19 09:53
海洋给人的传统印象,一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靠天吃饭。渔民们世世代代出海撒网,找鱼靠经验、收成靠运气,虽然要受天气、季节、水文等的影响,却从不担心无鱼可捕。
2025-06-19 09:57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揭示了蚂蚁的演化历史和蚂蚁社会系统的演化机制,并系统解析了推动蚂蚁社会行为、社会分工、社会组织结构演化的关键基因。
2025-06-18 10:20
“一个20平方米大的水池,他在那边赶,我在这边捞,下网好几次,才捞上来两条鱼。2022年底,东星斑养殖遇到严重的病害,特别是一批鱼连续10多代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存活率低,市场效益不好。
2025-06-18 10:19
“当那些紫花的、圆粒的、矮茎的、皱荚的豌豆在园中悄然生长,孟德尔杂交实验里的一个个豌豆性状仿佛穿越时空,跃然眼前。这种遗传背景修饰主效突变的机制,为理解复杂性状背后的表型可塑性与遗传调控层级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
2025-06-18 10:18
此外,团队还首次捕捉到热流下声子的“非平衡态”:在界面附近约3纳米的狭窄区域,声子分布明显偏离了平衡状态。”   高鹏进一步说,当电子显微镜化身为洞察原子热浪的“超级温度计”,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热操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
2025-06-17 10:04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在无人机物流、农林植保、紧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中进行前期测试。 欣旺达从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重要供应商起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跻身前十,并在储能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
2025-06-17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