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人世间》:真情让年代剧出圈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人世间》:真情让年代剧出圈

来源:天津日报2022-03-01 10:1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央视开年大戏《人世间》步入尾声,已累计吸引超4亿受众观看,豆瓣网友打出8.1的评分。这部让人看得感动、揪心,产生共情的电视剧,改编自梁晓声的“茅盾文学奖”获奖同名小说。在这部跨越50年历史的现实题材当代大剧里,人人都是主角,每个人都能在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用真实感人出圈,引发全年龄层感慨。《人世间》何以打动观众?近日,记者采访了该剧主创,或许我们能从中得到答案。

  “唤醒”父辈的故事

  《人世间》里,从东北某省会城市走出的一群平民子弟,伴着时代巨力的推转,跌跌撞撞地寻求心中的理想生活。横向上,《人世间》以绵密的叙事,讲述家庭温情、子女奋斗;纵向上,它怀有史诗的雄心,试图勾勒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图卷。过年陪父母追剧的“90后”“00后”,一开始只是“旁观”着父辈的生活,却不经意间被缓缓席卷,直到双眼盈满热泪。

  剧中,大哥周秉义为了不辜负未婚妻冬梅而放弃升迁机会,二姐为了爱情与理想远赴贵州,三弟周秉昆则是背着亲友偷偷接济郑娟一家。尽管现在的年轻观众已经很难理解这些选择,但这就是20世纪那些真实人物的真实选择。作家梁晓声从真实性入手写出了鸿篇佳作,编剧王海鸰则从更多细节上充实剧情的真实性。

  这部史诗级的现实题材小说,从1972年讲起,讲的是北方一座省会城市周氏一家三代、十几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堪称“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在导演李路过往的作品中,既有描写小人物平凡生活的《老大的幸福》,也有紧贴时代脉搏、弘扬正义之声的《人民的名义》和《巡回检察组》,用真实的演绎和创作引发观众的心灵共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作为导演和制片人的李路表示,“一部剧制作精良、阵容强大是必备条件,但不能舍本逐末,‘内容’才是最重要的,而‘立意’也就是思想,更是总揽一部剧格局高度的最重要坐标”。

  李路说,《人世间》还没有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买下了改编权。担任《人世间》编剧的王海鸰,曾写出《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大校的女儿》等剧。李路和编剧王海鸰逐字逐句地沟通剧本,直到拍摄后期,还在调整剧本。“我们做过大量的案头工作,对故事的讲述,对人物的描绘都做过认真的推演。”李路说,“把115万字的文学名著搬上荧屏,涉及大量的取舍和增删,光剧本就做了三年,王海鸰对中国人的人情人性、伦理观念都有很深的理解。”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起《人世间》打动自己的部分,王海鸰说,是作者写作的主旨,“是为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呐喊,为他们说话。主角周秉昆和我是同龄人,这个年代是我亲历过的。”通过《人世间》她真切感受到上世纪70年代底层老百姓的生活,“他们这么穷,这么苦,依然能够顽强生活。那时候那么困难,大家还能一块度过来,真的不易。”对于原著相对厚重、深沉的底色,王海鸰有自己的看法,“原著的底色是钢铁色的、青灰色的,虽然让人感受到主角的坚韧和顽强,但同时也是沉重的。我个人的生活态度,是希望看到更多明亮和温暖的部分。”

  王海鸰也坦言,这次改编的难度其实很大,“《人世间》是纯正的严肃文学,严肃文学最大的特点是写人,没有过多的故事,没有过多的戏剧性。”这一特性和影视剧本是完全相反的方向,“剧本改编需要故事性和戏剧性,除了通常所需要的外化,要把所有的心理活动、描述都通过影像外化出来,要有巧合,要有起伏,要有波折,这就是最大的难度。”让王海鸰庆幸的是,她遇到了极为宽容的原著作者和制作团队。“我特别感激梁晓声,我觉得他非常理解我,不干涉我,因为他要说的全在书里了。”王海鸰也认为,一个好的编剧不应该失去自我,“编剧应该有自己的看法和取舍,如果一味征求意见,说东墙不好就拆东墙一块砖,说西墙不好就补一块,编剧到这个地步会十分糟糕。”

  李路说,文学界已经很少有人敢去“碰”时间跨度这么长、这么大部头的作品了。文学界对梁晓声有个评价,说他写的是“好人文学”,《人世间》讲的就是善良的周家人在半个世纪里的命运转换,作品聚焦的是小人物,梁晓声写作的初衷就是“把从前的事讲给年轻人听”。周家人生活的光字片,包含仁义礼智信五条巷子,它们构成了一种象征,代表瞬息万变甚至喧嚣浮躁的时代里,一种坚固的、不可磨灭的价值。李路说:“我拍《人世间》,也是想通过展示父辈的故事,让现实中已经衰老沉默的他们‘开口说话’,对当下社会实现一种‘唤醒’。”

