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雅俗共赏应成为文艺片的追求——从《柳浪闻莺》展现中国美学说起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影动态 > 正文

雅俗共赏应成为文艺片的追求——从《柳浪闻莺》展现中国美学说起

来源:新民晚报2022-03-15 10:2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江南烟雨,戏腔婉转,在商业片随处充斥的年代,在电影院看到这么唯美的电影,仿佛一杯清甜的下午茶,惬意舒适。

  《柳浪闻莺》改编自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的系列小说《爱情西湖》中西湖十景之一,在这个阳春三月,显得恰如其分。影片中无论是对爱情的刻画,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对东方色彩的表达和传承,都值得回味。

  关于爱情,只要热烈地爱过,就足够文艺与浪漫。

  电影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江南越剧团中两个女生,垂髫和银心,与一个青年画家工欲善之间的情感纠葛。女小生垂髫天资聪慧,花旦银心单纯善良,她们从小在剧团里一起长大、一起唱戏,彼此相知相惜,但两个人的性格是完全不同的,垂髫视戏如命,是典型的艺术家品性。银心则在世事变迁里更有弹性,也更有生命力。

  工欲善这个角色的出现打乱了原本的平衡。

  感情是自私的,也是富有侵略性的。两女一男的情感,到头来终究会有人被辜负,有人受伤害,这是必然的结局。

  “为艺痴,为爱狂”就是三位男女主的写照。或许,对于他们来说结局是否圆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过程中燃烧自己。热烈地爱过这件事本身,就足够文艺和浪漫。

  “桃花扇”是贯穿整个故事的最大线索,扇子作为传统文化元素之一,也是影片中最为重要的道具,推动叙事的同时也成为了主人公情感发展变化的物化意象。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梁山伯用扇遮挡,祝英台用扇既是暗示又掩饰内心的羞涩;影片中的桃花扇,工欲善与垂髫初遇时,则是工欲善赠予垂髫的定情信物,是遮掩和暧昧。虽然是定情,但对于垂髫来说,爱情固然重要,但是姐妹更重要,舞台更重要。

  她不是为了爱情就放弃事业的人,并且她也知道,她和工欲善没有办法过世俗的平淡生活。所以,垂髫与工欲善的情感发展,正如第一次借扇,第二次还扇,第三次送扇,第四次退扇,无疾而终。

  东方色彩美学的审美意趣在影片中得到体现。“太美了”是存在很多影迷评价中的一个关键词,西子湖畔,蒙蒙的烟雨中,隔着扇子,男女主一个眼波流转,一个眉目含情,营造出独一无二的江南氛围感。中国式美学,一下子能把人拉回到上世纪90年代的江南。

  这种独特的艺术气质在表现形式上因为戏曲的存在变得多元丰富。江南风情的展现,让影片有了不一样的影像质感。这种质感仿佛穿过眼睛,散发出杭州西湖湿漉漉的雨的味道。一切的感受,都变得非常具象,包裹着人的五官,翠绿、青绿、墨绿、潮湿、黏腻、浪漫、温柔、敏感、暧昧,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可圈可点的地方太多,除了以上提到的对情的刻画、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使用,以及对东方色彩美学的表达,还有矜持克制的台词、婉转融入的配乐、流畅唯美的运镜以及演员契合的表演……都为这部电影增色不少。

  好的文艺片其实应该做到雅俗共赏。既有导演的个人表达,又能让大多数人看懂、看明白,领悟到要表达的东西,这才是文艺片的最高境界。某种程度上,《柳浪闻莺》做到了雅俗共赏。从叙事层面,很流畅、很通俗,也很容易看懂。从画幅呈现,戏曲元素的运用,包括拍摄手法上,是艺术的,有高度的审美自觉性,展示了中国美学。

  这部适合春天看的电影,扑面而来,值得一看。◆春光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首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

  • 京哈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盘锦段主线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智慧光源大脑”是国内首个同步辐射人工智能数据解析平台,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同步辐射实验产生的海量复杂数据。
2025-06-24 09:43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半年,近日,有媒体采访多位科研人员,梳理新科普法落实效果。受访的多位科研人员表示,新科普法为科研人员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2025-06-24 04:50
6月初,依托东南大学共建的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6G广域低空覆盖的无蜂窝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赋能低空经济、数字能源、智能制造等应用场景,有望催生千亿级产业链,助力南京打造“6G之城”。这是东南大学勇挑硬核科技创新大梁,支撑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缩影。
2025-06-24 05:00
从国铁集团获悉,近期,沪昆高铁杭州东至长沙南段(以下简称“沪昆高铁杭长段”)安全标准示范线建设拉通试验圆满成功,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最高试验时速达385公里,各项设备指标表现良好。
2025-06-24 05:00
构建新农科人才“四新”培育目标体系。
2025-06-24 03:45
专家建议,预防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每日需用38℃以下温水泡脚,擦干后检查趾间有无破损,穿透气棉 袜与宽松鞋,并每年至少做一次足部血管神经专项检查。基因疗法主要是通过刺激血管生成来改善近端肢体的血液流入,从而改善单个血管小体中的血液再分。
2025-06-24 09:31
既能上天飞行,也能踏海遨游,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AG600“鲲龙”飞机,正是这样的“跨界”航空装备。近期,“鲲龙”喜讯频传——4月20日,获颁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5月6日,批产首架机总装下线;5月18日,顺利完成生产试飞;6月11日,获颁中国民航局生产许可证。
2025-06-23 09:32
记者从展会上感受到,过去几年氢燃料汽车的发展倒逼氢能产业的发展,而今,氢能的应用从燃料电池车的单一赛道向其他行业辐射。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丰田中国氢能事业总部领域长真锅晃太表示,中国实现2035年百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规模的目标面临挑战。
2025-06-23 09:31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血液病医学部高晓宁教授团队和周杰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Oncogene》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首次揭示PHF19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致命开关”作用,为破解白血病复发耐药难题带来全新解决方案。团队首次阐明WTAP-PHF19调控轴的双重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这相当于找到了癌细胞的“能量总控开关”。
2025-06-23 09:29
科研之路道阻且长,如何选对方向?如何坚定信念走得更好、走得更远?我们邀请了几名在不同领域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请他们讲述自己当初为何选择投身科研,并勇毅前行、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的故事。
2025-06-23 09:27
一种能够为任何3D打印器官快速设计血管网络的计算模型,可能让我们离无需供体即可移植人工肝脏、肾脏或心脏的目标更近一步。研究人员利用模型,为一个由肾细胞3D打印而成的1厘米宽环形结构设计了由25条血管组成的网络,整个过程仅用了几分钟。
2025-06-23 09:22
在6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MWC上海2025)上,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集中亮相。
2025-06-20 10:21
每年春天,在南半球夜空的指引下,数十亿只布冈夜蛾会向南迁徙1000公里,到达澳大利亚的阿尔卑斯山脉。
2025-06-20 10:21
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教授梁亮亮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刘小钢团队,在镧系元素掺杂光子雪崩上转换纳米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5-06-20 10:21
几十万年前,不只是我们“毛茸茸”的祖先在奔跑、狩猎、生火,还有许多其他“人类亲戚”也栖居在地球上。
2025-06-20 10:21
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eDNA工程中心张玮研究小组在四川稻城海子山保护区的从前措,完成了一次令人兴奋的“生命寻宝”——发现并命名了一种全新的藻类。
2025-06-20 04:40
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2025-06-19 19:13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