  最打动人心的是情感

  《人世间》像是一本老相册,或许照片会泛黄、字迹会模糊、纸笺会折角,但其中刻画的每一张面孔、复现的每一帧画面、记录每一段记忆,在平实走心的打磨下,总能在温情中孵化出最坚实的力量,让人一打开就不忍放下,潺潺流水般的温情,在滋养心田中震撼人心。

  《人世间》中,周家小儿子周秉昆是全剧的核心人物,没有哥哥周秉义的完美,没有姐姐周蓉有个性,但有着一颗纯朴善良的心和敢于担当的勇气,周秉昆的心胸算不上宽广,会跟父亲怄气,但他却有担当,愿意为家人牺牲,在家照顾瘫痪的母亲,照顾姐姐的孩子,而且作为一个糙老爷们,他有着最深沉的浪漫,等了郑娟一年又一年。他一路遭受着各种挫折,却没有像很多男主角一样,拥有一个“开挂”的人生。

  王海鸰表示,经过历史的长河,如今的观众已经能够理解周秉昆的价值观,“我们希望所有的普通人都活得滋润,得到抚慰。毕竟不是所有人天生就开挂,自带光环,这也是我们每个独立的个体,生命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大家不见得是为人类作出了多少贡献,而是为自己的小家作了贡献,没有小家就没有大家。”在王海鸰看来,社会价值体系中,习惯于认可“塔尖”上的人,会忽视普通人。她说:“周秉昆是普通人,他势必要受这些社会价值体系的影响,对比他的兄长和姐姐,他就会觉得自己没出息。但他质朴善良可爱,也是为家庭,为长辈和妻儿付出最多的人,很了不起。”

  剧中人物无论大小,都是丰满、完整的,主角没有光环加身,配角没有工具化,这部以普通中国家庭生活为白描对象的电视剧,让观众收获了久违的感动。雷佳音、辛柏青、宋佳、殷桃等实力派戏骨挑梁主演,被网友戏称“实现了戏骨自由”。雷佳音饰演的周秉昆,他的哭戏、和父亲的对手戏屡屡被点赞,将人物的憋屈和上进演绎得入木三分。殷桃饰演的郑娟得到王海鸰的夸赞,她不断揣摩人物与编剧沟通,最后呈现出一个敢爱敢恨、勇毅善良的女性形象。好演员之间的“化学反应”更是火花四溅,让观众直呼过瘾。

  《人世间》一众优秀演员不仅形象气质和角色贴合,飙起戏来也像“神仙打架”。谈起雷佳音,李路说,雷佳音是东北人,身上有股邻家男孩的劲,和周秉昆这个角色特别贴。他说道:“杀青那天雷佳音跟我说,他尽力了。其实大家都是这样。剧组里没有谁‘藏劲’,每天到片场都是做好功课来的。你想想,周围都是高手、老艺术家,谁都怕丢人,嘴上不说比拼,心里暗暗较劲,以至于我们剧组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演员拍完自己的戏后,很少直接回房车里休息,都是在片场观摩其他人演戏,看是不是还能‘偷学’点啥。演员只有这样肯上进,才能不断超越自己。”

  《人世间》的质感和真诚,突破了年代剧在性别群体中的壁垒,心底永葆善良底色的时代故事值得关注。静态的景别上,从腌酸菜的地缸,到缝衣服用的顶针,再到掉漆的搪瓷杯子……各种东北特色老物件的现身,在细节上给《人世间》做足了在氛围感上的渲染。动态的细节中,《人世间》展现得更是灵动鲜活。雷佳音饰演的周秉昆在床上连蹬腿带蹦跳穿棉裤的逗趣戏码,让不少观众拍手叫绝。那个年代物资相对匮乏,一件衣服兄弟姐妹轮着穿是当时的常态。周秉昆一句“妈,你给我织一条毛裤呗!我姐这太紧”的台词一出,便将当时的生活常态复现在观众面前。剧中,周母中风昏迷后,乔母义不容辞地帮忙让观众纷纷感慨,《人世间》将“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老话诠释得淋漓尽致。

  《人世间》作为讲述东北故事的年代大剧,以此为优势,采用工人群体为主视角,落地的同时,也让观众看到了过去基层社会的真实样貌。天津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系副主任颜彬向记者表示,“我觉得最大的烟火气不是影像,也不是符号,而是人情。故事中三兄妹的塑造具有很强的普适性,骄傲但自私的周蓉,成功但无奈的周秉义,失落但充满韧劲的周秉昆,他们各有特色,饱含深情。周秉昆在剧里排行老三,不如姐姐哥哥优秀,觉得父母瞧不上自己,却具备了中国人身上最多的韧性、无奈与生命张力。这是最有烟火气的。”

  这部剧为观众提供了一定的情绪价值。颜彬表示:“萨日娜老师贡献了精湛的表演,但如果仔细看,会发现周母几乎是没有什么情节的,而是以一种‘背景’的形式呈现,直至周母去世。这种中国式的母爱存在感不强,但爱很博大。这种情绪价值,将成为观众接受电视剧的新角度。”

  从“养眼”到“入心”

  《人世间》用质感和真诚,不仅打开了各个年龄段观众的心门,更突破了年代剧在性别群体中的壁垒。“不忘少年样,也不惧白发苍苍”──正如同名主题曲所唱,上至六七十岁双鬓斑白的老年群体,下至二十岁的青年观众,《人世间》获得了成熟人群的认可,也赢得了年轻人的青睐。有网友说:“本想推荐给老妈,自己却哭得稀里哗啦。”上一辈的故事,引发了“隔代追剧”的现象。

  谈及此,颜彬表示,“某种程度上,我们高估了代际差异。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跟当代在人的情感、情绪上没有根本上的差异,符号可以勾连过去,但真正能连接过去的,是可以共通的情绪。每一个坚韧的当代人,都能从周秉昆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卑与好强同在、坚韧与脆弱同行、乐观与悲观共生,这个矛盾的周秉昆,何尝不是当下的你我。当然,影片中除了人物,对家庭的塑造,那种爱又牵扯着责备、恨又带着不忍、亲密又带着撕扯的家庭,恰恰是世间的烟火。烟火从来不是璀璨的,而是无法烧透的升腾。”

  在《人世间》中,人的善良处处可见,让当代孤独的城市人感受到了那个年代,同样,亲情,也让年轻人深度沉浸。颜彬说:“我们向往的是那种埋藏在我们身体底下的互相牵扯、互相牵挂、互相依伴的情感期待。年轻一代是矛盾的一代,既需要这种情感,但又会排斥过度亲密的、牵扯度过高的同类情感。观众对电视剧情感的期待,从某种程度上是‘想象’的,恰恰是这种想象的期待,才会让观众沉浸感更强。”

  其实,《人世间》并非孤例。国产剧《父母爱情》、韩剧《请回答,1988》、美剧《老爸老妈的浪漫史》等都曾成功调制出“让年代变年轻”的配方。李路说,《人世间》在叙事风格上追求真实,但光影不要“旧”,要有电影质感,“让观众看过往的故事,想当下的心事、发自己的心声。”他表示:“在时间纵深上,体现出人的变迁、社会的变迁和思想的变迁,在空间处理上,把握好两个关系,一是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的关系,二是人性善恶和价值选择的关系。”

  相较于电影,观众为电视剧付出的时间成本成倍增加,这就要求影视制片方回归戏剧创作规律,锤炼从“养眼”到“入心”的能力。去年大受追捧的《觉醒年代》《山海情》《扫黑风暴》等优质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不为戏而戏,戏就在其中。《人世间》没有强情节,没有让人欲罢不能的悬念,它完全靠细节和情感的缓慢堆积,让观众温暖和感动。李路说:“大家很喜欢的韩剧《请回答,1988》,它比我们拍得更缓、更琐碎,却凭借一点一滴的精良叙事锁住了观众,而且有沉淀、有回味。这说明好剧的标准是有多个维度的,通过欣赏各种不同类型的作品,我们的审美格局也会越来越开阔。”

  与当下商业剧的快速画像模式泾渭分明,《人世间》的模式很有戏剧性但又不疾不徐,随着更多剧情的推进,角色的性格才会越鲜活。颜彬表示:“常规商业作品‘以戏剧情境为核心’的讲述路径,同时也带来了假定性强的问题,《人世间》没有把主要的叙事力量放在情境层面,而是放在了人物塑造和人物命运的描绘上,这恰恰是这部作品得到广泛认可的重要原因。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这无疑是一部经得起时代考验的佳作。”

  《人世间》将烟火气浓浓地笼罩在剧情之上,用人情味串起时代的脚步。温暖的故事、美好的光影将人世间的真情,将岁月的流光溢彩奉献给广大观众,引起了更多人的情感共鸣,凝聚了更多人回望来路的目光。张洁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中心在津成立

  • 越南举行八月革命暨国庆80周年纪念活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加载更多